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管理 - 中西职业经理人的差异

中西职业经理人的差异

  “未来,市场中的稀缺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优秀的人才”,这是美国企管界大师史考特·派瑞博士在北京演讲时的开场白。这场名为“全球化与变革中的企业文化”的演讲持续了3个多小时,派瑞博士与在座的100多位企业界人士分享他对中国经理人管理能力现状的精辟分析——与世界各地相比较,中国经理人有哪些表现得较好?又有哪些表现得不尽理想?是什么样的风格与价值观影响了他们在管理能力上的表现?同时,派瑞博士也检视了世界所有企业正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提升组织内的管理及领导力,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经理人与领导者 公司的左脑与右脑

派瑞博士指出,在组织扁平化的趋势下,组织内部所需要的,领导日渐多于管理。领导者和经理人的角色定位不同,但他们对组织的运作都很重要。一般来说,经理人往往是思考型、行动导向的人,左脑比较发达;领导人则是知觉论者、对别人的感觉和需求很敏感,右脑比较发达。经理人希望稳定,而领导人要的是改变、兴奋,这两种角色可能彼此水火不容。可真实的情况是,你必须两者都有,才能有效地经管一家公司。典型的组合是,董事长和总裁、CEO和COO,分别由领导人和经理人担任。

历史上,有很多企业同时有两个很强的领导人,但没有经理人,结果差点翻船,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早期就是这样;也有公司同时有两个很强的经理人,却没有领导人,福特公司很长时间就是这样的状况。

派瑞博士指出,任何公司和部门一旦规模变大,就要开始自问,公司里是否同时有经理人和领导者,因为他们二者都很重要。

风格 中西经理人的差异

通过对全球7万多名经理人的研究,派瑞博士得出结论,东西方经理人主要的不同在风格,而不是在能力上。

派瑞博士进一步分析,如果把管理风格分成麦克奎格(DOUGLUSMCGREGOR)所说的X理论和Y理论,也就是“父母型”和“成人型”两种不同的管理风格,西方工业化国家较多采用成人型的管理,授权、建立团队、共识这些字眼,说明了员工和主管的关系。在亚洲,长久以来盛行的是父母型的管理,主观扮演父母的角色,期望员工担任忠诚、负责、顺从的孩子角色。这是亚洲文化的一部分,社会、家庭比个人更重要,公司也比个别员工重要。

在能力方面,按“MAP管理才能评鉴”所设定的12项基础能力考察,中国经理人在“目标与标准设定”方面的能力表现最为突出,与17个国家,7万余名经理人做过评鉴的经理人相较,指数为75%,显示该项能力的水准在全球处于前1/4的位置。其他较高的能力为“计划与安排工作”,指数为67%、“决策与风险衡量”,指数为59%。

但在部分能力上,中国经理人的平均表现就显得比较弱势。最弱的能力为“蜻蜓与组织信息”,指数为20%。其他如“清晰思考与分析”,指数为32%、“评估部署与绩效”,指数为41%,与全球经理人比较在后1/3的位置。

就12项能力所分属的四个能力群组来比较,中国经理人在与“事”有关的工作能力群和认知能力群都有较佳表现,平均指数为53%,但在与“人”有关的沟通能力群及领导能力群,平均指数为39,表现差强人意。与美国和新加坡比较,会发现他们的经理人在“对事”与“对人”的能力上差距甚小,可以说是平衡发展。

能力超级业务员≠管理经理

派瑞博士还提醒他的听众注意一个现象:许多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常常会遇到有些员工在专业的表现上非常杰出,可是一旦转为管理职时,表现就无法尽如人意,尤其在现在的经营环境下,多数主管均为专业技术背景出身,不少人被“彼得原理”不幸言中,从光芒万丈的超级业务员或是首席工程师,变成黯淡无光的管理阶层。

事实上,员工的专业能力与管理能力根本就是两回事,但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或是高级主管在找人担任管理职时,往往只有专业能力的实际绩效可供参考。派瑞博士指出,更客观、更科学的管理才能评鉴工具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美国公司里,经理人才能评鉴最大的价值是,通过评析,详细描述经理人的优缺点。然后,这些经理人就可以好好坐下来,何况上司探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他们把上司当做自己发展的伙伴。但是在中国,人才评鉴往往被拿来当做评估工具,成为了解经理人优缺点的方式。其实这只是评鉴的基本功能,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经理人制定更科学的职业规划。

[网上收集]
创业管理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管理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