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杂谈 - 沪港携手合作创业不谋而合

沪港携手合作创业不谋而合


     戴德梁行执行董事张国正
    
    
     提到戴德梁行(dtz),熟悉上海房地产业项目策划、物业管理的人都知道它的名气。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之一就是戴德梁行房地产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张国正。
    
     城建集团是上海大型国有企业,产业领域涉及隧道建设、桥梁施工、房地产项目开发等等。这里要讲到另一位主人公是上海城建集团副总裁、上海城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祝勇。
    
    
    
     甲方乙方
    
     两位登场的主角,都是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成员,张国正是港澳组别委员、祝勇是青联常委。他们的结识缘起,也是由于市青联这个平台。之后,令二人携手创业,由青联同事成为好朋友的,是现在他们各自所在企业合作的办公楼项目——城建国际中心。
    
     这个项目,上海城建负责投资、开发,戴德梁行打理策划、服务。有人笑言,祝勇与张国正,就是甲方乙方的关系。
    
     一个是本地政府经管多年的大型国企,一个是港方全资的房地产服务机构,是什么让这两家看似不搭介的企业走到一起呢?
    
     对商业房产的略同
    
     戴德梁行1993年香港公司成立之际,同时成立有上海公司。当时企业决策层的初衷是开发内地市场。而今,其相继在西安、武汉开设了分公司,经营规模日益扩大。
    
     张国正说:上海公司成立之初,只招收了十几个同事做具体的调研工作。1993、1994年跨国公司进入上海,戴德梁行与上海很多企业合作参与房地产项目策划、评估、管理。之后两三年间,dtz业务量稳定增长,外商需求量亦相应加大,dtz在本行业中名声渐起。
    
     1995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全国楼市受到影响,上海也不例外。戴德梁行随之业务量趋减。办公楼、住宅买卖业务大都转向租赁业务。直道1998年政策放宽、上海房市政策倾斜,一路高歌,发展到2004年。到今年,国家第二次在宏观经济策略上进行盘整,楼市似乎又一次受到冲击。
    
     张国正强调:这种冲击,主要是针对房地产项目中的住宅市场,而商业房产,举例讲,办公楼项目,不在此列,相反,办公楼宇的投资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无独有偶,祝勇的看法与张国正完全吻合: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呈直线上升的态势。上升进程中会有调整,如同海洋浪花,一浪一浪之间,会有小的低潮。但看楼市之后势,必定还会上升。
    
     有人说,上海住宅项目上涨势头回落了20%,甚至30%,但办公楼不一样,投资回报率依旧居高,现在看,回报率比住宅好,我们这次与戴德梁行合作,少走了许多弯路。
    
     谈话中,祝勇一直提到少走了弯路,他的大意即是说有些房产开发商自以为项目代理、管理上本企业足以应付,不需要再费周折找寻专业的服务机构,这就不知不觉花费更多心力,等于走弯路。城建集团可以与戴德梁行合作,走的是市场化的新路。从另一层含义上讲,也走在了许多国有企业的前列。
    
     对于上海的共识、非共识
    
     我们问到张国正,如果将上海与香港作比较,他的看法会是怎样,张国正回答得很巧妙:很多人问到上海与其他国际型大都市的异同,比如香港,比如台北、东京等等。其实直接比较很难,每个大都市都有它本身的特点,要看所讲的是哪一个行业。如果从房地产业上来讲,香港透明度确实比上海高。举例讲,有人要买一处物业,可能只要花10块钱,就能够从有关部门那里看到该物业的各个方面情况,甚至违章建筑在哪里,政府何时会拆掉。这一点上海现在还做不到,内地城市也都是如此。但有一方面,上海楼市的国际参与度比香港高。尤其这次宏观调控之后,许多国外投资商反而看到了上海商业房产的商机,相继前来投资,势头很好。
    
     谈到对于从香港移居上海的感言,张国正坦言:香港人中有95%是土生土长的港人。另外5%是从各地来的,有前港英政府雇员、做生意的海外雇员等等,他们多居住于中环、半山一带,与本土港人接触不多。把同样的情况放之于上海,结论也差不多,香港人移居上海,或来沪工作,可以全面融入上海的,不算多。有些在上海做企业高管,经历几年锻炼之后,还是要回香港的,或是周二来,周五走的那种二五仔,和本地联系就更少些,我个人是相对多一点的融入了上海社会,1997年就来到这里。如果移居人士想要在上海发展,可以加入某些社团,有足够空间能够融入当地社会。
    
     祝勇对于张国正的建议表示认同:张先生在上海名气很大。其实上海青联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青联将我们距离拉近,彼此合作基础与信赖度也更高了一点。我与张先生每两、三个月见面一次,现在有了工作上的合作机会,探讨的问题就更多。我和他在很多问题上会有共识,但也会因为生长与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发觉在某些问题上的思路不尽相同,这是很好的互补,双方都可以尽可能的理解对方的看法。
    
     祝勇说:刚刚张先生对于上海与香港的楼市做了比较,在我看来,跑了世界上这么多地方,上海的硬件设施已经不输于他人,软件上,或者说管理、服务与人的素质上,还有些差距。
    
     我们最后希望张、祝两位可以用一句话评价对方,张国正说:祝总思路开阔,企业使命感很强!祝总则从另外一个方面评价了他的这位合作伙伴:张总有港商的诚信,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从青联同事到事业伙伴,再到好朋友,张国正董事与祝勇副总裁的合作之路必定会愈行愈远、愈走愈成功。
    
     来源:新浪房产
    



创业杂谈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杂谈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