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小事激发灵感--抓住机会就能致富
先取经后做事
经朋友介绍,于升章来到青岛一家工厂成了一名小学徒。他凭着一股拼劲,艰苦地学习了6个月,学会了看图、绘图,简单的设计也渐渐入门,成了一把操作能手。
不久,于升章学成回家,很快购置了5台旧车床,为村里建起了第一家小工厂。开始只是生产比较简单的螺栓、螺母,很快有了赢利。车床增加到11台,于升章挑选了村里文化水平较高的后生教他们学技术。产品一批批运出去,利润一笔笔地赚回来。年底算盘一响,小厂为村赢利8万多元!到第三年,当产品出现滑坡的苗头时,开发新产品的计划已经在他心中形成了。
商机缘自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液化石油气逐渐进入家庭,把人们从烟熏火燎中解放出来。于升章敏感地看到其中巨大的商机。经过调查和对比实验,他发现,同样产地、同样容量的液化气,由于使用的灶具不同,热效率有很大的差别。他认定这是由灶头的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特点所致。于是,研究一种新的节能灶具的念头形成了。他将村办工厂交给别人管理,着了魔似地投入新型液化气灶具的研制,新华书店、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那年临近年关,于升章帮妻子拉着风箱用木柴蒸馒头,他盯着灶底的火焰好久.忽然灵机一动,他发现灶底的木柴只要调换一下位置,再加以风箱供氧,火苗旺,木柴才能充分燃烧。于升章“啪”的一拍大腿,对呀!从罐中流出的液化气在灶头上先来个回旋,再以最佳比值与氧气充分混合,不就可以均匀充分地燃烧了吗?而充分燃烧就等于节能省气啊。
带着这一想法,于升章专程进京,向有关专家求教,他的想法被证实是正确的。他又在济南、烟台、青岛等地做市场调查,对各种品牌的产品了如指掌。回到家不分昼夜地投入试制,从灶具结型、灶头的结构、三孔密度、使用的耐火材料等都进行反复筛选。先后五次进京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