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创造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中国老太太临死之前将攒了一生的钱用于购房——“我终于购到新房了”,而美国老太太则极潇洒,临死之前才还清几十年前贷款买房的钱——“我终于还清钱了”。文章或多或少能折射出东西方两种文化前景下消费理财观念上的差异。小而言之,消费理财观念如果也可作为“财商”这一新概念的同义语的话《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无疑是在开启我们理财智慧的钥匙,因为本书作者深信:“财商”创造财富。
在罗伯特·T·清崎和莎伦·L·莱希特的笔下,大多数家庭经济陷入财务紧张的怪圈中不能自拔,最主要的是没有真正学到关于金钱方面的知识。平常人居家过日子,大多是拼命地劳动挣钱,又将钱用在“刀刃”上,余下的一点零存储蓄在利率趋近于零的银行手中。金钱成了类似于先进后出的单向通道,与“鸡孵蛋蛋孵鸡”的“钱生钱”理论相之甚远——这是书中“穷爸爸”的教育模式。而“富爸爸”的教育似乎更注重“游戏规则”,它摒弃对金一的恐惧和贪婪之心,让金钱为人工作,而不是像“穷爸爸”成天生活在争取加薪、升迁或退休后的政府养老金的劳动保护之中。从这个角度而言,“富爸爸”不讳言金钱,却让金钱牢固地生根发芽直到逐步壮大。这种对挣钱所特有的激情和对金一运转的眼光决定其金钱的升值。
在通俗易懂的语言背后,《富爸爸,穷爸爸》将理财观念仍定位于知识技能本身。作者无意否定现行教育对人教育的启智功以,但同时又一针血地指出了“穷爸爸”教育同念下所产生的“经济畸形人”:他们聪明,才华洋溢,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及很有天赋,而对大脑经济潜能的开发几近于零。“穷爸爸”的挣钱原则其实极为简单:稳定的工作压倒一切,而“富爸爸”则有远见得多:不断的学习才是一切。如果说“知识改变命运”的话,作者无疑是在大声疾呼:尽可能多学习知识和技能来增强“财商”,“财商”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