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打工边创业”--一个最新的创富群体正在崛起
有很多人创业,其中有人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有人得到的却是失败的酸涩。对于边打工边创业者来说,不太可能依靠撞大运。
一、创业,暴富的不二法门
创业,最时髦的流行语
现在社会上流传这么一句话:“十万元是小户,百万元刚起步,千万元才能算个大户!”在买车买房的压力下,不少人炒股票、炒楼盘,期望一夜暴富的奇迹。应该说,有人成功了。但也有很多被套牢了。
我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保持现状,有极少数人付出了行动。最后,极少数中的极少数赢得了鲜花、掌声和财富。于是90年代初的股票认购证结果我们没赶上,90年代末的网络经济我们没赶上,2000年以后的炒房热没有赶上,就连最近我们在身边的发生的“拇指经济”(短信经济)我们也没赶上……
在这些热潮中,令我们羡慕的是有一大批人因此而暴富,中国最年轻的富豪们从这几批热潮中脱颖而出。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除了炒股和炒房,其他的暴富热潮都与开办公司相关。在股市持续低迷,放贷政府重点控制的环境下,靠炒股和炒房,也许能赚点钱,但暴富已经越来越不可能了。
“可事实上,我们对网络经济、拇指经济并不熟,因为我不是搞技术的,对这些行当我不熟,看到了机会没法下手!唉……”有个做营销的朋友如是说。
没错,与其做生不如做熟!但现在中国的市场中存在的机会不计其数,真的是遍地黄金!所谓创业难,暴富难,那只是你还在门外转圈呢!
你知道吗,乳品行业每年超过30%的增长,白酒产品的零售价每年平均有20%的增长,饮料行业中今年功能饮料增长幅度一枝独秀,鲜奶干吃片今年开始火爆,每年新开的广告公司全国至少有3000家,全国四川饭店、火锅店持续火爆……
还不明白吗,我告诉你,如果有大资金、有核心技术,那就在热门行业中开店办厂,如果你有创意、有点子,那你就可以进军咨询行业、广告行业,如果你手上有些闲钱,在有些关系,做加盟搞代理一样能“发”。
“创富--创业以后才能富!”这是创业者最经典的总结。
所以创业成为了今天的时尚;当老板成为了一大批年轻俊秀们的流行梦想。2000年以后,我们看到了社会上有一个流传越来越广的名词:创业。现在你打开google搜索引擎(应用较为广泛的网上搜索工具),键入“创业”,搜索到的相关信息有130多万条。
其实有很多创业者最初的想法是很简单的,“看看北京的房价,你就应该明白,在北京工作的白领们绝大部分是低收入高消费。目前来看,如果月薪在3000~5000元人民币,就算得上是高薪了,而月薪8000元到一万元的人实际上是凤毛麟角,而且收入越高支出越多。一个人以上万月薪干了20年,也就只够买一套房,再好点儿的买辆车,别的什么都别想了。不创业,怎么可能在30岁之前买车买房呢?创业只是给了自己一个搏的机会。”北京的一家投影仪代理商韩先生说。
创业,或者是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事业,也可能是为了心中那一份不再寄人篱下的轻松,使很多人萌发了一股难以遏止的创业冲动。
如果说你喜欢一个工作,可它却不会给你带来回报;如果说你痛恨某份工作,而它同样痛恨你,你该怎么办?
“要么换份工作,要么创业!”上海的某猎头公司的老总说。
“个体户”时代的终结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一批的“创业先行者”正在消亡!
80年代,那曾是一个“个体户”的时代!原来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比如农民、城市中没有固定职业者等,其经济地位首先获得了改善。其中,中国社会中最早的“先富者”就是从这些群体中产生的。为什么他们能先富起来?因为他们敢做,80年代的商业流通环节中信息极度不对称,只要你找到好卖的产品,你就能赚到钱。从短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机会。记得我曾经拜访过一个烟杂店老板,在他沙哑的嗓音中,我听到了令人咋舌的创富历程。
从84年开始他开了一家烟杂货店,在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中,卖的是油盐酱醋,卖的产品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烟杂货店没什么两样,可他连续3年每个月的销售额平均都有1万5千块。随着附近小店的逐步增多,他的营业额逐步下降。现在他还在开着他那家小店,可每月的营业额最多只有2千块。他有一句口头禅:“想当年……”。每当面对这样的口头禅时,我都无语。我问他为什么在当初赚到钱的时候,不去做一些更大的生意。他的回答很简单:“不会。”
这正是他们没落的原因。“不会”这两个字反映了很多东西,天生的弱势使这些最先下海的“个体户”们逐步被市场所淘汰:“不会”的第一层含义是素质上的弱势,先天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不足以使他们发现新的商机;第二层含义是主动性上的弱势,不愿主动学习是他们最大的不足。从个体户到下岗工人的开店大军,他们是第一代的创业人,可从80年代到现在,这2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足以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无法摆脱这种先天不足。最导致了他们从创富的主力军中逐步消亡。
在所有的创业者中,个体户们由于缺少系统的营销知识,他们投资能力不强,他们擅长直来直去的做生意,要他们拐一个弯,很难。对于商机,他们缺乏辨别力,容易被人鼓动、盲从,在这个竞争手段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中,他们的结局很简单: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会被市场淘汰。
最有潜力的创业者是营销界的白领
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来都不会为一小撮人而停止脚步,有的人掉队了那是因为他们本身越来越找不准发展的节奏。在此同时,有一批人站了出来,他们开公司很容易越开越大,他们做生意很容易越赚越多,他们就是--营销界的白领们
对于营销界的白领们来说,他们的优势在于他们善于发现商机、善于捕捉商机。他们与其他创业者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擅长市场推广,这就意味着他们扩展生意的能力,远高于其他创业者。
营销人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所以我们发现身边的不少营销圈子里的朋友,有的开了广告公司、咨询公司;有的开了制造类的实体公司;有的下海做了代理商;还有的下海开了店。在所有的这些尝试中,很明显的是这些下海做生意的营销人明显比其他职业背景的同类创业者,经营上胜人一筹。
近几年来,营销界的精英们创造着实实在在的一大批创富神话!
蒙牛1999年成立,当年销售额3000多万,去年年底销售额近50个亿,而蒙牛的董事长牛根生原来做过伊利公司的销售总监;“他加她”2004年3月上市,当年销售额预计可达10个亿,“他加她”的CEO周子琰原来干过广告公司老总……
有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营销界的从业人员达到8000万,在这其中有很多人不甘于平淡的工作。他们四处寻找商业机会,他们不喜欢简单的买与卖,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创业的理想。他们渴望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积累在创业项目上得到释放。
我们调查的60多家成功加盟类企业中经营最好的样板店老板,有70%左右曾经有营销的经验。可见,营销界的白领们是最有潜力当“老板”的一群社会精英!
从历史和实践来看,革命无怪乎两个目的,一是推翻;二是改良。营销人的创业成功率相比其他创业者要高,关键在于他们善于推翻、善于改良。营销人的能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能有效利用,迸发出的能量令人瞠目。
谁能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释放能量,很可能下一批的创富奇迹就会因此而出现!
他们是最有潜力的创富群体!
二、创业VS打工,营销人的两难选择
高薪贫困者的苦恼
白领们身着西装领带,出入各个高档商务楼。谈项目、做生意,白领好似无所不能。白领们对流行的感觉极好,因为他们主动了解各种信息。什么餐馆最流行?去问白领好了。从东北菜、四川菜、毛家菜到云南菜;从红焖羊肉、麻辣小龙虾到香辣蟹,白领们一路领先的吃下去。
他们的素质很高,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他们能迅速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薪水也很高,于是他们爱享受,喜欢小资格调。
可白领过得很辛苦的,每天早晨闹钟响的时候,心里就是有一万个不情愿也得起来,老板则是爱几点来就几点来;上下班高峰为省两钱一身臭汗的挤公交车,老板们则是专车接送;休假的时候搭火车转转国内风景区,老板则是飞去世界各地;每月的收入员工是数以千记,老板们则是数以万计或是数十万计,更可恶的是,在打工生涯中,还少不了经常被本事都不如自己的老板训斥,自己被逼着装孙子,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延续,要不是为了月底的那份厚薄不一的薪水,哪能眼见着自己的剩余价值不断的被剥夺。
白领的生活所以不总是风花雪月。某个食品公司的市场总监王先生说:“白领的生活是很浪漫,晚上可以约两三个好朋友从一个酒吧到另一个酒吧闲逛,但我们的责任也很重。像我一直在告诫自己,楼还在供着,车子还未买,我想让薪水袋再厚一点儿,想让老板对我的赏识再多一点儿,我知道这一切都需要我再努力一点儿。每天工作8小时绝对不够,看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别人的羡慕中,白领们的苦水越来越多。原因很简单,社会的压力让白领不堪重负。“你又房吗?你有车吗?你有……”社会上对成功的标准一升再升。白领们突然发现,光靠工资,我们离社会精英的标准越来越远。房子每月要还贷款,还要打算买车,新款手机和数码相机不断的勾引人,家电要翻新,装修要换代,每月的信用卡帐单总是如约而至,每月的固定开支越来越大,对收入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可是无论如何打工的薪水都是有限的,工资的涨幅也是有限的。
于是我们想爬到高位拿到超高薪,可我们行吗?我们的资历够“唬人”能力够超群吗?我们还要熬上多少年?年薪要能过百万还要等多久?我们能等得到那一天吗?……
享受着高薪的白领们其实还是可怜的“贫困人口”。物质的诱惑总是没有尽头,对地位的渴望煎熬着他们渴望不平凡的心。
差不多每个人都在想能早日摆脱物质匮乏所带来的苦恼和牵制,现在都说要出名要趁早,要发财要趁早,要享受生活也要趁早!这个享受生活就得有个物质前提,打工钱赚得太辛苦,必须想办法走“近路”:嫁入豪门或是娶个富婆,买个彩票中个头等奖……
可惜这些都不怎么现实,比较现实可行的还是自己直接当老板,相比之下要实在一点。
独立创业者的困惑
直接跳出来当新老板也是不容易的,除去资本问题不说,毕竟打工打长了,很多思维方式思维高度往往就局限在那个层面了,短期内很难转换的过来,从我们接触到的创业失败案例中看,从营销界的白领们,从打工到老板,独立创业的成功率还是不高的,因为这些新老板的最容易碰到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项目选择时的问题
首先是项目选择时,很多人容易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感性因素占主导,往往认为自己喜欢的项目和产品大家也一定喜欢,缺乏对的前期市场准确的调查和理性的分析。
在进行项目的具体论证时,很多营销人更多想的是这个项目的空间有多大,预计销量及利润率会有多高,当然在这点上有许多新老板容易受一些不负责任的招商者的鼓动,过于乐观的看待发展前景,而对营运风险、亏损问题等负面因素预计不足。有经验的商人在选择项目是第一考虑的是如何确保不赔钱,风险有多大,退路在那里,第二位才是核算赢利情况。
二、成本核算不到位
成本核算是较为专业的活,由于缺乏经验,许多新老板容易将成本核算过于简单化,一方面是成本核算不到位,二是许多隐形成本可能还没算出来,导致实际赢利状况与预期相差过大,且会导致出现资金整体安排失衡,推广计划中投入产出不合理等负面问题。
三、资金的合理安排问题
现有资金的分配不够合理,缺乏资金整体使用规划,资金使用时基本不考虑整体性,以及是否存在超安全比例的情况,后续资金供应链考虑不够充分,事业发展缺乏资金的后续支持,由于资金调配原因,许多新老板经常出现资金占压严重,资金运作捉襟见肘,很快陷入困境。
四、突发情况的处理
开门做生意,上三教下九流都得要会打交道,且不说左右逢源,但都得照顾得到吧,这不像在公司上班,出事总有各个部门来负责处理,即便有点后果也是公司担着,员工个人吃不了多少亏,而自己的买卖什么都是自己的,万一出点突发情况,许多新老板的第一反映还是在公司里的那套,不是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而是解释理由和转嫁,在公司上班时,遇到点麻烦事能躲就躲、能闪就闪,那里还会想到主动的迎上前去来解决问题,更别说对付突发事件的预案措施了,那么在自己的买卖遇到突发情况时常常是束手无策,新老板往往因为反映迟缓而导致事态扩大。
五、管理方式简单
这里指的管理方式不仅仅是内部的营运管理,而是涉及到客户管理、员工管理和激励等等方面,因为缺乏经验,许多新老板都容易从自身本位出发,依照自己的性情来做事,于是经常出现内部员工拆台和客户倒戈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也难怪,新老板们打工打惯了,毕竟没有做过生意,那里知道生意内幕的种种暗流,没吃过亏,对经验教训的感觉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述这些部分因素导致了打工者(尤其是白领打工者)直接跳出来当新老板赚的少赔的多。
“边打工边创业”,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打工的风险小,收入稳定,但暴富的可能基本没有,而创业最大好处是未来可能的回报会很大,但风险也大,血本无归的例子比比皆是。
于是,一种中间状态产生了??边打工边创业,有效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进可攻,退可守。很多白领、尤其是营销界的白领正在采用这种边缘方式,去实现创富。
目前这种方式正在迅速流行,大江南北,各路豪杰纷纷出马,去年因为出差走了很多地方,一大批边打工边创业者令我极为惊讶!我感觉我已经有点落伍了!
如一家大型食品集团的华北区销售经理在石家庄博物馆的中山路附近,开了一家高档咖啡馆,开业不到两年,年营业额达700万,投入不足50万。又如上海某著名五星级酒店的市场经理,在虹桥开了一家米粉店,每天食客爆满,月净利润达8万。
这种的边打工边开店例子还有太多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工作照样干,工资照样拿,开店前期投入精力较多,等到店里的生意逐步上了轨道,就把店里的事情交由老婆或亲戚打理。
如另外还有一家著名百货公司的市场总监,在打工之余干起了烟斗生意,当培育了两年市场以后,才开始离开公司独立创业;又比如一位高档办公家具的销售经理,由于公司的产品是高端的,于是他就代理了中低档的办公家具,通过公司的客户回访,吃下了一批因为价格高而拒绝公司产品的客户;还比如一家著名食用油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打工之余开始做领带生意,参与的代理商大部分都是区域的销售经理,需要使用的是他们人脉关系,通过他们的人脉去做礼品类的生意。
之所以边打工边创业能够越来越流行,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方式需要克服的障碍与独立创业相比,经营上的风险明显被降低了,如把某些运营成本(差旅、开办费等)转嫁给企业、利用企业的一些资源作为推广的手段等等。
三、边打工边创业,我该准备什么?
边打工边创业,遇到的困难并不比独立创业少,相反困难更多。因为创业首先需要学习的东西是经营。边打工边创业与独立创业相比,学的东西一点也不少,从筹集资金、制定营销计划,到寻找雇员……,
因此边打工边创业,需要准备的东西也不少。
调整心态是第一件大事
当我们想创业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有了个好点子。这个点子能不能卖出钱来,关键我们要行动。只有自己尝试过、摸索过,才会知道这个想法究竟行不行。如果不做,就没有机会知道结果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也是我们的积累,也是我们的财富。
边打工边创业,一方面同时做两份事在时间上必然有所紧张,但这可正好锻炼你的事务管理能力,锻炼处理相关工作的轻重缓急;另一方面,我们重点需要学会的是从经营者角度考虑问题,这和打工时完成任务有着本质的区别,有很多独立创业者还没有机会学会这一点就垮了,边打工边创业不仅时间上更充分,而且思路上的感受也就更深。
实际上很多白领直接跳出来当老板后,当时的满腔热血和雄心壮志很快就会被残酷的现实打磨掉许多,加之失去工资收入的压力,早期对事业的规划自己已经没有信心再执行下去,要是个工作的底子支撑一下对个人的心理安慰作用要好很多。
进可攻退可守,是边打工边创业最诱人的地方,因为他能使人的心态保持平衡,不至于丧失理智。有很多人在失败以后,选择了卷款潜逃,这都是心态不正常的结果。
同时,由于新老板们毕竟没有真刀真枪的进行过残酷的商业竞争,缺乏相应保护自己的经验,缺乏相应的商业手腕和主动攻击意识,很容易被老同行设计、挤垮。逐步试水,逐渐深入,于是就不会被商业的残酷吓倒。
所以调整从商的心态,练就“经营性思维”,是头等大事。
将资源转化为资本
作为营销人,最不缺的就是资源。你没听很多营销人都在说自己的“资源”丰富吗?
所谓资源,对于营销人来说,意味着庞大的社会关系网,从上层关系到媒体关系,从营销圈子里的网络到完成销售的经销商网络等等,这都是营销人的社会财富。但这些只是资源而已,这本身并不是财富。
“如何通过有形的项目,将无形的资源,转化为财富”是准备创业的营销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回答好,也许你就能成为下一个蒙牛,下一个“她加他”,因为他们就是靠成功整合社会资源而成功的。
同时,边打工边创业也要考虑如何占公司“便宜”,这也是营销人的资源之一。
做生意就要涉及到成本消耗问题,例如办公场地费用、通讯费用、办公器材费用、差旅费、客情费用等等,细算下来是很大的一笔开支的,要是完全脱离原先工作的单位公司,那么这些费用就得自己承担,可能很多生意一年赚下来连付这些成本费用的都不够,特别是事业刚开创的时候是典型的费用大产出小的时期,往往很有可能被这些费用拖垮的,而在职期间,这些费用很轻松就转到公司头上去了。
同时,做生意还需要许多其他资源的支持,例如,客户资源,管理系统,档案资料,这些若是要自己一点点建立,所需要花费的资金和时间成本都是很大的,而借用公司现成的资源,成本则是非常之低廉的。
边干边学,“走一步,看三步”
有很多人创业,其中有人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有人得到的却是失败的酸涩。对于边打工边创业者来说,不太可能依靠撞大运,对于商业机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做出的决定,而且在创业初期,就已经设想好,到何时承认失败,到何时需要进一步扩张。
这不是简单地设定一些指标,什么项目能赚钱,项目中的什么产品会好卖,这些产品多久需要更新,新产品什么时候上市最有利,如何启动公司运营(初期第一笔或第一批生意从哪里来),如何快速导入生意的良性循环,如何进一步推广生意……
自己开始进行自己事业的时候,就必然要涉及到管理的问题,创业容易守业难,这个守业就是管理问题,一口气开出一个公司出来容易,但要想好好把这个公司管好,把员工管理,把财务管理管理好,把客户管理好,可就不是那么一件简单的事了,而作为成熟的公司化营运,在公司可以学到许多管理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技巧,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一下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新创想。别拿自己的买卖做实验。
当你甩开了盛气凌人的老板、沉默寡言的同事偷偷地从事创业规划时,你就要知道你要准备承担经营的压力。当你迷恋于美好的市场前景时,市场反馈的结果不理想时,如果你没有准备,你很容易失败。
孙子兵法: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商场如战场,所以“走一步,看三步”才能使我们避免走入失败的泥潭。
四、“边打工边创业”,什么项目最适合
中国现在从来不缺商机,缺的是发现商机的“火眼金睛”,缺的能抓住商机的“老虎钳”。
5年前,中国有只有不到10个城市有中高档咖啡馆呢?现在250多家城市都有了中高档咖啡馆
5年前,小肥羊是内蒙古一家300平米的小店,现在是中国餐饮业的领头羊。
3年前,婴儿用品只有一次性尿片和奶粉,现在丽婴房已经成为一家婴儿服饰专卖店的排头兵
3年前,体育用品专卖店基本上为外资所垄断,现在国内的李宁、安踏已经迅速成长起来。
去年,鲜奶干吃片默默无闻,今年满大街到处都能买到鲜奶干吃片。
去年,功能饮料只有脉动在唱独角戏,今年激活、尖叫、他加她等等引发功能饮料市场群雄逐鹿。
……
这样的例子有太多了,简直不胜枚举。有的是产品,你可以做代理;有的是加盟店,你可以做加盟;如果你有实力或能力,你也可以做一家这样的企业。事实上只要你能加入到这些快速成长中的行业或企业中去,赚钱其实并不难。
难得是你怎么发现它(商机)!
难得是你发现以后,怎么抓住它(商机)!
谁都希望自己发展、参与的事业,明天能走得更稳一点,走得更有力一点,走得更远一点。你必须想清楚“革命”是为了什么?
目的是最根本的。
有人说,我的目的很简单:我就要赚钱。
你以为,这么简单的目的很容易达成吗?
以赚钱为目的,这个目的简单直接,但随之而来更为细分的目标呢?手段呢?如果没有后续的目标和手段,这个目的只是句空话而已!
因此你应该明确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之后,你才能明确你赚钱的目标是否可行:
你准备进入哪个行业?你要赚谁的钱?消费者需要什么?谁是这个领域最强大的企业?谁是这个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哪家企业的做法最能够打动什么地区的消费者?从消费者的消费趋势看,未来怎样的改变会产生机会?进入这个行业,你能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你进来以后,其他的竞争对手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威胁?……
问题很多,但归根到底,营销人应该有效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从而对项目的有效甄别,才可能实现边打工边创业。
“有资金、有技术”,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