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小事,成就大事
1月8号是周恩来总理逝世26周年纪念日.周恩来总理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国家总理,他的人格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光辉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无论是从事国家政治外交工作,还是企业市场公关工作,我们应当向周总理学习些什么?
记得周总理有个观点,叫“外交无小事”。因为公关外交是代表国家和团体的工作,主要对象是各国政府、团体及其领导人,所以在公关外交领域不存在可以掉以轻心或等闲视之的问题,看似“小事”,弄得不好就会变为“大事”。将“小事”当作大事看待,才能不出漏洞。周总理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
1972年,美国政府终于结束了对华冷战和僵硬政策,尼克松总统亲自来华访问。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突破。周恩来负责接待和谈判工作,他临事不惧和精细周到的作风给美国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尼克松发现,周恩来具有一种罕见的本领,他对琐事非常关心,但又不拘泥于琐事之中。“对于周恩来来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虽然亲自照料每棵树,但也能够看到森林。”尼克松回忆说:“我发现,在机场欢迎我们的仪仗队是周恩来亲自挑选的。这些士兵身体健壮、魁梧,穿着整洁。周恩来还亲自为乐队挑选了晚宴上为我们演奏的乐曲,我相信,他一定事先研究过我的背景情况,因为他选择的许多曲子都是我所喜欢的,包括在我的就职仪式上演奏过的《美丽的阿美利加》”。“我们在北京的第三天晚上应邀去看体育和乒乓球表演。当时天已下雪。而我们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离开了一会,通知有关部门清扫通往长城路上的积雪”。
古人讲“祸患常积于疏忽,智勇多困于所溺”,疏忽大意往往酿成大错。周总理经常告诫从事外交工作的同志和接待人员尽可能地考虑到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预见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他最容不得“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这一类字眼。有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周恩来在宴会前了解饭菜的准备情况,他问:“今晚的点心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随口答道:“大概是三鲜馅的吧。”这下可糟了,周恩来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1971年10月10日,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来华访问,中国方面安排他到广州参观。在广州宴请塞拉西皇帝之前,周总理照例先去检查了一下宴会厅的布置。结果发现我方工作人员把人家的三色国旗挂倒了,他马上批评有关人员,改了过来。避免了一次外交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