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奔腾已经来到的商机
手工制造的商机频频涌现,大潮袭来时,自会吸引很多弄潮儿投身其中。
工业时代轰鸣的机器,快速运转的轮子,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取代了低效率的手工劳动,迫使许多手工业退出市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消失。人们习惯了直接买来各式商品的便利,却也为工业化运作的产品而苦恼,因为它们悄悄剥夺了自己动手的乐趣。人们渴望自己动手参与其中,自己是故事的主角。于是各种各样diy手工作坊便如同抵制不住的诱惑来到人们身边。
北京的崇光百货有一家大型的成人益智店,其中包括各种游戏,还有手工制陶的设备。虽然一小时要付出25元的费用,一般半个巴掌大小的软陶制品也要20元左右,但据《科学投资》杂志观察发现仍有很多白领乐此不疲。当然,手工作坊是鼓励自己动手的,如果直接买现成的,价钱就会贵上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在软陶店里,不仅可以制作各种大小的摆件,还可以为自己亲手设计制作手链、项链等小饰物。制作手链时,可以挑出几块不同色彩的软陶,将它们混合揉成条状,切成小块,再精心地将每一块修饰成不同形状的小球,用细绳穿起,最后将它在烤箱里烤一会儿,便成为一款与众不同的个性装饰。
和软陶制品非常类似的手工制品,还有十字绣。2003-2004年间,被称为“傻瓜绣”的十字绣手工艺几乎在一夜间风靡大江南北。
“我学一次十字绣,就上瘾了,几乎天天要绣上一个小时。”
“一点都不难学,像我这样连纽扣都不会钉的人,竟然绣出了一只可爱的大笨象,朋友们都不相信这出自我的手。”
这是人们在一些十字绣坊里经常听到的话。在“唧唧复唧唧”的女红时代已经远去的时候,这股裹挟着美感与灵秀的十字绣风潮在各大城市愈演愈烈。凭借简单和极具操作性的特点,十字绣吸引了众多追求时尚与手工乐趣的人们,他们乐于让自己的休闲时光在一针一线中凝聚,享受静心创造的乐趣。
嫁到天津的河北姑娘李宁,最初也是十字绣的衷心拥护者,她发现周围朋友对十字绣的狂热后,在公婆的资助下开了一家十字绣专营店。小店除了卖十字绣的材料外,还免费教客人针法,顾客可以diy自己的十字绣作品。李宁说,这种被罗马人称为“以绣针绘画”的古老艺术,有五分的自娱自乐,五分的实用主义,加起来就是十足的成就感,如今在有心人的运作下,再次焕发了青春。当顾客自己学会了十字绣针法之后,就可以为自己的闺房绣上一件漂亮的杯垫、枕头套、书套、相架套、cd套等等。整个家都充满了手工的味道,纯朴、多彩又温馨。
由于青睐十字绣的多半是女性白领,李宁又是比较早涉足这一领域的人,她的生意迅速火爆起来。小小的店铺里常常挤满了来学针法和买丝线、图纸的女孩。学十字绣的人多半为表达自己的诚意,他们相信这种“温暖牌”的十字绣礼物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意。除此之外,十字绣也是一种休闲的娱乐方式,很多学生会在衣服或者小饰物上绣出卡通图案。生意好的时候,李宁一个月光卖十字绣的原材料,利润就能达到四五千元。
《科学投资》杂志发现,和十字绣一样,许多古老的手工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前段时间,上海有一家洗浴店的店主跑遍了上海市区,目的就是应顾客要求,寻觅一种当年用于泡脚的圆木桶。这种木桶是杉木制作的,刷上桐油晾干,几十年前曾被广泛使用,现在早已被塑料和电动洗脚盆代替了,但人们仍然怀念这种遇水不变形、不腐烂,可以一用几十年的“老家什”。
最后,那位店主在朱家角终于找到了这种木桶,并且一订就是上百套。在朱家角,一些沿袭百年的竹木器、五金铁铺、圆桶作坊等古老手工业还在坚守最后的阵地。在这里,马桶、脚盆、水桶、子孙桶叠得整整齐齐,而且据说各式圆桶都十分好销。其中小巧玲珑的子孙桶大多为新婚夫妇所购,买后放在新房里,盼望早得贵子;做工精致的马桶则受到老外青睐,他们兴高采烈拎回去后用于收藏。
手工制品 个性取胜
手工制造的商机频频涌现,大潮袭来时,自会吸引很多弄潮儿投身其中。在人们看来,投资手工艺品首先必须是具备某项技能,或者至少有相关的从业经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科学投资》寻找的案例中,有一部分人在进入这一行业前从未接触过手工制作。他们在偶然中发现了这一行业深蕴的商机。
李菊仙的雕梅
李菊仙就有这样一双发现商机的慧眼。1986年,16岁的李菊仙考上了云南省洱源县文工团,两年后,这个天真的白族少女发现,看似风光的舞台生活无法供养她的6个姊妹完成学业。无奈之下,她辞了职,和男友贷款10万元承包了当地的罐头厂,苦心经营了7年后,李菊仙合同到期后被解除了承包权。
当时的李菊仙已经赚到了七八十万元的身家,但她不甘心就这样退出。正当为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发愁时,她注意到,经常有一些广东商人把洱源的梅子运走,加工成话梅后再返销回大理。梅子在一个来回间身价倍增,为什么这钱要让别人去赚呢?李菊仙的心动了。
她想到了白族传统特产食品——雕梅。雕梅制作工艺复杂,加工时,先要在青梅上雕刻出图案完整美观的花纹,然后把雕好的梅子放在盐水中浸泡10分钟脱酸护色,高温消毒后再用白糖、蜂蜜浸渍3个月以上。由于其选料要用优质的、刚采摘的梅子,雕刻有一定难度,且在雕后必须及时完成加工工序,否则就会报废,因此在李菊仙之前,从没有人把雕梅大规模地推向市场。
但李菊仙看到了这个市场空白和其中的价值。1997年底,李菊仙耗时一年加工了12吨雕梅,运往大理。大理是旅游城市,很多游客见到这么精致的梅子,认为这是极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再贵也要买几包回去。于是,李菊仙的一颗雕梅就在市场卖到了1元钱。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给了李菊仙展示雕梅的舞台,她拿出500公斤价值4万元的散装雕梅供游客免费品尝。游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李菊仙的生意也火爆到极点。她为世博会准备的30吨雕梅,在3天之内就销售一空,200克的雕梅卖15元都不够卖,一时间风头无俩。
李宁的“面包花”
如果说李菊仙卖雕梅是卖了个新鲜,那么李宁的十字绣就是卖了个时尚。在旅游者云集的大理,初到的人们总能对雕梅这种特产充满好奇,而对于李宁而言,市场则相对固定和狭小得多。在经营十字绣半年多以后,李宁发现自己的生意渐渐冷清下来,有时一天都没有一个顾客登门。经过调查她才知道,在她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十字绣坊,别人有些图案新颖,有些价格低廉,竞争日趋激烈,蛋糕越分越小,她的那份自然显得可怜。起初,李宁也曾想过这样那样的方法,比如找到源头进货、制定吸引回头客的措施,但市场本来就不大,逐渐饱和的市场还是让她的生意一落千丈。
而一次旅行的意外收获为李宁找到了新的商机。一次,她和表姐到日本旅行时,发现公园里有几个人围着一个人在做手工,旁边还有几盆漂亮的兰花。走近才知道,那些花并不是真花,而是用高精小麦粉加各种颜料混合经手工制作而成的。导游介绍说,这种花叫“面包花”,有点类似于中国的面人,但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怕灰尘,不会干裂,在日本和港台地区非常流行。李宁本来也想自己做一枝,但折合人民币一两千元的价格把她吓了回来,直觉告诉她,这是个好项目。
李宁想起了自己迅速被跟风而一落千丈的十字绣生意。她想,这种花的制作需要老师手把手教,而且原料价格昂贵,别人很难跟风。回国后,李宁开始寻找这方面的信息,她发现,国外和港台地区有专门的“面包花”培训学校,可是学费高昂,而且课时松散。为了学到真功夫,她找到一位香港老师到内地为她授课,15天的学费高达15万元。在巨大的压力下,李宁每天跟老师学习揉面、添色、雕花等技术,每天学习长达12个小时,晚上自己还要加班练习。15天后,李宁学会了100种花卉和50多种果蔬的制作工艺,捏出的“面包花”已经和老师的不相上下。有了独辟蹊径后的独门“绝技”,不愁生意不上门。李宁的“面包花”现在每天可以赚上一两千元.
不同需求营造不同的商品
李菊仙的雕梅不是单纯的商品,它作为手工制品,满足了人们对商品的新、奇、特的需求,同时继承了传统的精髓,因而一炮而红。这类产品本身就具备了复杂的工艺,并对资金和原料有较高要求,自然形成了较高的门槛。而李宁开始经营的十字绣,以顾客动手参与为主的手工制品,则很难保持产品稀有性和高门槛。只要有三五万元资金,就可以开一家十字绣专营店,经营的产品大同小异,对店主的手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作为一种非常容易入门的产品,跟风者的蜂拥而至也就不难推测。
由于手工制品的制作工艺简单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在以diy为主的领域,投资者在拓展市场时一定要注意:卖得最好的手工艺品,往往制作工艺最简单。大多数消费者的动手能力一般,吸引他们进行尝试的是新鲜事物本身,而如果制作工艺过于复杂,消费者会对自己制作的不那么漂亮的作品失去信心,进而失去继续尝试的耐心。李宁的“面包花”在初期就遇到过这种问题。
虽然李宁为精美的“面包花”付出了15万元的培训费,但这种产品刚刚推出时却遭到冷遇。人们认为这种面粉制作的花卉过于昂贵,而且买回去没多久可能就会坏掉。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消除误解,李宁开始进行现场演示。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面包花”感兴趣,但300元一盆的价格还是让人们望而却步。而且就算做出来,也没有李宁做得那么漂亮,市场仍然无法打开。
一个偶然的灵感启发了李宁,她想到可以把经营的主攻方向由大盆花束转到20元左右的小首饰上。如把迷你萝卜、豆角、辣椒做成耳环、项链、手机链。这样一来价格降下来了,尝试的人们迅速增多,大盆花卉的市场也打开了。这个偶然得来的灵感给李宁的事业带来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