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求解长三角“十五一”7宗“最”(7)

求解长三角“十五一”7宗“最”(7)


     求解长三角“十一五”七宗“最”⑦
    
     2006年是世博工作的关键年,上海世博会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上海世博会能否强劲推进长三角城市群16城市的经济发展?世博经济圈又会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大课题需要长三角各地区合力解答。
    
     2005年,上海世博筹备工作进展迅速。正如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去年底所总结的,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如期通过;世博招展、招商和招客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世博正式写入上海“十一五”规划。不管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的交通、场馆建设,还是构建美好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世博开始从各个层面影响上海经济的发展,引擎作用日益显现。
    
    
     今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篇年,上海世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将展开新的探索。伴随着探索而来的是疑虑,长三角城市真能从世博获益?“三招”工作全面展开后可能面临什么困难?去年受到世博动迁户欢迎的“阳光搬迁”工作能否坚持下去?80亿世博债券是否钱尽其用?不妨从回顾去年的工作入手,为“十一五”首年的世博工作号号脉。
    
     利益关系如何协调
    
     长三角各城市能否以世博举办为契机,最大程度求同存异,最终在今年完善长三角世博联动机制,将是今年世博的第一大看点。
    
     2005年,上海借世博筹办的大好时机,与周边城市展开密切联系、合作。在交流和互动中,上海与长三角城市之间逐渐形成一种默契,开始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这个方向就是建立完善的长三角联动机制。
    
     2005年3月2日上午,长三角16个城市的驻上海办事处负责人第一次坐到一起,就如何共同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如何捕捉世博会商机,共同繁荣进行讨论。与会的各省市代表纷纷呼吁,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全国世博工作联动运行机制,“全国一盘棋”,更好地联络各省市,集中力量推进上海世博筹备工作。这是长三角城市借世博契机建立联动机制的第一声齐呼。自此,上海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
    
     去年8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宁波投资环境说明会上,宁波市党政代表团相关领导明确表示,期望抓住上海世博带来的机遇,在与上海的合作与交流中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城市竞争力。宁波的愿望也是其他长三角城市的普遍心态。
    
     同样的声音来自杭州。8月18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主办的“对接世博、服务世博、发展世博经济”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杭州市市长孙忠焕在会上表示,杭州还将进一步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交流工作,努力实现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着力构筑上海与杭州乃至长三角南翼的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和旅游休闲枢纽“三大枢纽”,并通过共同办博着力提升杭州城市竞争力,凸显杭州特色与优势,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
    
     然而,各个城市的呼声并没能在去年促成长三角世博联动机制真正形成。正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综合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崔正德所说,长三角城市都将从世博中获利,但是,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差异将推延联动机制形成的时间表。也许,成为阻碍的不仅仅是行政管理体制差异,还有各个城市不能完全协调统一的利益关系。
    
     2006年,长三角各城市能否以世博举办为契机,最大程度求同存异,最终在今年完善长三角世博联动机制,将是今年世博的第一大看点。
    
    
    
    
    
    
    
    
     三招还靠立法“顶”
    
     今年世博的第二大看点是,世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否正式出台,为世博“三招”工作全面启动打下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
    
     2005年年初,上海世博已经开始招商、招展和招客“三招”预备工作,上海市经贸委领衔的代表团专程赴美国西雅图,开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画龙点睛”系列推介活动,该活动吸引了大量商业界人士参加。为2005年世博的“三招”预备工作打响了第一炮。
    
     2005年5月27日,上海市市长韩正会见德国西门子公司新任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菲德博士一行时说:“我们正全力推进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项工作,欢迎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外商参与合作。”这是上海市领导人首次在正式场合向外商发出参展邀请。
    
     2005年12月1日,国际展览局第138次成员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中国代表团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国政府将全面启动2010年世博会招展、招商和招客“三招”工作。
    
     注册报告通过后,今年将是“三招”工作全面启动的一年。“只有在中国能得到切实可靠的知识产权保护,各参展国才会放心地拿出自己最新、最富有创意的展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也才有世博的最后成功。”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如此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显然,是否能吸引更多商客,知识产权保护是必须解决的展前问题。
    
     解决知识产权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配套立法。好消息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透露,为保护世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行动纲要》已经提上议程,该纲要很可能在2006年出台,届时,世博知识产权保护又有一项重要依据。
    
     今年世博的第二大看点就是,世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否正式出台,为世博“三招”工作全面启动打下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
    
     以人为本拆迁腾地
    
     2006年,世博动迁工作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去年良好的势头,把群众交口称赞的“阳光搬迁”政策更好地延续下去,成了世博工作今年的第三大看点。
    
     众所周知,上海世博召开牵涉到大量道路和场馆建设,新建道路和场馆就必须动迁原来土地上的居民。怎样安顿好搬迁居民,实现世博动迁居民安居乐业,一直是世博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彰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博主题的关键所在。
    
     “九公开”、“两参与”、“三一致”、“四同步”这些词语和“阳光搬迁”一起,成为2005年世博搬迁工作的主题词。所有这些词语,目的只有一个,按照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的话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要体现在办博本身,也要体现在改善广大动迁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上。”
    
     2005年,上海在落实世博搬迁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让搬迁相关信息透明化,搬迁工作实现透明化操作,上海市政府首先推行了“九公开”政策,规定涉及世博动迁的法律文书、政策口径、动迁工作人员情况、被拆迁人的基本情况、评估结果、安置房源、房源使用情况、特殊困难群体认定条件、安置结果九项内容全部上墙公开。为了让搬迁不完全成为简单的政府行为,上海推广“两参与”,提出在整个搬迁过程中,让公信人士和群众代表参与;让律师、社工等志愿者参与。另外,为了保证政策能够落实,政府奉行“三一致”原则,公开的政策与实际操作一致;动迁操作政策的前后一致;公开的政策与行政裁决的依据一致。为了更有效杜绝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和百姓不满意因素,政府坚持“四同步”,要求同步监察、同步预防、同步审计、同步信访。
    
    
    
    
    
    
    
    
     在整个世博动迁工作中,上海市政府首次探索在动迁工作中引入动迁和就业联动的新机制。该机制要求,就业信息公开,新居附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世博动迁居民。不但要安居,更要让动迁户乐业成为“阳光搬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去年3月世博区域内浦东首批3100余户动迁居民开始陆续正式签约,到12月底,浦江世博家园迎来首批入住的1600户世博动迁居民。世博的搬迁工作在过去一年中进展迅速。但是,搬迁工作还没有结束,未来还将遇到很多困难。2006年,世博动迁工作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去年良好的势头,把群众交口称赞的“阳光搬迁”政策更好地延续下去,成了世博工作今年的第三大看点。
    
     慎用世博债券
    
     世博园区居民和企业动迁工作将基本结束,上海世博会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能否用好80亿世博债,将是世博今年的第四大看点。
    
     2005年7月,西藏南路隧道工程进入上海市民的视野,作为世博的重点工程,西藏南路隧道提上建设日程。同年10月,中国第一个低速磁悬浮试验项目获有关部门批准,在上海南汇临港新城动工建设,实验成功后,2006年底将开始兴建一条20公里的路线,最终实现临港新城与世博园区相连。世博配套交通建设在2005年已经正式启动。
    
     按照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陈小鸿教授的说法,上海2010年世博会交通基本策略是一个“转”字。除了在外围有传统的轨道交通线路外,世博园区内将开辟轨道线路,交通方式可以是低速磁浮或自动驾驶系统,作为园区内观光、展示的主要交通方式,以解决参观者在园区内长距离行走的不便。在城市外围,将建立5个永久性的停车换乘系统,并做好市内轨道交通和长三角城际铁路的衔接。
    
     2005年12月31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该规划是根据2004年世博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总体规划编制而成的。规划突出园区的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和浦江特征,园区在总体结构上形成“一主多辅”的空间特征,展馆布局上形成“园、区、片、组、团”五个层次。规划对综合交通组织、生态环境建设、地下空间利用等均提出了方案。这个方案的通过,也预示着2006年,世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展开。
    
     无论是上海城市内的道路建设,还是城市外的交通设施,世博的召开都为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次大发展的机会,但是,资金是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世博场馆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特别批准了总额为人民币80亿元的世博建设债券,首批15亿债券于去年12月28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同时发售,当日即销售一空。世博债券的销售情况显示出投资人对世博的信心。
    
     2006年,世博园区居民和企业动迁工作将基本结束,上海世博会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除了已经发售的第一期15亿世博债券,世博债券还将继续发售。能否用好80亿世博债,既建设好世博场馆,又对投资人的钱负责,将是世博今年的第四大看点。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