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收入凸显创业企业特点
一半以上公司处盈亏平衡或亏损状态,优秀从业人员收入高但压力也大———基金业收入凸显创业企业特点
对基金业收入的看法,不能以偏概全,其实收入高的只是个别优秀者。另外不要只关注基金公司的人挣了多少钱,而忽视他们承受的压力和风险。
前些日子,市场盛传北京一家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结果:基金经理的年度薪酬在39至70万之间 ,投资总监薪酬已逾越百万大关,达120万之高。这消息不仅使一般上班族眼热,不少基金持有人也对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蚀本,却享受这么高的薪水颇为愤愤不平。
对此,北京的一位基金公司老总说,基金业的收入并没有这么高,个别优秀者可能差不多,但不能以偏概全。他认为,基金公司其实还仅是创业型企业。
据了解,一家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每年需要3000万的运营成本,另外,新发基金的销售费用一路看涨,目前新发一只基金的费用约在1000万左右,而新基金在当年基本不能有什么贡献,因此,年管理费收入在5000万以上的公司,才可能有盈利。而时下已经正式成立的基金公司超过40家,加上正在筹备的公司约50家,这批公司中,真正盈利的有多少呢?据记者测算,一半以上的基金公司目前处盈亏平衡或亏损状态,四成公司还在吃老本。
记者根据基金半年报告分析发现,大多基金公司的财务并不殷实。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有19家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超过2500万元,依管理费收入的多少,排名依次是博时、南方、华夏、嘉实、易方达、华安、海富通、国泰、大成、长盛、富国、鹏华、银河、中信、银华、融通、国联安、长城、招商;其中管理费收入超过1亿元的仅有博时、南方、华夏、嘉实、易方达5家,博时以1.19亿元、南方以1.18亿元、华夏以1.16亿元位列前三甲。而排在后面的泰信、长信、金鹰公司管理费才分别为310、377、387万元,区区三百多万元,简直是杯水车薪,而为数不少的刚成立还未发基金的公司、正在筹建与批筹公司还是颗粒未收。
“再不发基金,资本金就要吃完了。”上海某筹建中的基金公司负责人对记者直言不讳。据介绍,一家基金公司,从筹建到发行第一只产品,一般要2年左右的时间,这还算是顺利的。这期间,租房子加上装修,一般需花费300万以上;上ta系统,再加上直销系统以及客服中心,目标更高一点的还要上crm系统,得花1000万左右。另外,基金公司关键是人,所以人力成本较高。“新基金公司一般为50人,以人均年工资20万计算,一年就得花1000万。”一位营运总监表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宝盈基金总经理金旭认为,管理财富,最靠人的智慧,基金业是人力资本价值最集中体现的行业,加上这是一个新兴的金融行业,需要相对较高的薪水支持,以吸引人才,保证新兴行业的运作成功。这是任何一个新兴行业发展之初的相似情况。
对于业内盛传的那份基金薪酬调查,基金经理与基金高管颇有微词。不少基金经理向记者抱怨,这根本没有代表性和连续性,可能某年某公司某位基金经理,拿了这么多收入,但证券市场上瞬息万变,没有常胜将军,谁能保证自己管理的基金业绩能稳坐钓鱼台呢?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基金业是个最残酷的职业,基金业绩的升跌,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在金融业内,没有几个岗位会如此起伏跌宕。基金高管也是如此。一位高管直言,基金公司高管与股份制银行、商业化保险公司的高管及一些券商老总相比,薪水都差不多,而承担的职业风险要大很多,因为开放式基金可随时赎回,你必须小心经营。
从基金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一批老牌基金公司和个别新公司确实积累了较好的市场口碑和客户基础,盈利能力也较有保证,不过更多基金公司的日子过得并不宽松。新基金公司毕竟刚刚起步,管理的规模小;而那些筹建中尚未发行新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不仅没业务收入,可能还充满着其它变数。
由于这个行业有着可预见的创业空间,所以许多机构还在往基金业钻,商业银行马上要自己成立基金公司,因此,基金公司的竞争势必更加加剧。记者普遍听到的是,基金公司现在还很“嫩”,不要只关注基金公司的人挣了多少钱,而不关注他们是一群经营压力最大、风险最大的金融精英。
(来源: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