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大学生尽早投入就业状态
考上大学了,很多一年级新生想放松一下,不再重温高考;到了大二大三,也有一些学生对未来不做设想,大四来临仓促面对就业……而今年大学生求职的经验证明--
准备求职不仅仅是临近毕业那半年的精心包装
小刘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毕业生,目前已经到国内一家著名的报社上班。他说进大学以后,没有认为一切就万事大吉了,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新的挑战,他对第一堂课上老师说的那段话记忆深刻:“你们现在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四年之后你们之间可能将有天壤之别。”大一、大二他狠抓学习,无论是专业还是英语都打下了良好的功底,到了大三,他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自身情况,决定先工作以后再考研,于是积极地联系单位实习,先后在几家报社、电视台实习,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发表了大量文章,还通过了英语的国家六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因此,在今年找工作的过程中,优势比较明显,既有良好的文化课成绩,又有工作经验,顺利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而他同宿舍的小田就没有这么顺利了,进大学后,他觉得一下子从高三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解脱出来,校园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没有父母的约束,经济上又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他要尽情享受象牙塔的生活。对学习只求过关即可,对未来懵懵懂懂,没有明确目标,四年转眼即过,由于平时准备不够,考研铩羽而归;找工作时,拿着简历到处寻觅,结果在用人单位那里却屡屡碰壁,让他懊悔不已。
从长远来看,越是准备充分就越会在求职的道路上走得顺畅些,但是准备充分并不仅仅是临近毕业那半年的精心包装,而是长期的积累,这种准备甚至从大一就开始了。因为现在的用人单位不再只看重学历,更看重实际能力,若有相关工作经验甚至成绩就会优先录用。一家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就表示:“我们这里不是培训中心,没有精力花几年的时间培训一个新手,因此我们更需要进来就能发挥作用的人才。”面对这种趋势,在上学期间实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小曾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她课余时间一直做家教,假期还到辅导班上课,练就了教学本领,毕业时顺利被一所重点中学录用。一位教授告诉笔者,他暑假开过两次学术研讨会,都看到在校大学生在酒店和会场做服务,很多同学还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同学认为,有机会实习锻炼,对将来找工作有利。
好高骛远失良机,不能片面追求物质条件
大军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的双学士,今年刚开始找工作时他联系了好几家单位,其中不乏中国工商银行这样的大单位,用人单位对他的条件基本满意,但是一谈到薪金,和他原来的期望值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他决定继续寻找更好的单位,但是此后的过程却越来越不顺,每次面试回来,他的心情就要坏一分,信心一点点地被消磨掉,后来每当提起去面试他都有些莫明的紧张了,无奈中他回头去再去联系原来答应接收他的单位,但是单位告诉他那个位置已经录用了别人。最后他签约的那家单位和自己原来“没看上”的单位相去甚远。笔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事例。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或好高骛远或左顾右盼,还有片面追求物质条件,结果大多是失去了良机。因此,找工作时应保持头脑清醒并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
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务实的择业观
“想要一出校门就找准自己的位置越来越不容易,先找个工作干着,不行再跳。”对外经贸大学立鸣同学的看法就很实在。外地院校想进京的学生,也通常做这样的选择。小江是湖南一所高校的毕业生,三年前和北京一家单位签约,实现了到首都发展的梦想,来京后他发现了更多的机会,后来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教育部所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的第一个职业稳定期是1-3年,70%的人会在5年之内离开第一份工作。专家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更趋理性和务实的择业观,第一次就业找不到最理想的工作时,不妨先有个落脚点,积累工作经验,等待以后寻找更适合的岗位。
准备求职不仅仅是临近毕业那半年的精心包装
小刘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毕业生,目前已经到国内一家著名的报社上班。他说进大学以后,没有认为一切就万事大吉了,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新的挑战,他对第一堂课上老师说的那段话记忆深刻:“你们现在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四年之后你们之间可能将有天壤之别。”大一、大二他狠抓学习,无论是专业还是英语都打下了良好的功底,到了大三,他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自身情况,决定先工作以后再考研,于是积极地联系单位实习,先后在几家报社、电视台实习,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发表了大量文章,还通过了英语的国家六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因此,在今年找工作的过程中,优势比较明显,既有良好的文化课成绩,又有工作经验,顺利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而他同宿舍的小田就没有这么顺利了,进大学后,他觉得一下子从高三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解脱出来,校园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没有父母的约束,经济上又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他要尽情享受象牙塔的生活。对学习只求过关即可,对未来懵懵懂懂,没有明确目标,四年转眼即过,由于平时准备不够,考研铩羽而归;找工作时,拿着简历到处寻觅,结果在用人单位那里却屡屡碰壁,让他懊悔不已。
从长远来看,越是准备充分就越会在求职的道路上走得顺畅些,但是准备充分并不仅仅是临近毕业那半年的精心包装,而是长期的积累,这种准备甚至从大一就开始了。因为现在的用人单位不再只看重学历,更看重实际能力,若有相关工作经验甚至成绩就会优先录用。一家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就表示:“我们这里不是培训中心,没有精力花几年的时间培训一个新手,因此我们更需要进来就能发挥作用的人才。”面对这种趋势,在上学期间实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小曾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她课余时间一直做家教,假期还到辅导班上课,练就了教学本领,毕业时顺利被一所重点中学录用。一位教授告诉笔者,他暑假开过两次学术研讨会,都看到在校大学生在酒店和会场做服务,很多同学还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同学认为,有机会实习锻炼,对将来找工作有利。
好高骛远失良机,不能片面追求物质条件
大军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的双学士,今年刚开始找工作时他联系了好几家单位,其中不乏中国工商银行这样的大单位,用人单位对他的条件基本满意,但是一谈到薪金,和他原来的期望值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他决定继续寻找更好的单位,但是此后的过程却越来越不顺,每次面试回来,他的心情就要坏一分,信心一点点地被消磨掉,后来每当提起去面试他都有些莫明的紧张了,无奈中他回头去再去联系原来答应接收他的单位,但是单位告诉他那个位置已经录用了别人。最后他签约的那家单位和自己原来“没看上”的单位相去甚远。笔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事例。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或好高骛远或左顾右盼,还有片面追求物质条件,结果大多是失去了良机。因此,找工作时应保持头脑清醒并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
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务实的择业观
“想要一出校门就找准自己的位置越来越不容易,先找个工作干着,不行再跳。”对外经贸大学立鸣同学的看法就很实在。外地院校想进京的学生,也通常做这样的选择。小江是湖南一所高校的毕业生,三年前和北京一家单位签约,实现了到首都发展的梦想,来京后他发现了更多的机会,后来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教育部所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的第一个职业稳定期是1-3年,70%的人会在5年之内离开第一份工作。专家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更趋理性和务实的择业观,第一次就业找不到最理想的工作时,不妨先有个落脚点,积累工作经验,等待以后寻找更适合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