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职场人生 - 30人班级诞生16个班长:现实大学生的两难选择

30人班级诞生16个班长:现实大学生的两难选择

  11月21日,在2005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供需双选会上,清华同方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的朱云翔先生向记者介绍,现在毕业生求职简历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一次校园招聘会上,某大学一个班30人,竟然冒出16个班长。(《北京娱乐信报》11月22日)30人的班级诞生16个班长,这说明了什么?

  毕业生给自己脸上“贴金”,求职简历弄虚作假,也难怪,用人单位和社会舆论往往无一例外地将矛头指向莘莘学子,不遗余力地谴责他们没有诚信。可以说,简历造假极大地损害着毕业生整体的诚信形象,背离了优良教育的宗旨和社会道德的底线。但这些简单的道理毕业生未必不懂,而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实属铤而走险之举。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简历造假是“必要手段”。一位毕业生现身说法:简历造假是不可取的,但如果自己的简历全真实,而别人的简历造假,自己不就吃亏了吗?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两难选择。做,那就丧失诚信;不做,有点无可奈何。不难想象,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简历不够“花哨”,很多的时候就可能是没了敲门砖。就是很多用人单位,也一样是难以逃离矛盾的二律背反,一边大声呵斥学生不够诚信,一边却又在应届毕生面前奢谈“经验”,并鄙视那些真实却相对单薄的简历。学生求学期间,本职是学习,不是谋求社会经验,而用人单位却独独青睐干部、党员等所谓经验充足的学生,而干部、党员毕竟是有限的,尽管党员、干部与工作能力强弱没有必然联系。用人单位死抱住党员、干部不放,让那些没有此类资格而又想谋取职位的学生如何选择?

  表面看,毕业生乃“简历注水”的罪魁祸首,而这不过是表象,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学生诚信观念的缺失固然不可推脱,而用人单位、学校和社会这个大环境尤其应该承担责任:招聘单位惟精美学历是瞻,一味将干部、证书等当作衡量人才的标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校缺乏相应的引导和监督,注重学识教育而忽略诚信教育,以致学生道德水准堪忧;社会整体诚信度不高,亦有推波助澜之过。而政府没有做好用人政策上的有效指引,亦难辞其咎。当然,学生本身的错误是毋庸置疑的,尤须反省。

  大学生“造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教育专家说,它首先会造成一种不公正的就业环境,使真正优秀的毕业生不能脱颖而出,凭借造假的毕业生则可能蒙混过关,进而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其次,一旦大学生“造假”成为普遍现象,就会造成整个群体的诚信度降低,使社会对这一群体产生不信任心理,这种看不见的危害后果是无法估量的。而毕业生走向社会,将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整体风貌亦是社会的缩影,事关大体。

  因此,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构筑良好的用人环境显得尤为必要且紧迫。事实上,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用人理念相对成熟的沿海城市,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并不太计较和在乎各种鉴定书、推荐表之类的证明,而只认其毕业证、学历证。此种政策不失理性,值得借鉴、推广。

[网络]
职场人生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职场人生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