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SOHO创业 - 毕业生为何有业不就?

毕业生为何有业不就?

       本刊第26期曾对今年上海市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盘点,调查显示各大高校每年都有4%—5%的毕业生离校后主动选择了“不就业”。毕业了就要就业、先就业再择业,为什么这些传统的就业观念对他们失了效?有业不就、有约不签,他们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还是不愿面对竞争残酷的职场现实?本期《职场指南》为你解读大学生“不就业”一族。
 

  职场诱惑虽多 依然情系课堂


  临近毕业求职阶段,小徐一下子拿到了三个offer:某知名图片社先给了她录用通知,并开出3000元月薪,一年后升至3500元;随后,她实习所在的沪上某知名日报也发来了试用通知;此外,实习时认识的一位朋友还邀她一同创业,请她担任市场经理一职。


  如果要签约,小徐早就能将前途“拍板”了。不过,面对这些诱人机会,她考虑良久,最后还是决定:暂时回绝所有的职位,等待考研结果。


  “毕竟,读研的机会放弃了也许就再也没有了。我认识的很多过来人现在都很想回学校再学点东西,但在生活的压力下已经不大现实了。所以,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放弃点眼前利益,为今后做长远打算。”小徐并不担心3年后的出路,“既然现在有能力找到好工作,3年后更上一层楼,还会怕没有机会?”


  点评:考研或出国,是大多数“不就业”一族的选择。但据记者了解,作这种选择的大学生有的确实是想为将来发展增加砝码,有的却是为了暂时回避当今激烈的岗位竞争。如果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就业方向确实需要较高的学历和更多的知识积累,那么选择继续深造的确能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徐属于对自己工作能力充满信心的大学毕业生,又十分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愿她将来在职场中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但是,如果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因为留恋校园时光而在象牙塔内躲避职场压力,那么这样的选择是得不偿失的。无论何时,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都回避不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寻找方法积极应对。其实,早一步踏入职场,你可能会更早地在实践中磨练出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出国还是考研,为自己做将来的打算关键还是要找准方向,给自己定一个愿意长期努力的目标,不要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


  面临机会虽多 难觅理想职位


  小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虽然得到过许多就业机会,但他始终觉得这些工作与自己心中的理想职业相差甚远。


  小郑采取的是“广撒网”的求职策略,面试了很多公司,由于自身条件不错,收到offer也不少。不过,小郑总觉得那些工作不符合自己特点,比如一家公司要他做广告销售,公司实力、薪水条件、工作环境俱佳,但是,因为小郑更想从事有形产品的销售工作,因此最后还是宁愿放弃机会。


  眼看周围同学的工作都有了着落,小郑也感觉到了就业的压力。他现在和朋友合租房子,生活费用基本上还得靠家里供给。


  小郑每天在网络上浏览招聘信息,有空的时候也会去一些综合类的招聘会现场。但他说,在没找到他理想职业前,他是宁可有业不就。


  点评:目前由于岗位不理想,而仍在左右摇摆的大学生是不就业队伍中的另一支主力。何谓理想职业?事实上,在不少大学生自己心中往往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在“广撒网”后,过多的机会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像小郑这样对一些职业浅尝辄止后,就匆匆判断与自己的理想不符并非明智之举。


  个人的终身职业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等多种因素,理想的职业来源于实践,而绝非等待。在眼下职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小郑大可抛开“理想工作”这一成见,尝试在一个比较能适应的领域先工作起来,然后再谋求更理想的发展方向。


  低薪职位难配“名牌”出身


  学工商管理的小桑一向把自己的预期职位定得很高。这也难怪,因为他出身于“名门”──上海财经大学。在学校的时候,小桑做了两年的学生会干部,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所以没出校门之前,他就给自己定下薪金规划:每月工资4000元以上。


  怀着“高薪”梦想,小桑跑遍各大招聘会。看中他的企业不少,可开出的薪水总达不到小桑的期望值。薪金,成了小桑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堵墙。


  小桑无奈之下去了一家父亲朋友介绍的建筑公司。每月2000元的工资,与小桑的最低标准差了一半,3个月的试用期工资更少。本来就抱着抵触情绪,再加上公司给新进大学生的工作通常是整理文件、遣送资料等,小桑更有了“大材小用”的思想。试用期刚结束,他就匆匆“逃离”了。


  “我也知道大学生要从基础岗位做起,但那些工作还没有我在学校学生会干得有意思。并且薪水那么少,说出去不给同学笑掉大牙才怪呢。”小桑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实在找不到好的‘归宿’,我也许会选择出国留学这条路。把自己的身价再打造得高一些,我就不信找不到高薪职位。”


  点评:名校毕业生择业时,薪金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小桑这类的“守望者”能力不错,工作机会也“唾手可得”,但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往往导致他们错过了许多就业良机。


  初涉职场的大学生们依然摆脱不了利己主义观念,找工作时只关心个人发展空间、企业能为自己提供多少薪水待遇以及工作环境是否良好等。他们很少考虑到自己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自己选择某份职业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优厚的待遇还是想在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他们很轻易地就走入了“不就业”一族。


  自由一族还靠家庭后盾


  刚毕业的Ivory没上过一天班,就下了做SOHO族的决心。她说:“看着我同学被朝九晚五束缚的‘惨样’,我甚至连人才市场都没跑过一次,就决定四处漂泊,做个快乐的SOHO人。”


  其实,凭Ivory的实力,找一家像样的广告公司并不成问题。从3岁就开始画画的她,有着20多年的画龄,可画画也让Ivory从小养成了自由自在的性格,为了写生,每年假期她都要跑好多地方。现在要她规规矩矩地守在电脑前面,谈何容易!


  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是Ivory不上班的最好支柱,父母也同意女儿的想法,认为年轻人应该四处跑跑。“我也会去挣钱,给杂志画插图或者等过几年开一家自己的画廊。但首先还是去自助旅游,或登山或观海,积累画画灵感和素材。”她说:“也许35岁以后,我会迫于生活压力,停下脚步来做个职业女性。但就目前而言,自由是最最可贵的。”


  点评:“不就业族”的出现,说明了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但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必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父母翅膀的庇护。Ivory能够选择这条道路,是由于有坚强的经济后盾,但是,更多的大学生毕竟还得靠自己的双手打天下,走出校园就应尽快地融入社会,如果一味地躲在家中做父母的“乖孩子”,势必会导致将来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影响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专家意见


  张荣根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


  目前还没有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己主动不就业。他们要么选择继续深造,要么就是不满意目前的就业机会,还要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另有一小部分同学是被动的,受自身能力限制暂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想继续深造的同学们,应该作两手准备,不要因为考研或出国而放弃找工作的机会。如果一时找不到称心的岗位,也不妨“先就业,再调整”,切忌一拖再拖。对于那些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就业的同学,更要正视现实,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不要放弃任何的就业机会。


  邵恭习 上海爱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企业选择何种人才与它本身的发展状态、综合实力等密切相关。越是规模大的公司,在人才培训方面花的成本越大,有些跨国公司会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进入学校了解学生的潜力,毕业后再招合适的人才到公司进行培训。一些规模较小、或还处在创业初期的企业则希望雇用成熟型人才,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学历背景。但是,大学生们能否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关键还是要看个人的适应能力,能否快速完成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有些留学生回国后也会产生“水土不服”。所以,个人素质和能力才是美好前途的砝码。


  大学生刚走出校园常会有些迷茫,不知如何择业、如何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的进入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后都难以摆脱“稚嫩”,目前,我国又很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师为个人规划前途,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只能在实践中摸索自己的前途了。




SOHO创业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SOHO创业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