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管理 - 民企的脆弱时刻

民企的脆弱时刻

“短融长投”问题已经打倒了德隆,可能还会打倒一大批优秀民企曾经是中国最著名整合者的德隆,眼下不得不苦苦追求被整合重组的“善终”(本期封面故事《拯救德路);而曾经领头“重型化”的东方希望、复星,也受困包头、唐山(本期宏观栏目《宏观调控下的民企重型化》)——这样的变局,不禁让人长长叹息。

    从2001年起,《中国企业家》杂志一直在关注中国的产业整合和整合者,关注民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链地位的努力。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努力现在看来在方方面面都碰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整合者德隆要倒了,渴望重型化的东方希望、复星、鄂尔多斯受阻了。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说现在是“民企最脆弱的时刻”。信哉斯言!

    是什么打倒了德隆这样的整合者?是什么阻滞了希望、复星、鄂尔多斯这些企业的“重型化”梦想?

    在采访德隆今生往世的过程中,我们一再听到“长投短融”这个专业词汇。许多被采访者都认定,德隆产业整合的巨额资金(大多属于长期投资),不是来自股市,也不是直接来自银行长期贷款,而是来自长投短融的“理财”。说白了,德隆以一年还本付息、20%以上的高回报,向银行以及其它企业机构短期融资,用于自身的长期项目。所以,每年年底客户大笔抽走资金,德隆的资金都会十分紧张,但到第二年年初,客户的钱一般又会投回来。由于德隆还款及时回报丰厚信誉不错,往往还会有更多的钱流回来。德隆就这样一直在众多理财客户中间“短打”,维持着危险的平衡。到2004年初,围绕德隆的质疑和央行银根的收紧终于动摇了客户的信心,于是流走的钱很多再也没有流回来,德掳长投短融”的危险游戏就此破局。“长投短融”,德隆之痛!

    举凡大企业的大项目,都需要长期投资的支持才能完成、运转,这是全世界商业通例。短期融资主要是用来维持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不可能全靠短期融资来完成企业并购(甚至跨国收购)、实业投资。在产业整合上有雄图大略的唐氏兄弟,怎么能不懂这个基本商业常识呢?

    非不为也,实不能耳!不但德隆,今天绝大多数民企根本不可能在中国的银行或股市,得到长期项目所需的长期投资。据项兵分析,中国民企融资渠道普遍不畅,全是用短期资金做长期项目,这跟东南亚金融危机前那些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非常类似,非常脆弱。这就是今天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残酷现实,这就是今天中国民企的生存环境。

    “短融”问题一直存在,为什么今天才成为导致一大批民企倒下的原因?过去20年,民企主要在轻工领域靠“短平快”方式滚雪球自我积累,发展壮大,很少能获得银行的长期贷款。“短融短投”,快速周转,争劝一年一熟”或“一年多熟”,这种融资方式,在轻加工领域问题并不是很突出。这两年,中国民间企业开始在全球分工中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所以就有了德隆这样的整合者,有了东方希望、复星投资重型化的努力,而这些“由轻到重”、“由国内到国际”的升级,大多涉及到长期融资甚至是百亿级人民币的巨额融资,但在融资方式融资渠道上还没有相应的改变,“短融长投”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也是我们一再提醒有雄心的企业家需要注意的“重型化之坎”(见《民企重型化》)。

    这一轮宏观调控,无论主观意图如何,在客观上从资金来源和产业准入两个方面沉重打击了民间企业的发展空间,这是一年前还雄心勃勃的民间企业家始料未及的。一场深刻的自我调整在所难免,要么暂时收敛宏图,保存实力;要么重新考虑安排融资方式。最近,已经有一些看似孤立的静悄悄的举动:在深受紧缩打击的房地产界,中城房网正改组为中城联盟,意图变为一个共同的融资平台;一些处于重型化转型中的民企,似乎也加快了建立投融资平台的步伐。

    中国企业界每一个著名的失败或悲剧都给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德隆的“长投短融”悲剧,会不会让人们看到中国民间企业与中国金融的致命问题?(作者:牛文文)
[网络]
创业管理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管理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