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是最好的管理吗?----企业经理正反辨
现在社会变革速度很快,造成了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现状。作为企业在变革的大环境里怎么管理呢?一般起先总是靠本能的感性,然后慢慢就从制度、流程、系统、模型、文化等不同形式的载体进行管理,但总觉得管理得越深入,出现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是不是真该像老庄那样,推行“无为而治”?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
正看
企业管理应该推行无为而治
北京宝贵石艺科技公司总经理张先生认为,无为是老庄道家的思想,古人有“大道无为”、“无为而治”之说,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它以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是因为它蕴藏着浩然正气、中正之气,积极地忍耐、坚毅,保持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
从我国历史演变来看,无为思想在我们的艺术史方面贡献甚大。但能否在管理中得到应用呢?做到无私心、无贪欲是很难的,但是如果能使它成为一种信仰、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在树立企业伦理、形成组织文化也很有裨益的。“我公司成立这十多年,我一直是用这种管理思维来管理公司,公司的发展也很顺利,不久,我就要接受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邀请去演讲。”
同样,浙江万全红实业有限公司提出了“三心三靠”,即公司靠机制作保障,靠品牌求生存,靠创新求发展,把企业建在员工心里,把品牌建在顾客心里,把培养人才建在管理人员心里。通过这些提倡,使公司员工在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信用建设、生涯发展等方面,无形中形成了共识,尤其是对企业及其发展的认同方面成为员工心里的“道”。他们没有用硬性管理进行行为规范,对什么是职业道德等也没有明确规定及用奖惩制度等进行约束,但取得了实效。
通常这些老板认为企业不求做大也不求做强,而是做圆满,使社会、员工及其家庭、客户等认同企业,企业也愿意为他们服务并深刻领会他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那么员工所思所想也会为企业所考虑,企业的“心”与员工的“心”焊在一起,化管理为无形,并且使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顺应企业的发展与员工发展一起的轨迹,使员工与企业形成一种心理契约。
他们的“无为”思想符合自然法则,起码在我看来企业智商很高,实际效用也很大。
反看
企业管理必须制度规范
山东蓝威集团公司崔杰总经理则对“无为而治”持反对态度,“无为”突出的内容是静、虚、灵等文化内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管理是要有规矩的,譬如用管理工具、管理制度等得以强制实施,以保障企业的秩序及可持续发展。因为我们现在是从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很多的不确定需要确定下来,如人际关系、相互信用、行为规范、战略部署、制度建设等等,企业必须人为地制定相应标准并组织实施,要有为而治。
因为现在的价值文化不一样,心态信念不一样,各人背景及诉求不一样,可谓“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假如没有规则那很容易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崔杰用了两件事情告诉笔者他之所以这样坚持的原委:企业原先招聘时,总相信应聘者的简历及面试内容的,但是招聘以后发现很多员工当初说的写的是假的,后来不管谁进公司都要背景调查,否则不敢轻易录用员工,因为其带来损失实在太大。刚开始公司制度很少,就是员工出差等费用报销也实报实销,但后来发现员工巧立名目进行报销以饱私囊。他现在考虑问题就是系统思考,首先假设员工是坏的,然后再制定制度、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只有这样,首先“有为”了才能让员工“不为”,让他们的一些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及风险,尤其是树立了规范、廉洁、有效的管理机制。
精品观点
其实,管理无定势。就像我们不需要去讨论在企业施行无为而治是对是错,只是各个企业发展规模、环境等各不相同,不同企业的小环境需要不同的管理思想,稳定与发展同样也是企业的主旋律,只有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思想才是企业所有用的。我们在不断接受西方管理理念的时候要考虑水土不服的问题,我们考虑我国传统哲学及管理思想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甄别吸收。有为与无为犹如刚与柔的关系,如同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关系,一个也不能少,但具体怎么把握是企业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