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张贤亮建镇北堡西部影城发家
现代作家张贤亮建镇北堡西部影城发家了!当现代作家张贤亮在宁夏创办镇北堡西部影城,从“出卖荒凉”的营生中掘金时,已然成了一个“资本家”。说起张贤亮,对中国文坛有所了解的人大都不会感到陌生。上世纪80年代,这位特立独行的作家发表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以其充满人性温暖的故事和新锐的思想,在国人的阅读中激起了巨大波澜。进入90年代后,在“文人下海”的一波热潮中,张贤亮在宁夏创办了一个影视娱乐城,以“出卖荒凉”著称,成为当今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现在的张贤亮已经集作家与企业家的双重身份于一身。
最近,张贤亮放下繁忙的经营事务,来到上海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尽管他最近几年并无新作问世,但他依然成为沪上媒体追逐的一个热点人物。
镇北堡的脉脉温情
今年已经70岁的张贤亮,年轻时就在文学创作上显示了他的灼灼才气。但是,这种才气在那个年代里,反而成了让他罹祸的东西。1956年,他因为自己发表的一首长诗《大风歌》而被打成右派,被发配到宁夏银川附近一个叫镇北堡的地方进行劳动改造,期间经受了肉体和心灵的种种折磨,生活困难时甚至以讨饭度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贤亮以一个作家独特眼光,发现了镇北堡的美。镇北堡是明清两朝用以屯兵的边防要塞,辛亥革命后废弃不用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的遗迹大都已经湮灭,但张贤亮仍从这里看到了历史的痕迹。在他80年代发表的小说《绿化树》中,他把故事发生的地方取名“镇南堡”,其实就是镇北堡。透过那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张贤亮在年轻时所遭受的苦难,还有他在底层世界所感受到的脉脉温情。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主人公到镇南堡赶集,使他想起了好莱坞所拍的中东影片,如《碧血黄沙》中阿拉伯小集市的场景。在张贤亮眼里,镇北堡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1979年,张贤亮终于获得了平反。他的创作生命重新扬起了风帆,很快便成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领军人物。他的作品被广泛地介绍到国外,多部作品被搬上银幕,他本人也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文联主席和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