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SOHO时代,我们要什么?
SOHO其实是LOFT的后代
看到SOHO的成功,我们相信了SOHO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但进一步的追求需要永恒的创新,外加SOHO还有许多不足,SOHO批判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后SOHO二代的概念已经呼之欲出。
在国内市场上,根据时间先后,我们很容易将LOFT定义为SOHO的二代。实际上,LOFT的市场表现并没有SOHO好,现代城的LOFT只是一个奇怪的办公室,已经没有了SOHO精神,而远洋天地的LOFT更是一个奇怪的家,根本不可能具备SOHO的功能。所以,我们不得不置疑LOFT与SOHO的关系。
其实,除中国外,国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SOHO社区,硅谷有很多所谓的SOHO一族都在LOFT的空间里生活。当日本人借用这个概念并日本化,才有了真正的SOHO。现代城的SOHO则完全发挥了日本SOHO的精神(即微缩LOFT),在工作狂的人群中,淡化其工作空间,多强调一些生活情调,增加时尚空间。如此分析,SOHO建筑应该是LOFT的后代,这也正是SOHO一族的年青人取代LOFT一族的工作狂,新经济挑战传统经济的市场表现。
SOHO一族的现实问题
但很快,这些SOHO一族的年青人就发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在SOHO的空间自由自在展现自我的同时,新问题也必然呈现出来。
首先,社会消化不了SOHO的另类境界,工商局不让在SOHO里注册公司,哪怕是工作室也不让。
如果你需要用更大的会客室,比如接待高级客户、让合作者一起开个会,或者跟全体员工开会,SOHO空间就会显得很小,因为大家还没有能力支付200平方米以上的房价。
如果你开展的商务需要用足够多的设备,这些设备不仅需要一次性的支出,而且还要占掉一部分空间,而你实际用的次数并不多,特别是那些超大复印机、电分扫描等仪器,那么你只能跑出去找专门的服务公司。因为即使是最专业、最大型的商务中心,目前都没有这样的配套。
SOHO是家居与商务共享的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商务大于家居,就是家居大于商务,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动态的不平衡,而且,这个不平衡是单体住户自己不能控制的。
最后,大家都知道,我们很难在SOHO空间里找到真正的隐私。
后SOHO一代的新追求
沿着解决这些问题的道路,我们就进入了后SOHO时代。
正如硅谷的畅销书《猴子与梯子》所言,硅谷已从创新、投资,逐步演变为投机,而生活素质并未因财富的积聚而为人们带来快乐。所以,在追求快乐和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才从传统的办公室过渡到LOFT这样有个性的办公空间,然后又从LOFT的空间,过渡到SOHO的空间里。
98年未,SOHO一族的居住问题在硅谷科技界引起了回响,特别是,随着SOHO一族的成长,他们发现,24小时埋首工作、办公室就是家、家就是办公室、为了生活而奋斗的状态有一个不可解决的难题:一旦研究有成或公司被大财团收购,便乐得买大屋,养名车。可一旦什么成绩也没有该怎么办?SOHO族们另一半的反对声音也很大,她们说:难道我一辈子都跟你住在办公室吗?难道让孩子从小就商业化、冰冷化、机器化吗?
实际上,人们已经发现,今日硅谷们所缺乏的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和生活品质。SOHO式的住宅,并未能真正地解决生活的本质问题,过分追求财富的过程,结果无论成功与否,都将是一个异化的过程。硅谷们现在明白,即使理想不成,也应该有一个好的、正常的生活。这一点直到纳斯达克科技股和网络股暴跌以后,才被大家真正意识到。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创业的同时,在追求极致财富的同时,拥有正常的、优秀的生活,反之亦然。后SOHO一代的口号正是:工作生活两不误。
MORE社区全面解决方案
于是,在后SOHO一代的需求下,MORE社区应运而生。
MORE这个词来源于硅谷们的乌托邦理想。在过去的一些年中,在LOFT和SOHO的空间里,奋斗者们想拥有真实的生活已经被戏称为乌托邦。于是,大家经常谈论乌托邦的作者THOMASMORE,住进新的MORE社区,就像来到了MORE描述的乌托邦之家一样,一切都是理想的。
实际上,MOER是英文Mobile Office Residential Edifice的缩写,其文意为移动、办公、居住等意,通常译为互动商务居住区。
当房地产转向为后SOHO一代建造MORE社区时,硅谷便自然地兴起了“更创新的硅谷”这样的建筑区。
MORE作为一个英文单词的真意是“更多”,也就是说:除了办公之外,生活的需要要比居家办公更多,经过LOFT和SOHO后,我们的需要也会更多。
最常规的解释就是,在一个很有居住味道的社区里,配建大量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办公空间或个性化的LOFT办公空间,提供包括全套商务解决方案的注册地点、会议室、商务中心、秘书服务、宽带网络、信息共享、资源互惠等,让后SOHO一族真正实现生活工作两不误: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生活享受;或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不错过任何一个发财致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