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销会上“捞一把”!
随着武汉市会展经济的发展,每年不下十几个各类展销会相继在这个华中大商都开办,经营食品小超市的老板陈立根顺时应势,靠“傍”会展发了一笔小财。
偶尔交谈觅潜在商机
2001年12月上旬,第七届全国食品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展览中心如期举行。当时,陈立根在汉口的闹市区虽然有一间小食品超市,但周围大小超市林立,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由于陈力根的小店毫无特色,只能惨淡经营。这次逛食博会,他只是抱着转转看的想法,看看能不能与外地的供货商建立联系,直接从厂家进货,降低运营成本。展销会的最后一天,各个摊位上人头攒动,好多市民在趁机“抢”甩卖的便宜货。陈立根转到了海南的一家经营海产品摊前。摊前闹闹哄哄的,零售火爆,几个销售人员有些照应不过来。这个场面,经理虽然欣喜,但心里也有“苦衷”:卖零售不仅人累,顾客还喜欢还价,便宜了还想便宜,最后卖不完的还要打包发回公司。听了这话,陈立根心里暗自琢磨开了,能不能让他一次性地将没卖完的产品按优惠价“批发”给我?我获得了价廉物美的货源,展销方落得了个轻松便利。陈立根把这个想法与经理谈了后,没想到两个人一拍即合。当即,那位经理停止了零售,把全部剩货按低于市场价的水平卖给陈立根。现场结算后,陈立根如法炮制,连续和其它十几个摊位上的展览方接洽敲定。整个展销会下来,他以低于批发价三分之一的价钱进了3万多元的食品。这批货进店后,充盈了他的货架。由于赶在了春节前上市,购进的各种食品都是展销商带来的精品,价格比周边的超市低,十分畅销。陈立根因此纯赚了2万多元,发了一笔小财。
专业“会虫”巧打“人情”牌
有了这次成功的操作,老陈的“野心”更大,计划更周密了。2002年的食博会前,老陈通过组委会,早早地把各个来参展的单位信息事先摸得清清楚楚。有的展销商未赴会前,他就及时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并在电话里达成了购剩余展品的意向。展览商一到汉,他利用本地的优势,尽量地给他们提供各种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对有售货意向的展览商,他甚至还交了少量的预订金,并承诺剩多少买多少。在五天的展销会期间,他带着人马干脆就“泡”在展厅里,准备了充足的现金,并联系了货车和搬运工随时待命。撤馆的前一天,他还下本钱、找关系,及时地把返程的卧铺票和飞机票送到了代表们的手中。许多展商都觉得老陈为人热情,够义气,当天都对自己的展品实行了“限量零售”。正式撤馆时,当两手轻闲的展商们离开后,老陈立即安排人进场打包、整理。这次展销会,老陈的收获更大,一共“淘”到20多万元的剩余展品。除了满足自己店的全年的供应外,另外的二分之一的食品他加价转卖给了其它的大超市,赚了8万多的纯利。
商家醒悟辟蹊径另求发展
今年的食博会,很多中小超市的店主发现了这个商机后,开始蜂拥进入会展。一时间求大与供,剩余展品的“批发价”已经抬了上来,基本没有什么利润了。此时的陈立根已经撤出了这个市场,开始寻求依托会展来一次生意上质的飞跃。近日,马上就要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全国服装服饰博览会。紧接着,又是食品加工机械、饮料、音像、家具、轻工产品等一系列展销会。老陈一边在和展览举办单位加强沟通,获得大量的信息;同时跳出原来的思路,“招兵买马”——将一批专业和兼职各个行业的行家里手揽在自己的麾下,成立自己的展会营销公司。不仅是“淘”各种展会的剩余产品,而且要与展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他打算在自己的展销大厅里,除了摆放各种样品外,还可以陈列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的产品。通过分担租金,收取代理费,提供商务服务等方式把展会的这块“蛋糕”做大,从而“延伸”展会的内涵,让展会“永不落幕”。(本文为中国百姓创业网www.fm268.com原创文章)同业的人说,老陈这个“会虫”当得精,总能抢得先机。老陈谦虚地说,发财前期靠的是人的瞬间“灵感”,要发展就得靠气魄和眼光了。现在武汉每年的专业展销会这么多,机会对大家相对是平等的。其实,只要做有心人,谁都可以在展销会上“捞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