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5亿采购大单难解“中美经贸结”
“贸易结”难解
年初,摩根士丹利的全球首席经济师罗奇就警告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很可能会被当成通货紧缩问题的“替罪羊”。当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内指责中美贸易的论调开始此起彼伏,从要求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到威胁要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接着又企图给中国扣上“不公平贸易”的帽子。《华尔街日报》曾刊文指出,“中美贸易正成为经济和政治的热门话题”。
在此背景下,率团赴美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对于采购行为的经济意义客观指出,“这虽表明中国有诚意尽力缩小对美贸易顺差,但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仍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确,对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很难因为中国政府的一次采购行为而销声匿迹。
随着中国日益深入到美国制造商也试图竞争的领域,如高档塑胶制品或工具、模具行业等,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小企业开始从中美贸易的支持者转为反对者。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合会的院外活动人士斯勒特认为,随着大公司纷纷到中国设厂,美国中小企业丢掉了赖以生存的最大客户,许多原本应由美国供应商和生产商提供的业务被中国企业瓜分了。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企业将制造部门迁往中国正在成为一种长远的趋势,美国民众对于从业前景的担忧日益增长。
“选举年”难过
美国国内政治的干扰一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隐患。有针对性地利用经贸手段应对美国国内政治,往往会对中美关系起到“以小搏大”的推动作用。1999年,中方落实《中美农产品贸易协定》从美大量进口小麦、水果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会中来自农业产区议员对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待遇的态度。
中方经贸合作政府代表团此次赴美采购,在采购地区的选择上已经充分考虑到美国大选当前的政治背景。目前,布什政府面临国内失业增加、国外反美情绪上升的双重压力,如何应对选举是其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美国中西部产业和制造业集团对2004年大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方此次采购的重点放在了位于中部的底特律汽车城以及总部在西雅图的波音公司,这一重要举措意在缓解布什面临的选举压力,促其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于中方的这一用意,布什政府也有所“回应”。美财政部长斯诺在国会作证时表示,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使得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冲击作用明显下降。
但是,布什面临的选举困境显然超过了中方的预期,此次对美采购对布什的政治影响有限。今年以来美纺织品制造协会掀起了为中国纺织出口美国设定配额活动。公然把它与明年的总统大选联系在一起,使布什政府的压力陡增。为了迎合有关制造界和商界,从而为明年的大选捞取选票,布什政府选择了从现行的贸易立场后退。
“大趋势”要定
尽管此次对美采购并未换取相应的现实经济意义,但由于近两年来中国政府采购行为对采购产品和对象的精心设计和选择,其带给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中美关系全局的积极影响仍将是长远的。
一是通过采购中国需要的价值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品,如电讯、航空、电子、化工等,促使美国政府和整个企业界超越当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误区”,从更广阔的利益面来审视中美贸易的价值,并与中方一道致力于一个“双赢”的中美关系。
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美国的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政策影响了美国对华出口。2002年,中国进口高新技术828亿美元,由于美国政府严格限制政策,中国从美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仅为41亿美元,占同类进口总额的4.9%。中美高技术领域的合作显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通过近两年来中国对美高科技产品的持续政府采购行为,美国已开始认真研究如何拓宽对华出口的领域,美国国会研究服务机构的报告指出,2002年美国向中国出口排名前五名的商品是航空器及
其配件、电子机械设备、电脑、工业设备和特殊用途机械装备,这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占2002年美国出口中国商品的近57%。
二是将采购主要对象集中于通用、波音、摩托罗拉、朗讯、埃克森美孚等在美政府高层有重要影响力、且重视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美国跨国公司,有利于在美国国内拓宽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这些公司在华有重大投资利益,与中国开展合作较好,深化与其合作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经济利益。
根据统计,美国收入最高的前10位工业大公司都在中国有大量投资,而在中国投资超过1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几乎都名列美国大公司前50位。这其中就包括摩托罗拉、通用、福特等中国对美采购的重要对象。
这些大型跨国公司不仅支持发展中美关系,而且对美国政府决策有着重要影响,许多美政府高层上任前或离职后都在有关公司里任职,这些公司在美国政府里有密如蛛丝的人际网。美国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成功促使其把自身利益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获取最大利润,避免成为中美冲突的“人质”,这些公司将尽最大努力去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减少在华投资的政治风险,维护其在华资产的安全,从而成为美国内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和改善的隐形“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