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将推行纺织及制衣业人力发展计划
政府会在短期内推行纺织及制衣业人力发展计划,透过积极招聘和有系统的培训措施,吸引本地工人加入或重投该行业;同时雇主可弹性输入本地短缺的技术劳工,促进这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加本地的就业机会。
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发言人今日(一月十二日)说:「美国及欧盟对内地纺织及成衣产品实施进口配额限制后,一些本港厂商基于香港同类产品不受类似的限制,有意把内地的部分或全部工序迁回香港,或扩充在港的生产线。然而,业界认为此举的最大障碍是难以在港招聘足够的技术工人,因此我们会推行纺织及制衣业人力发展计划。」
除了弹性输入技术劳工外,这个计划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确保本地工人有优先就业及培训机会,并提供最低入息保障。这些措施除了有助香港的技术工人留在行业内发展外,亦希望吸引已转行的技术工人重投行业和本地新人入行,增加本地技术工人的供应及提高他们的技能。
发言人说:「对厂商而言,他们可把握目前的机遇,配合回流设厂或扩大生产线,更弹性地根据补充劳工计划申请输入技术劳工,纾缓业界迫切的劳工短缺问题,亦可带动本地职位增长。」
政府计划在补充劳工计划的框架下,以试验方式容许纺织及制衣业厂商输入本地缺乏的技术劳工,劳工处会就这个新机制每年检讨一次,并会在批出的名额达5 000人时,进行全面检讨。新机制适用于四类工种,即平车车工、特种衣车车工、针织机织工及缝盘工。
为在业内创造就业机会及厂商对输入劳工的需求两方面取得平衡,雇主须按照规定的聘用比例招聘本地工人及输入外地劳工。基本上,制衣业的本地工人与外地劳工的聘用比例介乎1:1与1:4之间,而针织业的聘用比例则为1:4。
为保障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雇主在获准输入外劳前,须先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本地招聘程序,透过制衣业训练局成立的招聘及培训中心,聘请规定比例的本地工人;雇主亦可通过本身的渠道聘请本地工人。
该招聘及培训中心预计在今年一月底前开始运作,除了为本地工人进行技能测试,以确保他们符合基本技术要求外,亦会转介有意重投该行业但技能未达标准的工人,以及新入行的人士,参加由制衣业训练局举办的再培训课程,学员可获再培训津贴及为期三个月的就业跟进服务。
在中心用四个星期后,劳工处便会接受雇主提交输入劳工的申请,每宗申请所需的审核时间约为八个星期,而入境事务处处理签证或入境许可证的申请则另需时约四至六个星期。
为确保本地工人有稳定的收入,并吸引更多已转行的技术工人重投行业和新人入行,输入劳工的雇主须给予上述四个工种的本地工人基本收入。雇主须就每个工作日给予他们底薪,超出底薪以外的产量则按件计酬,工人亦应享有每二十六个星期的最低入息保证。
本地工人的每日底薪及二十六个星期的最低入息数额,金额如下:
每个工作日 二十六个星期
的底薪 最低入息
----- ------
平车车工/特种衣车车工 200元24,000元
针织机织工/缝盘工 235元27,000元
此外,外地劳工将支取月薪,并以计算本地工人工资的同一原则计算,金额如下:
每个工作日每月底薪*
的底薪*
---- ----
平车车工/特种衣车车工 200元 4,000元
针织机织工/缝盘工 235元 4,500元
* 另加底薪以外按件计算的工资
劳工处会订立严格的监察措施,例如把工资保障列为弹性输入劳工措施的条件之一;又会要求雇主须在工作地点张贴告示,告知其本地雇员有关保障;如有需要,劳工处亦会要求雇主提交本地工人名单和发放工资的纪录。此外,劳工处将设电话投诉热线,并会就每个投诉作出深入调查。弹性输入劳工措施亦会受到劳工顾问委员会全面监察。
至于在计划下的培训措施方面,政府将成立纺织及制衣业人力发展委员会,由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常任秘书长张建宗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劳工顾问委员会、纺织及成衣制造商、该行业的职工会、培训机构及相关政府决策局或部门的代表,研究如何加强招聘本地工人,以及弹性输入劳工措施的成效。
为协助新人入行和鼓励雇主聘用他们,劳工处会把「工作试验计划」及「中年就业计划」与制衣业训练局的再培训课程结连。
毕业学员会获安排参加「工作试验计划」,在一个月试工期内,可获得劳工处发放一笔过4,500元的津贴,以及由雇主支付的500元。此外,雇主如根据「中年就业计划」,聘用40岁或以上的学员,可获每月1,500元的在职培训津贴,最长为期三个月。
发言人在总结时指出,纺织及制衣业人力发展计划将为本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他说:「输入劳工的厂商须按规定比例聘用本地工人,增加该行业的职位,并会推动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其他支援及辅助服务范畴创造更多职位,如采购员、船务文员、杂工等。」
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发言人今日(一月十二日)说:「美国及欧盟对内地纺织及成衣产品实施进口配额限制后,一些本港厂商基于香港同类产品不受类似的限制,有意把内地的部分或全部工序迁回香港,或扩充在港的生产线。然而,业界认为此举的最大障碍是难以在港招聘足够的技术工人,因此我们会推行纺织及制衣业人力发展计划。」
除了弹性输入技术劳工外,这个计划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确保本地工人有优先就业及培训机会,并提供最低入息保障。这些措施除了有助香港的技术工人留在行业内发展外,亦希望吸引已转行的技术工人重投行业和本地新人入行,增加本地技术工人的供应及提高他们的技能。
发言人说:「对厂商而言,他们可把握目前的机遇,配合回流设厂或扩大生产线,更弹性地根据补充劳工计划申请输入技术劳工,纾缓业界迫切的劳工短缺问题,亦可带动本地职位增长。」
政府计划在补充劳工计划的框架下,以试验方式容许纺织及制衣业厂商输入本地缺乏的技术劳工,劳工处会就这个新机制每年检讨一次,并会在批出的名额达5 000人时,进行全面检讨。新机制适用于四类工种,即平车车工、特种衣车车工、针织机织工及缝盘工。
为在业内创造就业机会及厂商对输入劳工的需求两方面取得平衡,雇主须按照规定的聘用比例招聘本地工人及输入外地劳工。基本上,制衣业的本地工人与外地劳工的聘用比例介乎1:1与1:4之间,而针织业的聘用比例则为1:4。
为保障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雇主在获准输入外劳前,须先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本地招聘程序,透过制衣业训练局成立的招聘及培训中心,聘请规定比例的本地工人;雇主亦可通过本身的渠道聘请本地工人。
该招聘及培训中心预计在今年一月底前开始运作,除了为本地工人进行技能测试,以确保他们符合基本技术要求外,亦会转介有意重投该行业但技能未达标准的工人,以及新入行的人士,参加由制衣业训练局举办的再培训课程,学员可获再培训津贴及为期三个月的就业跟进服务。
在中心用四个星期后,劳工处便会接受雇主提交输入劳工的申请,每宗申请所需的审核时间约为八个星期,而入境事务处处理签证或入境许可证的申请则另需时约四至六个星期。
为确保本地工人有稳定的收入,并吸引更多已转行的技术工人重投行业和新人入行,输入劳工的雇主须给予上述四个工种的本地工人基本收入。雇主须就每个工作日给予他们底薪,超出底薪以外的产量则按件计酬,工人亦应享有每二十六个星期的最低入息保证。
本地工人的每日底薪及二十六个星期的最低入息数额,金额如下:
每个工作日 二十六个星期
的底薪 最低入息
----- ------
平车车工/特种衣车车工 200元24,000元
针织机织工/缝盘工 235元27,000元
此外,外地劳工将支取月薪,并以计算本地工人工资的同一原则计算,金额如下:
每个工作日每月底薪*
的底薪*
---- ----
平车车工/特种衣车车工 200元 4,000元
针织机织工/缝盘工 235元 4,500元
* 另加底薪以外按件计算的工资
劳工处会订立严格的监察措施,例如把工资保障列为弹性输入劳工措施的条件之一;又会要求雇主须在工作地点张贴告示,告知其本地雇员有关保障;如有需要,劳工处亦会要求雇主提交本地工人名单和发放工资的纪录。此外,劳工处将设电话投诉热线,并会就每个投诉作出深入调查。弹性输入劳工措施亦会受到劳工顾问委员会全面监察。
至于在计划下的培训措施方面,政府将成立纺织及制衣业人力发展委员会,由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常任秘书长张建宗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劳工顾问委员会、纺织及成衣制造商、该行业的职工会、培训机构及相关政府决策局或部门的代表,研究如何加强招聘本地工人,以及弹性输入劳工措施的成效。
为协助新人入行和鼓励雇主聘用他们,劳工处会把「工作试验计划」及「中年就业计划」与制衣业训练局的再培训课程结连。
毕业学员会获安排参加「工作试验计划」,在一个月试工期内,可获得劳工处发放一笔过4,500元的津贴,以及由雇主支付的500元。此外,雇主如根据「中年就业计划」,聘用40岁或以上的学员,可获每月1,500元的在职培训津贴,最长为期三个月。
发言人在总结时指出,纺织及制衣业人力发展计划将为本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他说:「输入劳工的厂商须按规定比例聘用本地工人,增加该行业的职位,并会推动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其他支援及辅助服务范畴创造更多职位,如采购员、船务文员、杂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