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药业“钱”景广阔
民族药物资源丰富
西部地区多样化的生态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天然药物。目前,我国西部民族药已达3700多种,尤以藏、蒙古、维吾尔、彝、傣、羌、壮和苗等民族药为代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有的民族还产生大量的医药文献,记录了系统的民族医药学理论。民族医药学的价值,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在民族医药文献的发掘整理、民族药物资源调查研究、新药开发研究以及专业队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介绍,国家卫生部组织使用民族药较多的16个省区药监机构,历经数年共同编写成了《中国民族药志》数卷,目前已经出版。已出版的《中国本草彩色图鉴》民族药篇中包括了2000种左右的民族药。中国政府近年来还组织有关部门编辑出版了《中国藏药》、《蒙药学》、《维吾尔常用药材》等数十种有关民族药的专著。
中国政府还帮助各少数民族研制和开发了一大批民族新药。自1995年以来,研制开发的新藏药有80多种,其中12个品种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蒙药现已开发利用120多种,年产蒙药1.5万多公斤,产值达575万元。目前开发利用的维药达140多种,自1993年以来,有17种维药通过新药评审。中国还编辑出版了《西双版纳傣药志》共4集,收集了单验方2000多种,并从中筛选了100多个具有确切疗效的方剂进行开发利用。
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为加快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的进程,科技部“九五”期间启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产业化开发重大项目。1998年,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和中科院等有关部门与四川省政府合作,率先启动了四川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此后,国家科技部在“九五”期间和“十五”前期又先后批准了云南等8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宁夏、陕西等11个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先后制定了本省中药产业远景规划,各省提出中药工业维持30%至40%以上超常规发展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通过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如我国第一个中药基地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的建设已初见成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初具雏形,引进医药项目25个,投资规模30.15亿元;研究开发体系、药材生产体系、中药制药体系、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喜人成果。此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已引起政府高层重视。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表示,我国中药业将实行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应对国际专利竞争,加快国内专利审查速度,并鼓励中国企业到发达国家注册专利。
拓宽资本进入渠道
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先后建立了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和发展资金,围绕民族药业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地道药材种植示范和专利申请及维持等重点领域,采取拨款补助、贴息贷款、国家项目配套等方式,促进中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目前,西部各地均已制定相关政策,要为中医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支持体系健全、企业待遇公平、优惠政策透明、办事简捷高效、保障条件完备的要求,营造优良的投资和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创业环境。营造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吸引更多境外、省外和民间资本。云南省对凡是技术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5%以上的企业,政府对相应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云南省还出台了鼓励科技人员加快科技成果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科技人员的医药高新技术成果可以作为注册资本出资,获得相应股权。国内科研机构、海外留学生及国外专家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高新技术成果到云南创业,可以优先获得省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等等。云南省还鼓励各类资本和企业参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药品经营企业发展跨省、跨地区连锁经营,参与地区医药公司改制、改组为区域性配送中心。
民族医药前景广阔
近年来,虽有一些具有民族药物的新药产品相继面市,但总体而言,仍然是品种少,档次不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欠缺。据《全国民族医药生产企业前20名排序》统计,全国民族医药生产企业前20名药品销售额总和还不抵地奥制药集团一家企业,更无法与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相比。
美国葛兰素·史克公司非处方药研发部副总监刘江南说,与西方企业合作是捷径。几亿美元的新药研发费用对绝大多数中国制药企业来说是个负担,一个很好的办法是与西方大型制药企业合作。对大型制药企业来说,他们会获得潜在后续产品;对药品开发性企业来说,不仅仅减轻新药研发费用负担,而且可以利用大型制药企业的全球药品注册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等资源。合作过程中,必须选择西药治不好,而中药又非常有疗效的,比如肥胖症、糖尿病、艾滋病等。“中药西制”是使西方国家对中药建立信心的良好开端。
此外,西部医药流通企业散小弱的局面也亟待整合。与此相反的是,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药物正在成为世界医药发展的重要趋向,生物药物、天然药物和中药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空间的高增值产业之一。国际中药市场上,日本、韩国产品占据份额高达90%;国内市场上,“洋中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医药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日益广泛,传统医药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有关专家指出,中国西部丰富的民族药物资源,若经过大型制药企业特别是国外高科技企业的开发和整合,将创造出数以亿计的产值,投资西部中医药产业将获得丰厚回报。
西部地区多样化的生态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天然药物。目前,我国西部民族药已达3700多种,尤以藏、蒙古、维吾尔、彝、傣、羌、壮和苗等民族药为代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有的民族还产生大量的医药文献,记录了系统的民族医药学理论。民族医药学的价值,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在民族医药文献的发掘整理、民族药物资源调查研究、新药开发研究以及专业队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介绍,国家卫生部组织使用民族药较多的16个省区药监机构,历经数年共同编写成了《中国民族药志》数卷,目前已经出版。已出版的《中国本草彩色图鉴》民族药篇中包括了2000种左右的民族药。中国政府近年来还组织有关部门编辑出版了《中国藏药》、《蒙药学》、《维吾尔常用药材》等数十种有关民族药的专著。
中国政府还帮助各少数民族研制和开发了一大批民族新药。自1995年以来,研制开发的新藏药有80多种,其中12个品种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蒙药现已开发利用120多种,年产蒙药1.5万多公斤,产值达575万元。目前开发利用的维药达140多种,自1993年以来,有17种维药通过新药评审。中国还编辑出版了《西双版纳傣药志》共4集,收集了单验方2000多种,并从中筛选了100多个具有确切疗效的方剂进行开发利用。
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为加快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的进程,科技部“九五”期间启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产业化开发重大项目。1998年,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和中科院等有关部门与四川省政府合作,率先启动了四川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此后,国家科技部在“九五”期间和“十五”前期又先后批准了云南等8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宁夏、陕西等11个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先后制定了本省中药产业远景规划,各省提出中药工业维持30%至40%以上超常规发展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通过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如我国第一个中药基地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的建设已初见成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初具雏形,引进医药项目25个,投资规模30.15亿元;研究开发体系、药材生产体系、中药制药体系、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喜人成果。此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已引起政府高层重视。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表示,我国中药业将实行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应对国际专利竞争,加快国内专利审查速度,并鼓励中国企业到发达国家注册专利。
拓宽资本进入渠道
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先后建立了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和发展资金,围绕民族药业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地道药材种植示范和专利申请及维持等重点领域,采取拨款补助、贴息贷款、国家项目配套等方式,促进中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目前,西部各地均已制定相关政策,要为中医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支持体系健全、企业待遇公平、优惠政策透明、办事简捷高效、保障条件完备的要求,营造优良的投资和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创业环境。营造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吸引更多境外、省外和民间资本。云南省对凡是技术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5%以上的企业,政府对相应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云南省还出台了鼓励科技人员加快科技成果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科技人员的医药高新技术成果可以作为注册资本出资,获得相应股权。国内科研机构、海外留学生及国外专家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高新技术成果到云南创业,可以优先获得省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等等。云南省还鼓励各类资本和企业参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药品经营企业发展跨省、跨地区连锁经营,参与地区医药公司改制、改组为区域性配送中心。
民族医药前景广阔
近年来,虽有一些具有民族药物的新药产品相继面市,但总体而言,仍然是品种少,档次不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欠缺。据《全国民族医药生产企业前20名排序》统计,全国民族医药生产企业前20名药品销售额总和还不抵地奥制药集团一家企业,更无法与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相比。
美国葛兰素·史克公司非处方药研发部副总监刘江南说,与西方企业合作是捷径。几亿美元的新药研发费用对绝大多数中国制药企业来说是个负担,一个很好的办法是与西方大型制药企业合作。对大型制药企业来说,他们会获得潜在后续产品;对药品开发性企业来说,不仅仅减轻新药研发费用负担,而且可以利用大型制药企业的全球药品注册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等资源。合作过程中,必须选择西药治不好,而中药又非常有疗效的,比如肥胖症、糖尿病、艾滋病等。“中药西制”是使西方国家对中药建立信心的良好开端。
此外,西部医药流通企业散小弱的局面也亟待整合。与此相反的是,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药物正在成为世界医药发展的重要趋向,生物药物、天然药物和中药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空间的高增值产业之一。国际中药市场上,日本、韩国产品占据份额高达90%;国内市场上,“洋中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医药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日益广泛,传统医药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有关专家指出,中国西部丰富的民族药物资源,若经过大型制药企业特别是国外高科技企业的开发和整合,将创造出数以亿计的产值,投资西部中医药产业将获得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