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杂谈 - 穷人为何就“没有信用”?

穷人为何就“没有信用”?


    
    
     不少诲人不倦的经济学家总在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穷人是没有信用的,无恒产者无恒心,穷人买不起金融服务等等,还辅之以交易费用论、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论、银行家不是慈善家之类的理论支撑。我原本以为这种说教实属无的放矢、为文而文的东西。因为,穷人的眼泪也没换来银行的慷慨,借不到钱的就是借不到钱,穷人们在信用市场上的边缘化似乎用不着反复警告,银行早就有了这种“自觉”。然而,这些告诫确是有所指的,并产生了效应。
    
     从7月1日开始,建行深圳市分行、四川省分行将分别对日均存款余额500元、300元以下人民币的个人活期存款账户按照0.01%的年利率计息,并对同一账户在每年收取10元账户管理费。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胃口更大,从7月1日开始,对在该行所存金融资产日均余额低于1万元的账户收取账户管理费每月1元,“据介绍,该做法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华西都市报》5月31日)钱不借给“没有信用”的穷人还不够,人家对你几百元甚至近万元的存款没多大兴趣,何况你还加重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负担,延长了“高端”客户排队等待的时间,当然要以经济手段拒之门外。照此,穷人既借不起钱,也存不起钱。按建行新规,299元钱存一年,所得利息,仅0.024元,10元管理费实为倒贴银行。
    
    
    
     以前,银行也是求财若渴,“一元起存”,来者不拒。穷人即使没有“购买信用”(借钱)的信用,“出售信用”(存钱)的信用还是被认可的。星移斗转,而今银行的钱“多”得没处放。去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可能滞留银行坐吃利息的“存差”达6.4万亿元之多。
    
     对小额存款另眼相看,为何?我私下揣摸,“存差”太大说不定就是原因之一,尽管官方没有谈及这一点。信贷资金供过于求,银行在“劣质”的小额储户面前“一阔就变脸”,削减“存差”,穷人首当其冲,应是合乎逻辑的推理。建行总行发言人说,他们并没有嫌贫爱富。只是建行、招行的做法若全面推广,那些拿三五百元月工资的打工仔、打工妹,年收入一二千元的农民,可能有很多难以确保自己的账户达到免却“经济手段”的标准,有被银行全面封杀的危险。穷人在信用市场上更加边缘化了。
    
    
    
    
    
    
    
    
     银行“存差”如此之大,说明贷款市场出了问题,大量的银行资金没有找到安全的出路。增加对穷人的小额贷款吧,这不符“穷人没有信用”的天条,可是银行选择现在的贷款结构也不见得有多高的安全系数。中国银监会统计表明,2004年末,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仍有13.2%,这还是在1999年剥离部分不良贷款后的数据。如此信用条件下,银行“惜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实说明,“穷人没有信用”只不过是先验的推想,不是穷人且能在银行拿到贷款的人也多有不讲信用者,却是事实。如果说不良信用导致“存差”以及对存款需求的减少,对存款需求的减少又导致了对小额储户的封杀,那么,对小额储户的封杀与穷人真正的信用水平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有资格从银行贷款且敢赖账的主要不是穷人。一些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科研单位在中国开展的小额信贷的试验,大都显示了很高的资金到户率、还款率和项目成功率。从这一意义上看,有关银行拟行的削减“存差”之法,也是“别人发烧,穷人吃药”之举,实为向穷人转嫁银行贷款市场萎缩的风险。
    
    
    
     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的“盾牌”现在颇为走俏。建行针对社会上的舆论,也祭起了这个法宝。可是,中国银行业本是垄断经营,利率也由国家管制,银行也在大量接受国家注资、剥离数以万亿计不良资产的关照。依理,大讲市场经济、国际惯例的底气应该不足。因为,国家既然授予了银行垄断经营的权利,也就相应地赋予其一定的社会责任;国家对银行的救助,掏的是所有人包括穷人的腰包。按建行、招行的做法,“没有信用”的穷人花了钱也可能买不到与其他人平等的银行服务。穷人永远是冤大头?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向社会作出抛弃某一群体的暗示,不应人为设置弱势群体分享社会文明成果的壁垒。享受垄断经营特权,也在不断地接受国家经济救助的中国银行,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来。
    
     中青在线
    
    
    
    
    



创业杂谈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杂谈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