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看“少年大学生”(二)
让有能力的年少孩子早上大学,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教育公平,不仅意味着提供教育条件的均衡,也包含着求学者深造机会的均等。有潜力、有能力的孩子,还硬拖其与同伴“一齐走”,初看起来是“一视同仁”,实际上并不公平。就教育的充分程度而言,让不同差异的孩子各得其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同样,让小?炀这样的孩子早上大学,与让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考大学,其实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只要有能力,经过考试通过被录取,不论是年长的,还是年少的,都是可以的,这不是什么人的恩赐,相反是教育公平原则的最好落实。“人小志气高”与“老当益壮”,在追求的本质上没有区别。平心而论,小?炀报考,是争取到了受到良好教育的一种公平权。
少年大学生的出世,为教育出了更为具体的因材施教的“试卷”。因材施教,叫了很多年,但如何真正从教育对象出发,按照被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度、有质量和有前瞻意义的个别化、个性化教育,同时社会也能提供让这种个性化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仍然是值得人们思虑的。可喜的是,小?炀所录取的学院将以“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注重因材施教,想必会鼓励他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由于小?炀的与众不同,这种个性化教育也许能实现得比较彻底,而相对于许多人来说,个性化教育还需要耐心等待。事实上,考虑更多的与小?炀“同质”或“异质”的孩子会比安排一个小?炀更为困难,但会更有意义。教育,只有在能面对全体时,因材施教才会得以最终实现。
基于此,平静看“少年大学生”,平心论“早慧小神童”,平视待“个案寻常体”,平衡做“教育烦心事”,这是当务之急。不要把“少年大学生”捧煞,那种把他们当成超“天才”看待的,其实就等同于把他们当成“怪物”对待的。这么小的年龄,就捧上天,不仅对其增加了人为的压力,而且对其本人和同伴并没有意义。事实上,在人身上发生的任何个案的几率总是存在的,极端的现象也并不鲜见,然而教育不能顾“尖”而弃“众”,要保持一种理性的清醒。
同样,对“少年大学生”也不要骂煞。前几年,大学也办过“少年班”,后来各种结果都有,有的很出色,有的表现平平,有的心理有了障碍,等等。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出色而大唱赞歌,也没有必要因为有人平庸而大动干戈,更没有必要因为有人走神而否定实验的可行性。我们希望少年大学生棋高一着,但也不能过分苛刻。退一步说,即使“早慧”的后来不怎样,我们也不要变成“势利眼”,宽容是必须的。
把少年大学生的事想清楚了,也许就没有更多节外生枝的“新闻”了,成也罢,败也罢,重要的不是“炒”出了什么耸闻,而是引申出了什么道道。
教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不起的往往是很平常的,只是我们“跪着”看,所以总觉得矮了一截,看不出名堂了。而研究很平常中的了不起,这才是更有价值的。因此,对少年大学生及其相关事件,还是以平和的态度平视为好。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