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院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心理健康 - “没病找病”也是病?

“没病找病”也是病?

  没病找病即疑病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过分关心自身健康,怀疑身体某部或某一器官异常,尽管临床检查无客观证据,但总认为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同时伴有焦虑不安。 

  案例:

  李某,女,50岁。自幼体质较差,敏感多疑,爱看医学书籍,爱吃药物进补。她原有胃病,但不严重。二年前,同科室的一位同事患胃癌病故,她总担心自己平日与其接触较多,可能会被“传染”上胃癌,因此精神非常紧张。不久,她自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胃部烧灼感明显,疑心自己“确实”得了胃癌,更加紧张、恐惧。于是去医院,经钡餐照影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胃窦炎,医生告诉她不是胃癌,并作了必要的解释。但她仍然耿耿于怀、疑虑重重。她走遍全市的各大医院,要求深入检查,反复查找医学书籍,研究寻找病源。尽管每个医生都告诉她不是胃癌,并耐心地地她进行解释,但仍改变不了她患胃癌的“自我诊断”。因为她总认为,一定是医师漏诊了,或者是医疗器械检查不出来。于是,整天在“胃癌”的阴影下痛苦的煎熬,既不能安心上班,也无法正常生活。在经过多家医院消化内科“久治不愈”之后,转来我院心理门诊,诊断为“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常有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关注、要求十全十美的性格特点。导致精神紧张的某些刺激因素,如担心亲属或朋友生重病或死亡;阅读报刊中有关疾病的知识时发生误解而对号入座;以及婚姻改变、子女离别、朋友交往减少、缺乏安全感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少数患者也可由于医生的不当解释或不良暗示所引起。

  疑病症的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约占病人总数的2/3,部位可在头部、下背部等处,通常描述含糊。胃肠道的症状也较常见,如恶心、吞咽困难、反酸、口腔异常气味、腹部胀气和腹痛等。心血管系统较常见的症状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对血压的担忧等。对排尿功能的担忧也比较多见,也有的病人疑病涉及到五官和乳房等处。

  必须强调,疑病症患者有时可能会伴发真正的躯体疾病的症状。因此如果患者有新的症状出现时,应予彻底检查,以防延误。 

  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1、心理治疗:

  首先,患者应尽量向医生倾诉自己的疑虑。要相信医生,要相信医生的各种检查,相信医生的解释和劝告。但不必作过多的检查,以免加重疑病观念。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引导患者认识疑病症的本质:不是躯体上的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要在“无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放下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不要总是围绕自己认为的所谓“身体疾病”疑虑重重。
  
  要求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积极工作,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多参加一些有趣的文体活动,加强身体素质和坚定性格的锻炼,也可使疾病获得一定的改善。

  2、药物治疗 

     由于患者对健康期望值高,对躯体反应敏感,宜选用副反应小的药物,且以小剂量治疗为宜。主要是针对抑郁、焦虑及失眠的症状。抗抑郁可使用5-HT再吸收抑制剂(SSRI),如百忧解、赛乐特、左洛复等。抗焦虑可使用佳境安定、舒乐安定等,以帮助患者接触症状。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有时疑病诉述反而会增多。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舒必利对疑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半数以上的患者可以获得明显的改善。剂量可以从0.1克、每天1―2次,以避免发生锥体外系副作用。如果失眠症状明显,可使用佳静安定或氯硝安定。


[网络]

心理健康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心理健康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