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自由赚稿人的酸甜苦辣
在家办公!这个词简直让我羡慕得喘不过气来,这对于许多年差不多一直过着刻板的机关生活的我来说无疑是个诱惑。想想朋友未了劝我向着”SOHO”的目标而奋斗的建议,我觉得他的话很能引人想入非非了......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做出重大的决定时并没有多少准备,往往是灵感突现似的。思考几天后,我不顾亲朋的劝阻,还是向所在单位领导递交了辞职报告。亲朋们认为我疯了,女朋友更是把这归结为我对她没有责任感的表现,可任他们怎么苦口婆心,我都只有一个理由”我得为自己活几年”。
平时跟我关系挺不错的室领导接过我的辞职报告后,满脸狐疑地打量了我好一阵,然后说:”你可要三思而后行啊。”我知道我所在的机关虽说工资不算高却是个极稳定的部门。领导说不如你再考虑两天,报告我先给你压这里。我说不用了。走出领导办公室时,我觉得体内突然生出了一种久违的活力。走出办公楼后,我特意地回头看了一下,顿时轻松得多了,仿佛听到一些紧紧束缚着自己的甲片纷纷脱落在地--看来自己并不是冲动,而对压抑自己个性很久的某种东西的一次爆发。
真得感谢现在的生存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当然,这也是我那一辈子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到退休的父母亲没法理解的,SOHO仍被他们比作”割资本主义尾巴”那个年代里的不务正业的二流子的行当,但父母苦苦劝我,就差给我下跪了,也没有劝住我。可父母最终还是默许了我的选择,只是他们生活更节俭了,任我怎么劝他们花钱手脚大一些也不管用。他们想能给我老了的时候多留下点钱,他们认为那样我的老景才不致于太凄惨。我暗自在心中发誓,就为了让父母过得好一些,我也得玩命地赚钱。
我选择了”SOHO”,而女朋友选择了与我分手。当夜,我在她经常去的搜狐论坛上传了一个极煽情的帖子,终是没有挽留住她。这使我的豪情里头掺了些许悲情了。
摸摸口袋,掂量着自己能不能算一个小投资者,结果很不乐观。我唯一有的就是残存的年轻和拼劲了。我选择了做自由撰稿来实现自己的SOHO道路。我在机关写了七八年新闻和材料,而且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作家梦--我想这才是自己想做SOHO的真正原因。我把全部的积蓄都取出来添置了扫描仪、传真机等办公设施,并琢磨着赚了钱首先就把那台486的电脑也更换一下。
凭着自认为还可以的文字功底,我躲在屋里闭门不出地开始了写作生涯,这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没有督促,我却非常勤奋。每天对着电脑要写三、四千字,写下自己想写的东西,任思想和情感在指尖和键盘上流淌,那种心灵的自由是以往写那些”八股文”材料和歌功颂德的新闻报道无法比拟的。
我没敢写长、中篇的小说,全是一些散文、言论什么的,写完就投寄出去了。每次拿着一摞子信封去邮寄时,我都要给父母们打气,说这就是一摞摞的人民币。父母也欣慰地笑着,看来他们也高估了儿子的能耐,也开始了满怀期待地等待。那等待中的一迭迭人民币却迟迟未到,二个月下来,只换到了十几张二三十元的稿费单,算来除去纸张、油墨、邮费等成本,所赚的钱远远不能够维生。
我买来一大堆报刊仔细研究后,总结出了自己投稿命中率低的我得出结论--自己所写的文字处处透着无病呻吟的”文学情结”。暗中狠骂了一气编辑”有眼无珠”后,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变换了写作风格,转向了自己一直认为是媚俗的风格。做SOHO,不用看领导的脸色,却应该看时尚的脸色行事--唉,不自由的自由撰稿人。等自己不做SOHO后,对自己所写的文字检点了一番,二年时间里,自己发表了百余万字,可里头能让自己满意的文章还占不到百分之二十。
现在自己不是把文学当作消遣的文学青年了,把写作当成职业就得瞄准市场需要,一到敲字的时候我便这样告诫自己。如此又写了两个月,效果果然明显--稿费单源源不断地来了,解决生存不成问题了。父母的脸也舒展起来了,给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我每个月居然有近二千元的稿费,便惊讶地说没想到写文章还真能糊口啊!
以前上网光为了阅读、查找、搜索资料,现在却又有了一个新的用途--网络发表--许多网站开始了为原创稿件付酬。喜出望外的我,便又开始了网上的”跑马圈地”,相继在好几家网站开起来了个人专栏。在投稿过程中与一些编辑相识了,也经常接一些约稿。这样自己的收入就稳定了一些。但人也非常地累,每天睡不到五六个小时,终日对着显示器,有时竟会一坐到电脑前便条件反射似地干呕。最大的享受便是能够在软一点的那张沙发上躺上个十来分钟,让全身的酸痛也缓解一下。
我想如果不是有生存的危机感,我这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竟是如此能吃苦。记得在单位时,偶尔加班到凌晨一点钟便要大喊大叫”受不了”,第二天上午是死活要在家里休息半天的。而且做自由撰稿对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量要求非常地高,一旦跟不上,就意味着被淘汰。所以,除了码字外,我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阅读报刊和网络上的知识了。这种学习是自觉的,目的绝非如在单位上混一个文凭去读书那般,虽说所学的不系统,但学习的针对性极强--使自己的文章更好一点。有朋友说做自由撰稿的都是一些”杂货铺子”,不管是褒是贬,只有学习才能使”杂货铺子”里不缺货......
SOHO,是一个充满了挑战性的生存方式,甚至可说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叛逆。SOHO一族永远也没有固定的模式,SOHO族往往不知道自己明天会怎么样会在哪个地方。不会有一个类似于单位的东西在那里框住它,在放弃了框框所能带来的稳定感同时,也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新空间。这种为自己而生活的方式,会使生命中最本真的东西会得到强化,潜能得到发挥。自食其力的成就感就是对SOHO最好的回报。
一年后,稿费平均下来居然每个月也能达到七八千元的收入了。在朋友的眼中,我也就成了拿着高薪的”白领”了。有朋友甚至说我比”白领”还更牛,不必朝九晚五到某个部门去打卡上下班,收入却能和白领相媲美。我只有苦笑,SOHO的酸甜苦辣也就全部涌了出来。
SOHO是生活多元化中的一个音符,这种生活方式更多的是一种自我选择,而非一种时尚。对许多羡慕的人,我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SOHO看起来像是从事着一份潇洒自在的工作,其实更是在干一项责任感非常强的职业。
SOHO族的天马行空是建立在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的--你可以随时随地决定放自己一个长假,但这个长假是没有人来给你发薪的。而且,SOHO族老了以后怎么办?退休养老金、医疗保险费怎么办等等问题都要提前考虑到,这种压力足以使人陷入朝不保夕的危机感中。要消除这种危机感就只有拼命赚钱,可越拼命赚钱,危机感就越重了,如此透支精力身体的健康便成了大问题。”前半生牺牲健康求取财富,后半生牺牲财富求取健康,忙活到头难逃两手空空”的可能性,很容易使人心生倦怠之感的。
做自由撰稿人还存在一个身份认同的困惑。首先是自我认同就不容易,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离心中的文学理想越来越远了?一位文友的话给我很大的刺激,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只要哪家地摊报刊需要的话,我绝对能在三天之内成为一个”莱温斯基”研究专家的。其次就是社会上对自由撰稿人的认同使人也很沮丧,记得有次到一个单位去见被采访对象,该单位的领导一听说来采访起初很是热情,使劲地握住了我的手,各种水果摆了一茶几,让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可得知我掏不出记者证。他的笑容马上僵在了脸上,把拿在手上准备为我削水果的刀子又放下了。
做了SOHO,才知道改变的不仅仅是办公地点,而是整个生活状态。在家办公,一天两天可以,可时间一长了,便对社会产生了隔绝感,会渴望着交流,想想与同事挤在一起办公,平时尽管要暗中较劲,甚至勾心斗角,但周末时偶然聚在一起喝喝酒、品品茶也是很值得留恋的......
二年后,我终是下定决心放弃了SOHO。那是在一场大病后,刚好碰到一家政府单位招聘。那场病将我所赚的稿酬差不多都化作了药渣。所以,病好后,我报名参加了招聘。到单位去上班第一天,坐在椅子上,真像有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我知道自己可能是老了。一些旧日同事见我转了一个圈还是回到了原地,问我后悔吗?我说不后悔。因为我找到了怎样看待生活的心态,SOHO体验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我很为也曾SOHO过去一把而自豪。
上班后,我仍没放弃写作,业余时间大都花在了写作上头。我仍不敢保证自己将来不会重新跨进SOHO的行列里。人的心态总是会发生变化的,而我喜欢听从自己的心声来行事。
带着笔记本电脑上路去,边走边写,走到哪里哪里便是自己的生活。这仍是我的梦想。
Copyright 2003-2005 www.sohoz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