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中国区经理的职业路径
20多年前,朱铭岳刚从乡下回城时,还是个懵懂青年。现在,朱铭岳的身份是罗地亚公司电子与催化剂企业集团的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经理。罗地亚是一家特种化工行业的大型跨国企业,位居全球特种化工前5位,年销售额55亿欧元。
今年56岁的朱铭岳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内地职业经理人,他的成长经历几乎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历程同步。朱铭岳有过8年插队经历,回城以后,他努力进修了两个电视大学的学历,随后考上国家公务员。1984年,他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第一届mba学生。在学业的最后半年,这一批学生被安排到国外的大型企业实习。
1989年,由于机构改革,朱铭岳离开国家机关,去曾经实习过的英国卜内门化学公司担任上海的首席代表。在1990年的上海,他是第一个内地人出身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1994年,卜内门公司新的大中华区总裁到任,他是个英国人,此前曾做过台湾地区负责人,到任后坚持要将没有本地市场经验的台湾经理替换本土部门经理。朱铭岳很反感这种不顾市场需求、“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在与老板矛盾激化后,他选择了离开,进入罗地亚公司任上海办事处总经理。10年内,他适时适宜地勾画了罗地亚在“中国的版图”,推动其在国内建立了16家合资企业,销售额从800万美元上升到3.5亿美元。1999年,朱铭岳进入罗地亚全球经营委员会,在这个包括罗地亚全球大约80个高级经理的机构中,朱铭岳当时是唯一的亚洲人。“如果我年轻10岁,我还会努力进入罗地亚全球董事会。”朱铭岳说,“这证明了中国内地员工的能力,但是,上升还是面临很多困难。”事实上,在他2002年初上任亚太区总经理时,总部并没有将收入占亚太区2/3的日本市场交给他管理。直到今年初,在市场整合的趋势下,他才正式接手了日本市场。
朱铭岳的职业生涯是一条典型的本土职业经理人成长之路——依托中国市场苦干,让业绩为自己说话。这也是大多数本土职业经理人奋斗的目标。
1995年8月,离开联想的皮卓丁加入lotus时,还仅是渠道和市场经理。那时lotus的王牌产品notes在中国处于拓荒阶段,每年只有几十万美元的销售额。对本土市场文化的熟悉使皮卓丁发现了非常关键的lotus发展路径——将lotus产品的销售与政府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他抓住了当时电子部正在做关于oa体系推广认证的机会,创造了一个政府部门了解lotus产品的舞台,从而赢得了市场的回报和老板的赏识。
一年后,lotus中国区总经理周盛楠跳槽,他向当时临时接任中国区总经理的lotus亚太区副总裁陈财兴推荐了皮卓丁。见面后,皮卓丁对于中国市场的分析和见地就马上打动了陈财兴。皮卓丁给陈财兴看他自己绘制的lotus中国区销售蓝图:中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46个单列市,300多个市,2000多个县,在这样一个树状结构市场里,如果lotus 能在1996年把中央各部委的单子吃下,通过高层攻关,向下层层部署——由部委到省,由省及县,“市场是以指数级向上翻的”。这次谈话后,陈财兴对皮卓丁提出了唯一的一条要求:将结结巴巴的英语练好。几个月后,皮卓丁走马上任lotus中国区总经理,成为当时it跨国公司中职位最高的“非海归”内地职业经理人,轰动一时。
又一年后,lotus的营业额增长了6倍。但这样突出的业绩也把皮卓丁自己挤上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毕竟总部下达的指标都是根据上一年的业绩制定的。
1998年,皮卓丁离开lotus,就任adobe中国区总经理。据业界传闻,他临走时对他的继任开了句玩笑:“对不起哥们儿,我在前面唱了几个高音,把最难唱的一句留给你了。”
皮卓丁后来透露了离开lotus的另一个原因:“在lotus我被当本土员工对待,业绩有目共睹,但收入却只有老外们的几分之一,很不公平。adobe完全把我当成国际化的人才来聘用,没有任何歧视,这让我感觉很舒服。”
当然,除了埋头苦干之外,还有其他的路径可以走。现任雅虎中国区总经理的周鸿就是很好的榜样。周鸿于1998年10月创建3721公司并在同年推出了3721网络实名的前身——中文网址。2004年1月,雅虎出资1.2亿美元购买了香港3721公司,同年3月,周鸿被任命为雅虎中国区总裁。相信随着跨国公司在国内并购的增加,这样的例子还会增加。不过,这虽然看似一条捷径,但是如何面对企业整合后的文化冲突以及复杂的人事关系,依然是这些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面临的极大挑战。
微软中国曾经的两任总经理高群耀和唐骏,都有在国外工作的经验,都被从国外派回国内担任要职(高群耀从美国返回时,担任autodesk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他们的职业路径可以划归“曲线救国”。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的存在其实已经模糊了本土职业经理人的边界。通常情况下,这一批“海归”既熟悉本土市场的运作,又有国际化背景,同时与总部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职场生涯通常会比在一直扎根于本土的经理人要顺畅得多。但是不管途径如何,业绩永远是考评他们的首要条件。
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今年33岁,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2000年加入百安居,从财务总监做到百安居中国置业的总裁,是迄今为止世界500强公司中最年轻的地域总裁之一。在进入百安居之前,他曾就职于万国证券、普华永道、东方证券等公司。在普华永道英国总部工作的时间里,他不仅知道了跨国公司总部决策的过程,而且还由于参与了帮助百安居设计进入中国的方案,后来被百安居挖过去,担任百安居中国区财务总监。
2000年,卫哲刚进入百安居中国时,百安居当时的销售额还不到1亿元人民币,在总部籍籍无名。而现在,中国已成为除英国、法国之外,百安居全球的第三大市场。2003年,百安居在中国的业绩是20.1亿元人民币。“我们计划2005年在中国做到100亿元。”卫哲说。
在百安居中国,it总监和商场空间总监两个职位,过去因为国内缺乏合格的人才而由外籍人士担任,而当内地员工掌握了有关技术后,就逐步将职位本土化了。
今年56岁的朱铭岳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内地职业经理人,他的成长经历几乎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历程同步。朱铭岳有过8年插队经历,回城以后,他努力进修了两个电视大学的学历,随后考上国家公务员。1984年,他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第一届mba学生。在学业的最后半年,这一批学生被安排到国外的大型企业实习。
1989年,由于机构改革,朱铭岳离开国家机关,去曾经实习过的英国卜内门化学公司担任上海的首席代表。在1990年的上海,他是第一个内地人出身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1994年,卜内门公司新的大中华区总裁到任,他是个英国人,此前曾做过台湾地区负责人,到任后坚持要将没有本地市场经验的台湾经理替换本土部门经理。朱铭岳很反感这种不顾市场需求、“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在与老板矛盾激化后,他选择了离开,进入罗地亚公司任上海办事处总经理。10年内,他适时适宜地勾画了罗地亚在“中国的版图”,推动其在国内建立了16家合资企业,销售额从800万美元上升到3.5亿美元。1999年,朱铭岳进入罗地亚全球经营委员会,在这个包括罗地亚全球大约80个高级经理的机构中,朱铭岳当时是唯一的亚洲人。“如果我年轻10岁,我还会努力进入罗地亚全球董事会。”朱铭岳说,“这证明了中国内地员工的能力,但是,上升还是面临很多困难。”事实上,在他2002年初上任亚太区总经理时,总部并没有将收入占亚太区2/3的日本市场交给他管理。直到今年初,在市场整合的趋势下,他才正式接手了日本市场。
朱铭岳的职业生涯是一条典型的本土职业经理人成长之路——依托中国市场苦干,让业绩为自己说话。这也是大多数本土职业经理人奋斗的目标。
1995年8月,离开联想的皮卓丁加入lotus时,还仅是渠道和市场经理。那时lotus的王牌产品notes在中国处于拓荒阶段,每年只有几十万美元的销售额。对本土市场文化的熟悉使皮卓丁发现了非常关键的lotus发展路径——将lotus产品的销售与政府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他抓住了当时电子部正在做关于oa体系推广认证的机会,创造了一个政府部门了解lotus产品的舞台,从而赢得了市场的回报和老板的赏识。
一年后,lotus中国区总经理周盛楠跳槽,他向当时临时接任中国区总经理的lotus亚太区副总裁陈财兴推荐了皮卓丁。见面后,皮卓丁对于中国市场的分析和见地就马上打动了陈财兴。皮卓丁给陈财兴看他自己绘制的lotus中国区销售蓝图:中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46个单列市,300多个市,2000多个县,在这样一个树状结构市场里,如果lotus 能在1996年把中央各部委的单子吃下,通过高层攻关,向下层层部署——由部委到省,由省及县,“市场是以指数级向上翻的”。这次谈话后,陈财兴对皮卓丁提出了唯一的一条要求:将结结巴巴的英语练好。几个月后,皮卓丁走马上任lotus中国区总经理,成为当时it跨国公司中职位最高的“非海归”内地职业经理人,轰动一时。
又一年后,lotus的营业额增长了6倍。但这样突出的业绩也把皮卓丁自己挤上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毕竟总部下达的指标都是根据上一年的业绩制定的。
1998年,皮卓丁离开lotus,就任adobe中国区总经理。据业界传闻,他临走时对他的继任开了句玩笑:“对不起哥们儿,我在前面唱了几个高音,把最难唱的一句留给你了。”
皮卓丁后来透露了离开lotus的另一个原因:“在lotus我被当本土员工对待,业绩有目共睹,但收入却只有老外们的几分之一,很不公平。adobe完全把我当成国际化的人才来聘用,没有任何歧视,这让我感觉很舒服。”
当然,除了埋头苦干之外,还有其他的路径可以走。现任雅虎中国区总经理的周鸿就是很好的榜样。周鸿于1998年10月创建3721公司并在同年推出了3721网络实名的前身——中文网址。2004年1月,雅虎出资1.2亿美元购买了香港3721公司,同年3月,周鸿被任命为雅虎中国区总裁。相信随着跨国公司在国内并购的增加,这样的例子还会增加。不过,这虽然看似一条捷径,但是如何面对企业整合后的文化冲突以及复杂的人事关系,依然是这些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面临的极大挑战。
微软中国曾经的两任总经理高群耀和唐骏,都有在国外工作的经验,都被从国外派回国内担任要职(高群耀从美国返回时,担任autodesk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他们的职业路径可以划归“曲线救国”。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的存在其实已经模糊了本土职业经理人的边界。通常情况下,这一批“海归”既熟悉本土市场的运作,又有国际化背景,同时与总部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职场生涯通常会比在一直扎根于本土的经理人要顺畅得多。但是不管途径如何,业绩永远是考评他们的首要条件。
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今年33岁,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2000年加入百安居,从财务总监做到百安居中国置业的总裁,是迄今为止世界500强公司中最年轻的地域总裁之一。在进入百安居之前,他曾就职于万国证券、普华永道、东方证券等公司。在普华永道英国总部工作的时间里,他不仅知道了跨国公司总部决策的过程,而且还由于参与了帮助百安居设计进入中国的方案,后来被百安居挖过去,担任百安居中国区财务总监。
2000年,卫哲刚进入百安居中国时,百安居当时的销售额还不到1亿元人民币,在总部籍籍无名。而现在,中国已成为除英国、法国之外,百安居全球的第三大市场。2003年,百安居在中国的业绩是20.1亿元人民币。“我们计划2005年在中国做到100亿元。”卫哲说。
在百安居中国,it总监和商场空间总监两个职位,过去因为国内缺乏合格的人才而由外籍人士担任,而当内地员工掌握了有关技术后,就逐步将职位本土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