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多学学富豪怎样赚钱吧
请欣赏:《还是多学学富豪怎样赚钱吧》
中国越来越庞大的富豪和中产阶层,造就了庞大的顶级奢侈品市场。许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富豪要有责任感和道德感。认为富豪的钱,该如何如何花,对于富豪的钱如何处置,我们仿佛比富豪本人更有发言权。其实,这在富豪看来可能很可笑。有人举例说,2000年至2004年,美国50名最大的慈善家捐款总额是650亿美元,其中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捐款超过100亿美元,他在过去的4年里共捐款230亿美元,相当于他净资产的54%。
我们没有那样的文化。我们面对的是曾经被穷怕了的、如今翻了身的中国富豪。中国文化里对于财富有一种天然的炫耀欲望,“一掷千金”的典故也是被当作金钱的主人挥洒豪情的佳话来传颂的。在中国的某些富豪看来,自己的钱,他就是扔进大海,别人也无可奈何。我们强调富豪要有责任感,是基于一种道德范畴的要求。用道德去约束行为人,行为人首先得对这种道德有所认同。当今社会,富人的道德和穷人的道德恐怕也有所不同吧?形象地说来,对于金钱如何支配,穷人的道德是,富人有太多的钱,你得乐善好施,不要忙着自己花,也得给我们分一点;富人则认为,花自己的钱,没有什么不道德的。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人,故穷人的道德就成了公德,“穷人经济学”受到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穷人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相对地,越来越穷。
中国的基尼系数若干年前就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老百姓本不懂什么叫“基尼系数”,但身边的富豪一个劲地用挥金如土的方式给老百姓上课———什么叫“贫富悬殊”。我们都希望富豪们自觉地掏出一点。可是,在一个没有文化熏染、社会激励、制度安排的情况下,让中国的某些富豪捐款从其口袋中掏钱,其势其情譬如割肉。企图借助“责任感”、“道德感”两面大旗,将之降服,结果发现这群人根本不买账:你有你的道德观,我有我的价值观,彼此各行其是而已。钱一旦溜进了他的腰包,他的钱他作主,别人怎么说,都不过是徒靡口水而已。
鉴于此,我们应当明确,是社会的发展积累大量财富,不是富豪给社会带来了财富,只是财富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落入了某些人的囊中。财富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集中、分配、利用,只跟制度设计有关,跟责任感道德感无关
制度和法律无法规定富豪怎么花钱,但制度和法律可以规定富豪如何赚钱。因此,在现时的中国,我们关注的不是富豪怎样花钱,而是富豪怎样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