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命钱掌柜难当上海七成年金运作机构出局
上海市天山路1800号,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大楼701室,一个挂着“机构部”牌子、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间,看似不起眼。
这就是掌管着上海市民近百亿“养命钱”的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其实,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只是个外部称呼,它在劳动保障局内部的名称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资金托管机构管理处”,办公人员不超过10人。
这个备受关注又略显神秘的机构,在去年的年金管理上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年报。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结算2004年本市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收益分配的通知》披露:“各参保单位2003年末的补充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以收益率4.51%计算收益额。”
专职人士解释,这可以算是2004年上海企业年金的总体收益率,2003年,这个数字是4.05%。而在2004年的证券市场,上证指数下跌15.40%,上证国债指数下跌3.81%,对比起来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记者采访获悉,截至2004年年末,上海年金中心委托投资的机构已从十五六家锐减至4家,十余家机构出局,占比超过70%。
委托投资机构锐减
年金的运作曾经受到非议,起因在于委托管理的机构出现了“接庄”现象。
从上海企业年金的运作来看,其资产配置主要分为两级。一级资产配置是以上海市年金中心自身作为投资管理人,将部分年金投资于不同的领域,比如银行协议存款、委托机构理财、购买国债等;二级资产配置是以投资机构作为企业年金的资产管理人,它们在接受年金中心的委托后,按照双方协议,再将企业年金投资资本市场,获取利润。
一位负责年金业务的知情人士表示,前前后后接受过年金中心委托的机构有十五六家之多,包括市场熟知的申银万国、国泰君安、海通、华夏、光大、湘财、银河、东方等券商,以及上海国投、华宝信托等其他机构。
他表示,大致看来,年金中心自己管理的资产主要放置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上,而和券商的协议往往包括多个计划,通常有股票投资、固定收益投资等。每种投资风格,年金中心都会报出自己的收益预期,这个数字不会很高,大多数机构如果操作得当都能够达到。
不过,他透露,到了2004年末,年金中心委托投资的机构锐减到4家,分别是光大证券、东方证券、中金公司和上海东新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其余的机构都因种种原因而结束协议未能再签。
业内人士透露,有意接庄、投资业绩不好、风险控制不严等是众券商出局的重要原因。
据公开资料显示,企业年金曾在多个券商的关联股票上深度介入。上海企业年金华夏平衡在2004年之前建仓160万股太极集团,在2004年前三季度又加仓156万股,紧随华夏证券成为第二大流通股股东,而此时的华夏证券却在2004年前三季度减持243万股。华夏证券另一重仓股火箭股份,华夏平衡在三季度大幅增持668万股,而华夏证券却大幅减持了537万股。
无独有偶。银河证券的重仓股东风汽车也发生了类似的现象。去年三季度基金以及qfii大幅减仓汽车股,上海企业年金银河平衡却大幅增持了1006万股东风汽车,紧随银河证券而成为该股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部分券商是否有意接庄,这无从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投资思路、投资理念和年金运作要求的稳健、理性存在差距。
业内人士指出,年金中心压缩委托机构的行为影响很大。它不仅仅结束了一单合同,或没有续签合同,最主要的,它给渴望分食年金蛋糕的机构一个警示,不控制风险是不行的,拿券商坐庄的老一套是不行的。剩下的机构越发谨慎操作,生怕做砸了这块招牌。
严密制度防范投资风险
为了控制风险,达到理想的收益率,上海年金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制度。
据知情人士透露,年金的投资管理人每月要向年金中心递交组合报告,年终接受其考核。他说,接年金的单子,对机构的益处是很大的。与其余委托理财不一样,年金委托理财不保证收益,按照资金规模提取固定的管理费,一般来说,股票组合的管理费是受托资金规模的1%,债券组合则为0.2%-0.3%,收入很稳定,且不会给公司带来偿付负担。如果做得好,超过了年金预定的收益率,公司还可与年金中心按比例对超额部分进行分成,四六或五五不等。
至于选取机构标准,某人士表示,业绩是主要因素,公司背景等是参考因素。年金最初会给初次签约机构一个基本额度,大概1、2个亿左右,第二年再决定加减仓或者取消机构投资资格。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持仓比例、持仓时机,年金都不会作硬性要求,只要最后的年报能够达到理想的收益。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年金的一套风险控制手段非常有效。其一是引入托管行,由商业银行来监管机构运作的资金安全。其二是引入交叉席位,即委托券商投资的资金,不能放在券商自己的席位号上操作。
一些颇有眼光的市场人士早就盯上了这块诱人的蛋糕。
券商作为年金运作曾经的主力军,围绕特定账户管理也开始了多种尝试。东方证券研究部门告诉记者,东方证券专门就年金管理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公司总裁、公司负责资产管理的副总、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组成,对年金投资的规模、增减仓时机、建仓重点行业等作出判断。此外,东方证券还想借鉴qfii的交易经验,将一整套的交易流程引入年金的操作管理中,进一步避免人为操作的风险。
据多方消息,目前几家机构中,最高的年回报率达到15%左右,其余的也取得了超过6%的年回报率。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数字远超过上海年金中心的预期,算是交了个漂亮的答卷。
这就是掌管着上海市民近百亿“养命钱”的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其实,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只是个外部称呼,它在劳动保障局内部的名称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资金托管机构管理处”,办公人员不超过10人。
这个备受关注又略显神秘的机构,在去年的年金管理上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年报。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结算2004年本市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收益分配的通知》披露:“各参保单位2003年末的补充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以收益率4.51%计算收益额。”
专职人士解释,这可以算是2004年上海企业年金的总体收益率,2003年,这个数字是4.05%。而在2004年的证券市场,上证指数下跌15.40%,上证国债指数下跌3.81%,对比起来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记者采访获悉,截至2004年年末,上海年金中心委托投资的机构已从十五六家锐减至4家,十余家机构出局,占比超过70%。
委托投资机构锐减
年金的运作曾经受到非议,起因在于委托管理的机构出现了“接庄”现象。
从上海企业年金的运作来看,其资产配置主要分为两级。一级资产配置是以上海市年金中心自身作为投资管理人,将部分年金投资于不同的领域,比如银行协议存款、委托机构理财、购买国债等;二级资产配置是以投资机构作为企业年金的资产管理人,它们在接受年金中心的委托后,按照双方协议,再将企业年金投资资本市场,获取利润。
一位负责年金业务的知情人士表示,前前后后接受过年金中心委托的机构有十五六家之多,包括市场熟知的申银万国、国泰君安、海通、华夏、光大、湘财、银河、东方等券商,以及上海国投、华宝信托等其他机构。
他表示,大致看来,年金中心自己管理的资产主要放置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上,而和券商的协议往往包括多个计划,通常有股票投资、固定收益投资等。每种投资风格,年金中心都会报出自己的收益预期,这个数字不会很高,大多数机构如果操作得当都能够达到。
不过,他透露,到了2004年末,年金中心委托投资的机构锐减到4家,分别是光大证券、东方证券、中金公司和上海东新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其余的机构都因种种原因而结束协议未能再签。
业内人士透露,有意接庄、投资业绩不好、风险控制不严等是众券商出局的重要原因。
据公开资料显示,企业年金曾在多个券商的关联股票上深度介入。上海企业年金华夏平衡在2004年之前建仓160万股太极集团,在2004年前三季度又加仓156万股,紧随华夏证券成为第二大流通股股东,而此时的华夏证券却在2004年前三季度减持243万股。华夏证券另一重仓股火箭股份,华夏平衡在三季度大幅增持668万股,而华夏证券却大幅减持了537万股。
无独有偶。银河证券的重仓股东风汽车也发生了类似的现象。去年三季度基金以及qfii大幅减仓汽车股,上海企业年金银河平衡却大幅增持了1006万股东风汽车,紧随银河证券而成为该股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部分券商是否有意接庄,这无从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投资思路、投资理念和年金运作要求的稳健、理性存在差距。
业内人士指出,年金中心压缩委托机构的行为影响很大。它不仅仅结束了一单合同,或没有续签合同,最主要的,它给渴望分食年金蛋糕的机构一个警示,不控制风险是不行的,拿券商坐庄的老一套是不行的。剩下的机构越发谨慎操作,生怕做砸了这块招牌。
严密制度防范投资风险
为了控制风险,达到理想的收益率,上海年金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制度。
据知情人士透露,年金的投资管理人每月要向年金中心递交组合报告,年终接受其考核。他说,接年金的单子,对机构的益处是很大的。与其余委托理财不一样,年金委托理财不保证收益,按照资金规模提取固定的管理费,一般来说,股票组合的管理费是受托资金规模的1%,债券组合则为0.2%-0.3%,收入很稳定,且不会给公司带来偿付负担。如果做得好,超过了年金预定的收益率,公司还可与年金中心按比例对超额部分进行分成,四六或五五不等。
至于选取机构标准,某人士表示,业绩是主要因素,公司背景等是参考因素。年金最初会给初次签约机构一个基本额度,大概1、2个亿左右,第二年再决定加减仓或者取消机构投资资格。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持仓比例、持仓时机,年金都不会作硬性要求,只要最后的年报能够达到理想的收益。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年金的一套风险控制手段非常有效。其一是引入托管行,由商业银行来监管机构运作的资金安全。其二是引入交叉席位,即委托券商投资的资金,不能放在券商自己的席位号上操作。
一些颇有眼光的市场人士早就盯上了这块诱人的蛋糕。
券商作为年金运作曾经的主力军,围绕特定账户管理也开始了多种尝试。东方证券研究部门告诉记者,东方证券专门就年金管理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公司总裁、公司负责资产管理的副总、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组成,对年金投资的规模、增减仓时机、建仓重点行业等作出判断。此外,东方证券还想借鉴qfii的交易经验,将一整套的交易流程引入年金的操作管理中,进一步避免人为操作的风险。
据多方消息,目前几家机构中,最高的年回报率达到15%左右,其余的也取得了超过6%的年回报率。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数字远超过上海年金中心的预期,算是交了个漂亮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