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的企业培养“裁缝师”
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推出了管理咨询师培训与评价项目。这对有待提高的咨询队伍和急需规范的咨询市场而言,是一场“及时雨”,并大大加快了中国咨询业的成长。 本土咨询业:“带病前行” 中国目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缓慢转型的过程,一大批制造企业正逐步走向做大做强,它们的急速发展产生和形成了急切的管理咨询的市场需求,于是拓展了我们本土咨询公司成长发展的生存空间。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超过1亿元,有足够能力采购管理咨询服务,它们均属于管理咨询的目标客户。面对一个还有待开发的巨大市场,迎来了不少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垂涎。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架构形成都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咨询从业人员来推动。但目前,中国咨询业正处于“带病前行”阶段,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激烈而无序,对行业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WTO后的中国咨询产业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因此,规范咨询顾问业市场,严格咨询顾问师管理势在必行。 咨询师:不仅仅是个空谈家 中国本土的管理咨询界曾一再地出现广告与炒作现象,是因为部分从业人员只是单纯地认为,市场营销即广告与炒作。这在市场结构简单、市场尚未细分、竞争不太激烈的情况下,可能会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当今市场日趋复杂、竞争日趋激烈之际,这种炒作不仅效果全无,且对公司品牌和形象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相比之下,一些国际咨询公司也声称拥有一批高智商咨询人员,但决不会将他们的咨询经验冠以某种新名词比如某理论而加以炒作。他们需要建立的是一种与客户长期的合作关系,客户看中的是经验,需要的是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咨询公司需要的是对企业的深入了解,从而为企业设计合适的方案。在现实中,方案往往由客户与咨询公司共同思考与讨论;其次,得到专家认可后,企业家获得执行该方案的合法性,可调集企业内外一切力量共同实现方案目标。他们二者所存在的是一种互动关系。而国内咨询公司或理论大师们却往往急功近利,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的最大弱点是经验不足,因而只能先用某种理论拉进客户,然后一起摸着石头过河,成则积累经验,败则再拉第二家。如此一来,只会令更多的企业对本土咨询师失去信心。 咨询师并不仅仅是一个空谈家,他们要有理性支持、专业素养,为企业度身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咨询产业所要求的是复合型实战管理人才。特别是随着管理咨询对象的知识和文化底蕴的提升,对咨询人员的要求更是日益提高。据零点调查显示,企业对接受管理咨询的满意率仅为55%。企业急需管理咨询人才。与此同时,人才流动快是管理咨询业的又一特征。随着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和本土公司的大量成立,管理咨询人才的就业机会每年将有近40%的增长。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咨询业界都在呼唤属于我们自己本土的咨询师,在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具备了一定的中国特色的。研究和熟悉中国的管理,研究这种管理中的问题和弊端,结合中国的企业特色,培养自己企业的“裁缝师”。 资质证书:进一步加强竞争力 人事部的管理咨询师培训与评价项目采取专家讲授、案例分析、实战辅导等培训方法,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考试的学员由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颁发证书和见习管理咨询师、管理咨询师、高级管理咨询师的资质证书。目的就是为整个咨询业培养高素质的经过认证的人才。 从战略上,我们需要的是能“站得高看得远”的管理咨询师,他们为需要咨询的企业提供一个前瞻性的分析和思考,他们是成功管理经验的总结者,是创新管理实践的推动者,是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者。通过考核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国内的咨询队伍,进一步提高本土咨询师的竞争能力,使整个咨询市场可以得到规范化管理。这个产业要求的是复合型实战管理人才,特别是随着管理咨询对象的知识和文化底蕴的提升,一般化的、玩概念的、蒙事、圈钱的骗术已经没有了多少市场。本次推广以培训优质咨询师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从而推进管理咨询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