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立法前夜的闹剧:四小公司成直销试点基地
四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突然成了中国直销试点基地。这样的消息出自3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一次论坛——“中国无店铺营销业态与直销模式学术论坛”。
在这次会议上,被列入试点基地之列的四川简阳市正田公司董事长刘正田,兴奋地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在场的北京晨报记者。随后,人们在媒体上看到了关于这件事的报道。
这件事的出现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商务部在不久前表示,年内将开始中国的直销立法进程。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在加入WTO三年后要为“无固定地点销售”立法。
但奇怪的是,中国直销试点基地的头衔为什么会挂到了这四家小公司头上(其中一家去年还在做饲料,另一家是服装企业)?又是哪个部门授予了这个头衔?
疑团很快被事实印证。4月初,国家工商总局和商务部对此事公开质疑。与此同时,四川省的工商部门接到举报,称正田公司涉嫌非法传销活动。四川省工商局随即展开调查。4月13日一早,四川省工商总局经济检查大队就出动人马去继续调查此事。
两则彼此冲突互相矛盾的信息表明,这貌似严肃的直销试点事件更像是一场闹剧,而幕后的策划者则包括上述论坛的组织者之——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健产委)和论坛的操办者——海畴公司。
策划者和操办者
“我们在做此事的时候实在是欠妥当。”4月13日,健产委主任孟昭锐满脸懊丧。
根据孟昭锐提供的材料显示,健产委是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协作联合体的一个工作委员会,是非经营性部门,非法人单位。成立于1996年的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协作联合体(简称全国高协组织,英文缩写CHC),是由原国家科委、国家教委等九个部委组成的联合工作机构。该机构成立的目的是推动高技术的产业化。
健产委设在该委员会下,职能是推动健康产业的高技术产业化。该机构共有三四个日常工作人员。主任孟昭锐,今年68岁。
据悉,健产委里并无研究直销的权威专家,更谈不上是一个权威的直销研究机构。因此,该机构对于直销立法并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海畴公司全称为北京海畴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周洲说,他们的职责是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但据了解,该公司事实上扮演的角色,是健产委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换而言之,海畴公司物色企业,由健产委发“直销实验单位”的牌子。正田实业正是通过海畴公司举荐,成为“直销研究单位”。
这出戏的“演员”是正田实业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刘正田依靠卖保健品在贵州发家,“后来,市里领导邀请我回家乡创业”。
四川简阳市工商局的材料显示,1998年5月,刘正田买了另外一个经营困难的企业——简阳雄霸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正田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68万元。经营范围是批发零售化妆品、汽车配件、混合饲料、零售粮食等13项。其中没有保健食品。
2004年2月8日,该公司变更登记,变更事项为注册资本变为568万元;在经营范围中增加了生产销售食品、保健品。2月23日,该公司再次变更登记。变更事项为经营范围,其中增加了投资咨询、信息服务等内容。
正田公司希望能进入直销行业。此时,遇到了海畴公司。双方一拍即合。而海畴的合作方健产委随即接纳了正田公司。在正田付出一笔不菲的费用之后,正田如愿领到了那块牌子。海畴和健产委如愿得到了那笔酬劳。
健产委原本的职责是推动健康产业高技术产品产业化,却为何要发关于直销实验单位的牌子?孟昭锐的解释是“直销行业里很多是保健食品企业,健产委有责任推动他们健康发展”。
至于为何选择正田,按照什么程序进行,孟昭锐的解释是“其一,正田做保健食品;其二,正田得到了当地政府支持;其三,正田有一定实力”。至于选择程序,是由海畴推荐。
而刘正田本人承认,“正田在简阳并不是个大企业”。简阳是个县级市。
至于是否得到政府支持。因为简阳市政府没有接受采访,记者无法确定。但据称,刘正田曾经和简阳市政府官员一起到北京来领“直销实验单位”的牌子。而在3月末挂牌的时候,多位官员到场祝贺。
健产委给正田公司发了正式的文件——“关于设立直销研究实验单位的批复”。其中共有三条要求正田公司遵守的原则。其一,不偷税漏税。其二,要提供货真价实的合格产品。其三,不以发展人头为目标,非法圈钱。
这三条原则中,第一条应当属于税务局管辖范围,第二条应当属于质量技术监督局管辖范围,第三条应当属于工商局管辖范围。健产委如何能够要求和监督正田遵守此三条原则?如果不遵守,健产委又当如何?对于此问题,孟昭锐没有回答。
于是,这场戏就成为海畴拉客,正田付钱,健产委卖牌的一场闹剧。
此剧以正田被调查而暂告一段落。
故事背后的故事
事实上,在这件事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健产委的一个名为“市场环境研究中心”的下设机构。这个机构才是“中国直销研究基地”的始作俑者。
该机构负责人名为陈韦伦。孟昭锐承认,之所以给正田公司授予那个牌子,是受到了其下设机构市场环境研究中心的启发。
据孟昭锐透露,去年下半年,陈韦伦通过另外一个社团组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熟人找到他,要与健产委合作成立一个下设机构,名为市场环境研究中心。陈韦伦答应,创收后的钱将上交给健产委20%.
在此之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已经发出了第一块“中国直销研究基地”的牌子。那是去年7月份,湖北一家公司获得了这块牌子。既然已经授出了牌子,该研究会为什么还要和健产委合作呢?原因是,企业认为该研究会还不够权威,而健产委是九部委联合成立的下设机构。
于是,由陈韦伦任主任,由健产委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合作成立的市场环境研究中心在去年9月15日正式开张。
从那时起,该中心所做的事情就是给大连、宁波、北京等3家公司授予了“中国直销研究基地”的牌子。该中心创收了数十万元。这些企业多数都是海畴公司拉来的。
那些企业之所以愿意付一笔不菲的费用,显然是看准了时机。
按照WTO原则,中国将就直销立法。时间是加入WTO后3年,也即2004年12月底。但到目前为止,无法确定,直销立法是外资先行,还是外资内资同时并进。国内直销企业天狮集团曾经公开表示担忧。
事实上,自1998年国家公开打击传销以来,按照严格意义而言,国内没有内资直销企业。
因此,获得合法性和安全感成为大量直销企业最迫切的愿望。
看起来,市场环境研究中心恰巧提供了这些企业亟需的东西。拿着九部委联合机构的名衔和大印,然后再颁发“中国直销研究基地”的红头文件和大牌子。
如此简单就能得到大把白花花的银子,市场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乐此不疲,奔走与健产委和企业之间批发牌子。
“我感觉我被骗了。他们总拉着我说去各地考察。等我去了,才知道是挂牌仪式(挂中国直销研究基地牌子),但当时又不好说什么。”孟昭锐抱怨说。
该市场中心在今年3月23日被健产委停止工作。孟昭锐承认,他感到了害怕。
一段时间以来,健产委不断接到投诉电话,声称有人拿着“中国直销研究单位”的复印件有拉人头、做传销之嫌。
投诉中多数冲着一个公司而来——北京中谊经济发展公司。记者得到一份三页中谊公司的宣传材料。据称,该公司的业务员就是拿着这份材料蛊惑人心,拉人下水。
该材料第三页是“奖励计划说明”。据了解非法传销行业的人士说,“这就是非法传销惯用的奖励诱惑的方法”。
令人惊讶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秦永南。而秦永南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研究所的负责人。而市场环境研究中心正是陈韦伦通过秦永南找到孟昭锐而成立的。该市场环境研究中心的合作双方负责人事实上是秦永南和孟昭锐。
换言之,市场环境研究中心的实际控制人之一的秦永南给自己的企业颁发了“中国直销研究重点实验单位”。
“现在,中谊公司已经停止了直销方面的探索。”秦永南说。
就在记者调查此事的过程中,国家工商总局于4月9日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工商机关组织开展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活动。
而此次专项打击行动将持续到6月30日。那时,离中国直销立法还有不到1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