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哑铃型理财方式
前些日子去证券公司办事,在散户大厅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在电脑前熟练地按键操作。上前细看,这个老太太连牙都没有了。忍不住上前询问,老太太自言在“做”两只股票,现在全部被套,原先投入的7万元现在账面上只剩3万多一点了。
再细问,这个老太太在投资股票之前,除了储蓄没有购买过任何理财产品,连很多老年人理财篮子中所“必备”的国债产品都没有。可以说,这个老太太的理财产品呈现了两个极端,是典型的“无风险或极低风险收益产品+很高风险收益产品”的“哑铃型”组合。
什么是“哑铃型”理财方式
“哑铃型”的理财方式,是笔者在接触客户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印象。其一端是很激进的理财品种,如股票、外汇、投资型房产;另一端却正好相反,是很保守的理财品种,如储蓄、国债等。在高收益、高风险与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产品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中庸”的产品实现过渡。
这种资产配置的方式,类似于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故将其取名为“哑铃型”理财方式,如下图所示。“哑铃型”的资产配置中,家庭资产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和投资于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占整个家庭资产比重的绝大部分,往往达到了95%以上,甚至是100%。
上图的“哑铃型”资产配置,是从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属性划分的。实际上还有一种划分方式,是按照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很高流动性的理财产品(如银行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股票、外汇等)和很低流动性的产品(如银行定期存款、凭证式国债、投资型房产、收藏品等),也形成了一个哑铃型的理财组合。在这一组合中,家庭资产投资于高流动性的理财产品和投资于低流动性的理财产品,也占整个家庭资产比重的绝大部分,往往达到了95%、甚至100%。有趣的是,不管哪种类型形成的“哑铃”,其两端的资产量往往都比较接近。
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属性和流动性并非惟一对应,使得很多资产配置呈现了“双哑铃”的格局。
看似合理的“哑铃型”理财方式
“哑铃型”的理财方式,在当前的家庭资产配置中很有普遍性。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大多数家庭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并没有全面、详细地对家庭有效资产进行配置;另外所有人进行理财时,具有追求高收益、规避高风险的“自发倾向”,往往也会使得他们会刻意选择一些预期收益较高的产品、以及预期风险较低的产品。(对以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划分的“哑铃型”理财方式,也有类似的情况,不再详述)
很多人认为,“哑铃型”理财方式,是一种很合理的理财方式:既能够通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博取组合收益尽可能大,又能够通过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控制组合风险尽可能小(对按流动性划分的“哑铃型”理财方式,亦是如此),何乐而不为呢?这似乎是一种攻防兼备型的理财组合理念,摒弃了中等风险/收益/流动性的“中庸型”理财产品。
“哑铃型”理财方式实质上的不合理性
通常从理财的角度,可以将投资者划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和激进型5种风格类型。结合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可以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模式。“哑铃型”理财方式最显著的特点是走极端:只取两端,忽略中间。这种资产配置方式,存在如下的问题。
⊙“哑铃型”组合是一把双刃剑。这种看似攻防兼备的理财方式,存在先天的缺陷——一方面,家庭近一半的可操作资产,为了风险或流动性,丧失了获得更多收益的机会,而这种风险或流动性可能并不会对现有的理财目标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有几乎同等量的资产,风险和流动性方面可能随时危及家庭的财务状况。
比如说,银行存款很安全,但只有很低的收益、往往无法弥补货币的不断贬值;而“哑铃”另一端的股票,风险又很高,如果没有相关的投资知识、时间、精力、专业能力、乃至及时重要的信息,都很可能会面临本金损失。
⊙“哑铃型”组合往往无法支持家庭的财务目标。比如子女教育的专项资金、养老准备金等专项的资金,如果通过储蓄积累,则会面临很大的贬值压力;而通过投资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则一旦发生损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或自己的养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搬“哑铃型”投资组合,难免会对家庭财务的计划性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哑铃型”组合抛弃了投资中等风险收益、中等流动性理财产品的机会。而从市场表现来看,中等风险/收益/流动性的理财产品,往往有着不俗的表现,如混合型基金。这样相对安全的财富增值机会,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哑铃型”组合的理财方式不适用于大多数家庭。除了“哑铃型”组合,还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财组合,如“三分法”、“定期定投法”等。而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理财目标和理财属性,很难用一套笼统、固定的模式来套。说到底,包括“哑铃型”组合在内的所有理财组合,都不是万金油,“到哪里都可以抹抹”。
以上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则会有一定的危害性,有悖理财的初衷。
如何避免“哑铃型”理财的误区
那么,如果科学合理地构建自己的理财组合呢?
首先,理财组合(或曰家庭资产配置计划)构建前的准备。理财组合应基于以下要素:(1)家庭的生活目标所转换成的财务目标;(2)家庭的财务现状;(3)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习惯。这几个方面确定后,理财组合的目的就很好把握了。
其次,考虑并覆盖住所有的风险。此处所指的风险,包括两个方面:(1)一般意义上的风险,主要通过保险等产品来抵御;(2)家庭财务损失或现金流断裂的风险,通过合理的理财组合,协调好不同风险/收益/流动性的家庭资产的比重,就能够解决。需要说明的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合理的规划不能消除风险,但是可以控制风险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不用过于担心风险。
再次,建立家庭的应急准备金。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相当于6个月家庭支出总额的资金量,即可应付家庭的意外紧急花销。应急准备金是保证家庭资产现金流通畅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可通过无风险或极低风险、同时具备高流动性的理财产品来实现,具体为现金、银行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
最后,结合家庭的财务目标,制订专项的理财组合计划。同一阶段内,每个家庭的财务目标往往都不只一个,因此可以为专项目标设立专项资金(包括初始资金和追加的资金)、并进行专项投资。这样做的好处是目的明确、风险分散、账目清楚。具体专项的投资方向,需要结合理财产品市场来定。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所选择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和流动性这3个属性,必须能与相应的财务目标匹配起来。例如,准备孩子5年后上大学的专项资金,和准备自己半年后的旅游计划资金,在理财组合的流动性方面,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完成上述所有步骤后,一份理财组合计划基本成型了。此时可以从总体上检验一下,家庭全部资产的配置方案,是否存在冲突的地方,即“全局最优化”的问题。具体的理财产品选择,可以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理财组合计划执行后,需要定期关注相应理财产品的市场状况,以根据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
结束语
需要说明的是,不能说“哑铃型”的理财方式,就是绝对不可取的。这需要视具体的需求而言。如果某种哑铃型的理财组合,正好满足了一种理财需求,那么也是可行的。不过那是另一个层次上的问题了。
如果您家庭的资产配置,也有“哑铃型”组合的“疑似症状”,不妨通过以下方法检测一下:如果您的“哑铃”组合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而是被动、“自然而然”建立起来的,那么您就需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