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凭什么要和你沟通?
许多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的时候,在对应聘者的能力要求上,都不约而同的列上一条: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自信,处处都可以得到体现,这也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例:职责不明,管理不好,才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调。
企业本来就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组织系统内,各部门、各岗位均应该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按照企业本身的规律运行,管理各环节应当顺畅而有序,彼此配合,彼此协作,互相支持,共同推进。
然而,我们的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规模稍大、历史稍久一点的企业),却不知道哪来那么多的机构病(或现代企业病),部门之间高墙壁垒,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官僚习气盛行,岗位之间互不买帐,人员之间矛盾重重,或面善心不和,各打自己的小算盘。这不仅仅是原来国有企业的毛病,在我们许多的民营企业也同样存在。于是,就催化或者强化了“沟通协调”的功能,把本属于一般交际需要的人际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变成了企业内部最关键或许最重要的岗位胜任能力。
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使专业能力再强、对公司再忠诚的企业主管,如果你不善于沟通,不善于表述自己,不善于和别人打交道,不善于处理内部的各种关系,你就无法更快的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就难以得到他人更多的协作与帮助,也就无法取得更好的业绩。显而易见,沟通是一门重要的管理能力。
近些年来,人本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大行其道,企业管理逢人必称“以人为本”,看看网站或企业的宣传手册,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是“以人为本”的坚定倡导者。人本管理这一西方舶来品,在中国企业备受欢迎的程度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殊不知,西方社会经历了几百年工业文明的洗礼,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工作的自主性、敬业精神,已经到了高度职业化的程度;对待企业的认同感,对待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都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对比起来,就目前来看,我们的企业员工还是有差距的。即使对比民营企业和外资在大陆开办的企业,无论是工作的效率、工作的作风,还是工作的协调性、工作的自主性,等等,我们都可以发现在管理上所存在的明显差异,和表现形式上的几重天地。还好,我们许多企业老总的人本管理,也还只是停留在“本人说了算”的阶段,人性管理就是典型的人情管理,“以人为本”不过是个漂亮的幌子而已,大家真正所期待的“以人为本”也只是画虎类犬的智力游戏。
人本管理,体现在处处尊重员工,关注员工自主,给予员工更大自由,鼓励创新,鼓励员工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变员工从“要你做”到“我要做”的被动到主观能动,从字义上来理解是不错的,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上,却无限度的给予纵容甚至泛滥了。一个小组,一件小事有七、八个人拿主意,上十个人决策,名义上是发扬民主,集体决策,最后是没有决策;一个小问题,或者一件小事情,往往几个人碰个头或者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偏偏要专门开个会,讨论来讨论去,会议一开几小时还解决不了,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有道理;一项工作,如果几个部门合作顺利的话,一天就可以解决的,可是,稍微有哪个部门不合作一点,甚至只要有哪个人稍有一点不配合(也许就是你沟通不利的原因),你一个礼拜也别想解决!要是哪个主管敢于自己拍板,或过多的坚持主见,即使问题因为他的干预或者坚持马上得到了处理,即使因为他无视周边的环境,我行我素,工作作风和别人有差异,即使工作效率特别高,那也一定得有思想准备,考核的时候(尤其是所谓的360度考核),没准就是一个最低分:缺乏民主、个人英雄、自以为是、沟通能力差、不善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缺乏合作意识等等。帽子有你戴的,难过有你受的。
人本管理的基础是什么?是制度管理。一家没有健全制度的企业,绝对不会是一家管理优良的企业。企业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召集一班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玩游戏,为了保证顺利达到游戏的目的,为了保证合作的愉快,保证大家都不违规,保证游戏可以持续愉快的玩下去,游戏的召集者就应当先制订好自己的游戏规则,让所有愿意参与这个游戏的人,都弄明白所谓潜在或既定的游戏规则(最好是不要有潜在的规则,而应该是明确的约定),让愿意参与玩游戏人的留下来,不愿意参与的人就离开,而且,这个游戏是持续滚动的,一批人玩累了,其他人又加入了进来,中间还有人不断的进进出出,保持足够的玩游戏的人数,一直到这家企业倒闭为止。如果大家要想能够把游戏长久的玩下去,要想一直有游戏玩,就一定得遵守游戏规则。但是,到了我们的许多企业,即使是很好的游戏规则,也经常会有许多的变故。把“遵守游戏规则”变成了“把规则当成游戏来玩弄”,制度墙上挂,酒肉穿肠过。把制度当成门面,当成点缀,有令不能行,有禁不能止,放弃基本制度来管理企业,搞所谓的企业文化、人本管理,不是地地道道的缘木求鱼是什么?先打好制度管理的基础,建立一个好的制度平台,营造一个好的制度管理环境,等员工都自觉可以遵守企业制度了,再逐步引入或推行人本管理也不迟。我不相信,连一些基本制度都缺乏的企业,连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的员工,实行人本管理能够达到一个什么好的企业目标?!这可是中外无数成功企业的经验所在,偏偏我们的许多管理者要忽略,偏偏要去和稀泥,混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之间的巨大差异。
关于“和稀泥”再在这里多说几句。我们的许多主管不是要求部门的工作精益求精,不是追求最高品质,不愿意有完美的部门表现,不愿意有最终明白的结果,也不愿意按照程序或规定的制度去执行,而是“差不多”、“基本可以了”、“还好”、“算了,免得得罪人”、“这样也可以吧”…….典型的“和稀泥”心态,如果抱着这样的观念做事,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好吗?
还有一个做人做事的问题。有许多人说,先做人,再做事。我赞成余世维先生的定义:要做事,就不要做人。我们语言的中国式表达实在太传神了,可能许多人太容易拿角度来看问题了。这是没有相应的经历的人是感受不到的,因为他没有过那样的企业经历,他没有过要作“做人、做事”的选择,没有过需要经受“企业原则”或“游戏规则”的约束,所以他感受不到。
回到前面。
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或管理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企业根据业务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组织下面设置各职能部门,设了部门就有部门的工作任务和业务分工(权责),部门根据部门的需要设计岗位,于是,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岗位说明书。部门的权责和岗位说明书上,都非常清楚的规定了:部门的基本责任和目标是什么,工作范围和内容是什么,岗位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工作事项有哪些,等等,大家按照分工开展工作就是了,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各行其是,权责对等。
可是呢?
现代企业,讲究的是分工与协作,需要依靠个人独立完成工作的事情已经慢慢在减少,许多工作基本上都是彼此的上下工序关系,或平衡协作关系,或团队合作关系,单靠一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工作的。在管理非常规范的企业里,各部门的责权非常清晰,各岗位间的运行流程都非常清楚,执行能力也特别强,所以运行起来特别顺畅,工作效率当然就高;但在更多的所谓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和流程是缺乏的,或者是不规范的,也就无法操作和执行;即使有非常规范的流程和标准,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什么原因?人的观念问题,有管理人员的,也有员工本身的,甚至有老板自己的因素在内。凡事讲沟通,凡事要协调,却忘记了企业管理中最根本的东西,也是最需要得到贯彻的东西:部门或岗位职责,部门或岗位的责任。本来就是该由你部门或者应该由你本人必须来完成的工作,你这个部门或者岗位就有责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企业都已经为你支付了报酬,这完全是你部门或个人应该要做的事,凭什么需要来和你沟通,凭什么需要来和你协调?你凭什么要来讨价还价?你只管照做就是!
沟通是需要时间的,协调也需要精力,这就带来了成本的问题,其中包括时间成本,假如沟通不畅,还包含了机会成本;最终可能导致的结局是效率的严重下降,受损失的一定是企业本身。
偏偏我们的许多企业还往往为这一非常不合理的现象找理由,为这种不正常的企业行为找遮羞布。把部门之间的不合作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归罪于个别管理人员的能力或认识问题;不去检讨企业本身机制的问题、管理观念的引导问题,不来分析企业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仅仅只从表面找原因,找责任人,长此以往,将会是如何的结局?推卸责任、邀功委过、自由散漫、纪律松弛、各自为政、自以为是等等企业不良习气就会慢慢形成,并导致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
本人对人本管理也好,对工作之间的沟通协调也好,并不持反对态度,只是凡事要从它的基础和本原出发。什么是企业最本原的东西?什么是企业中处于依附地位的东西?一定要主次分明。
[网上收集]
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自信,处处都可以得到体现,这也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例:职责不明,管理不好,才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调。
企业本来就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组织系统内,各部门、各岗位均应该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按照企业本身的规律运行,管理各环节应当顺畅而有序,彼此配合,彼此协作,互相支持,共同推进。
然而,我们的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规模稍大、历史稍久一点的企业),却不知道哪来那么多的机构病(或现代企业病),部门之间高墙壁垒,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官僚习气盛行,岗位之间互不买帐,人员之间矛盾重重,或面善心不和,各打自己的小算盘。这不仅仅是原来国有企业的毛病,在我们许多的民营企业也同样存在。于是,就催化或者强化了“沟通协调”的功能,把本属于一般交际需要的人际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变成了企业内部最关键或许最重要的岗位胜任能力。
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使专业能力再强、对公司再忠诚的企业主管,如果你不善于沟通,不善于表述自己,不善于和别人打交道,不善于处理内部的各种关系,你就无法更快的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就难以得到他人更多的协作与帮助,也就无法取得更好的业绩。显而易见,沟通是一门重要的管理能力。
近些年来,人本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大行其道,企业管理逢人必称“以人为本”,看看网站或企业的宣传手册,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是“以人为本”的坚定倡导者。人本管理这一西方舶来品,在中国企业备受欢迎的程度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殊不知,西方社会经历了几百年工业文明的洗礼,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工作的自主性、敬业精神,已经到了高度职业化的程度;对待企业的认同感,对待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都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对比起来,就目前来看,我们的企业员工还是有差距的。即使对比民营企业和外资在大陆开办的企业,无论是工作的效率、工作的作风,还是工作的协调性、工作的自主性,等等,我们都可以发现在管理上所存在的明显差异,和表现形式上的几重天地。还好,我们许多企业老总的人本管理,也还只是停留在“本人说了算”的阶段,人性管理就是典型的人情管理,“以人为本”不过是个漂亮的幌子而已,大家真正所期待的“以人为本”也只是画虎类犬的智力游戏。
人本管理,体现在处处尊重员工,关注员工自主,给予员工更大自由,鼓励创新,鼓励员工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变员工从“要你做”到“我要做”的被动到主观能动,从字义上来理解是不错的,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上,却无限度的给予纵容甚至泛滥了。一个小组,一件小事有七、八个人拿主意,上十个人决策,名义上是发扬民主,集体决策,最后是没有决策;一个小问题,或者一件小事情,往往几个人碰个头或者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偏偏要专门开个会,讨论来讨论去,会议一开几小时还解决不了,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有道理;一项工作,如果几个部门合作顺利的话,一天就可以解决的,可是,稍微有哪个部门不合作一点,甚至只要有哪个人稍有一点不配合(也许就是你沟通不利的原因),你一个礼拜也别想解决!要是哪个主管敢于自己拍板,或过多的坚持主见,即使问题因为他的干预或者坚持马上得到了处理,即使因为他无视周边的环境,我行我素,工作作风和别人有差异,即使工作效率特别高,那也一定得有思想准备,考核的时候(尤其是所谓的360度考核),没准就是一个最低分:缺乏民主、个人英雄、自以为是、沟通能力差、不善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缺乏合作意识等等。帽子有你戴的,难过有你受的。
人本管理的基础是什么?是制度管理。一家没有健全制度的企业,绝对不会是一家管理优良的企业。企业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召集一班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玩游戏,为了保证顺利达到游戏的目的,为了保证合作的愉快,保证大家都不违规,保证游戏可以持续愉快的玩下去,游戏的召集者就应当先制订好自己的游戏规则,让所有愿意参与这个游戏的人,都弄明白所谓潜在或既定的游戏规则(最好是不要有潜在的规则,而应该是明确的约定),让愿意参与玩游戏人的留下来,不愿意参与的人就离开,而且,这个游戏是持续滚动的,一批人玩累了,其他人又加入了进来,中间还有人不断的进进出出,保持足够的玩游戏的人数,一直到这家企业倒闭为止。如果大家要想能够把游戏长久的玩下去,要想一直有游戏玩,就一定得遵守游戏规则。但是,到了我们的许多企业,即使是很好的游戏规则,也经常会有许多的变故。把“遵守游戏规则”变成了“把规则当成游戏来玩弄”,制度墙上挂,酒肉穿肠过。把制度当成门面,当成点缀,有令不能行,有禁不能止,放弃基本制度来管理企业,搞所谓的企业文化、人本管理,不是地地道道的缘木求鱼是什么?先打好制度管理的基础,建立一个好的制度平台,营造一个好的制度管理环境,等员工都自觉可以遵守企业制度了,再逐步引入或推行人本管理也不迟。我不相信,连一些基本制度都缺乏的企业,连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的员工,实行人本管理能够达到一个什么好的企业目标?!这可是中外无数成功企业的经验所在,偏偏我们的许多管理者要忽略,偏偏要去和稀泥,混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之间的巨大差异。
关于“和稀泥”再在这里多说几句。我们的许多主管不是要求部门的工作精益求精,不是追求最高品质,不愿意有完美的部门表现,不愿意有最终明白的结果,也不愿意按照程序或规定的制度去执行,而是“差不多”、“基本可以了”、“还好”、“算了,免得得罪人”、“这样也可以吧”…….典型的“和稀泥”心态,如果抱着这样的观念做事,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好吗?
还有一个做人做事的问题。有许多人说,先做人,再做事。我赞成余世维先生的定义:要做事,就不要做人。我们语言的中国式表达实在太传神了,可能许多人太容易拿角度来看问题了。这是没有相应的经历的人是感受不到的,因为他没有过那样的企业经历,他没有过要作“做人、做事”的选择,没有过需要经受“企业原则”或“游戏规则”的约束,所以他感受不到。
回到前面。
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或管理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企业根据业务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组织下面设置各职能部门,设了部门就有部门的工作任务和业务分工(权责),部门根据部门的需要设计岗位,于是,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岗位说明书。部门的权责和岗位说明书上,都非常清楚的规定了:部门的基本责任和目标是什么,工作范围和内容是什么,岗位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工作事项有哪些,等等,大家按照分工开展工作就是了,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各行其是,权责对等。
可是呢?
现代企业,讲究的是分工与协作,需要依靠个人独立完成工作的事情已经慢慢在减少,许多工作基本上都是彼此的上下工序关系,或平衡协作关系,或团队合作关系,单靠一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工作的。在管理非常规范的企业里,各部门的责权非常清晰,各岗位间的运行流程都非常清楚,执行能力也特别强,所以运行起来特别顺畅,工作效率当然就高;但在更多的所谓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和流程是缺乏的,或者是不规范的,也就无法操作和执行;即使有非常规范的流程和标准,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什么原因?人的观念问题,有管理人员的,也有员工本身的,甚至有老板自己的因素在内。凡事讲沟通,凡事要协调,却忘记了企业管理中最根本的东西,也是最需要得到贯彻的东西:部门或岗位职责,部门或岗位的责任。本来就是该由你部门或者应该由你本人必须来完成的工作,你这个部门或者岗位就有责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企业都已经为你支付了报酬,这完全是你部门或个人应该要做的事,凭什么需要来和你沟通,凭什么需要来和你协调?你凭什么要来讨价还价?你只管照做就是!
沟通是需要时间的,协调也需要精力,这就带来了成本的问题,其中包括时间成本,假如沟通不畅,还包含了机会成本;最终可能导致的结局是效率的严重下降,受损失的一定是企业本身。
偏偏我们的许多企业还往往为这一非常不合理的现象找理由,为这种不正常的企业行为找遮羞布。把部门之间的不合作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归罪于个别管理人员的能力或认识问题;不去检讨企业本身机制的问题、管理观念的引导问题,不来分析企业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仅仅只从表面找原因,找责任人,长此以往,将会是如何的结局?推卸责任、邀功委过、自由散漫、纪律松弛、各自为政、自以为是等等企业不良习气就会慢慢形成,并导致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
本人对人本管理也好,对工作之间的沟通协调也好,并不持反对态度,只是凡事要从它的基础和本原出发。什么是企业最本原的东西?什么是企业中处于依附地位的东西?一定要主次分明。
[网上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