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电影大亨自导自演人生喜剧
一个经历“混”得相当丰富的人:“下过乡”、“扛过枪”、“打过工”、“留过洋”。英雄不问出处,其实他当年也只不过是一位上了几年“正规”夜大的学生而已。
一个在多个行业混过的“多面手”:卖画、做广告、送外卖、拍电影、销售汽车。别问他为什么到处混,如果要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他会告诉你:赚钱就是道理。
他就是王中军,你可以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也可以不知道华谊兄弟影视公司这个名字,但你应该知道这些电影:《一声叹息》《没完没了》《寻枪》《功夫》《手机》《天下无贼》《可可西里》……
如果你认为这些片子算是“大片”,那么,它们的出品公司华谊兄弟就是电影“巨星”,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就应该是圈中“大腕”。
简历
1960年出生于北京
1976年入伍,在保定当侦察兵
1980年复员后进入国家机关,历任国家物资总局物资出版社美术设计、摄影记者,中国永乐文化发展总公司广告部经理
1985年从国家机关辞职,从事美术设计和摄影师工作
1989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传媒硕士学位
1994年回国和弟弟一起创立华谊兄弟广告公司
2000年8月,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2001年1月,成立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
2003年5月,成立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在中国,如果说哪位老板的知名度不如自己的员工高,估计非王中军莫属,他一手创办的华谊兄弟是专门“生产”明星的“梦工厂”。
这位近年来“蹿红”的电影大亨,从小个性就极其容易“冲动”,并凭此个性而自导自演了一幕幕颇具戏剧性色彩的真实喜剧——从城市到农村、弃学从军、辞公职“下海”、从中国的先富一族到美国的“穷学生”。
第一幕:一念之间请缨“下乡”
1960年,王中军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属于野战部队,经常调防,王中军上学之前,全家已在张家口、义县和保定各地来回搬迁多次,最后回到北京南口。
“刚读小学时,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学校也不念书,天天背毛主席语录,高年级学生斗老师。”王中军说,小时候的事情基本都记不清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校长从毛主席像上跳下来自杀了。”
这种动荡不定的生活,使王中军很小便有自己的主见。小学毕业,王中军进了外馆中学,他很快便开始反感这个新环境:“学生爱打架斗殴,爱欺负人,抢劫低年级学生粮票、零花钱。”第一学期还没结束,王中军向父亲提出:“我想回农村老家读书。”父亲一口就答应了。
没多久,刚刚14岁的王中军就回到了东北农村。“我从城市来,看到和接触过很多农村孩子未接触过的东西。爸爸每月还给我一些零花钱,我也分给他们一些,好多人都围着我转噢!”在这里,王中军找到了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