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30岁后,还有30年的黄金岁月

30岁后,还有30年的黄金岁月

     一些处于30岁临界点上的朋友经常感慨:要抓紧干出点名堂啊,否则过了30岁(宽容一点的是35岁),想“跳槽”都没单位愿意接收了。大家都在拼命往前赶,耳边不断听到这样的话:出名要趁早!挣钱要趁早!仿佛每个男人都在参与一个“圈地运动”的游戏,30岁前有所“立”则万事皆足,30岁时没有建树则被淘汰出局,一辈子的前途都会很黯淡。
    
     从电视上看国外一些大型活动,比如说著名电影节颁奖典礼、拳王争霸赛等,每每惊异地发现,那些主持人和赛事结束后采访明星的记者,多是满头白发的五六十岁老男人,而非我们在国内习惯于见到的青涩小男生。那些老男人稳重沉着,风趣幽默,总是能够轻松地驾驭现场。可是,至少到目前为止,这样的情形在中国是难得一见的。因为,在我们“三十而立”的语境里,一个四十不到的人就可能“心态苍老”了,而五六十岁的人也合乎逻辑地早该谢幕退场了。
    
     在我看来,所谓“三十而立”的观念根本不适合于今天的社会。古人寿命短促,30岁已属中年,30之后精力不济,很快就将进入“内敛期”,现在情况完全不同,30岁的男人不过是刚刚成熟,后面还有30年左右开疆拓土、大展身手的黄金岁月。此外,今天也不复是以前那种“学而优则仕”的封闭社会,个人的活动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可以实现自我的途径也不是单一的、不可逆的。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机会,经商不成可从政,治学无果可教书,几乎随时都能“重头再来”。据说平均每位美国人一生中将九次改变自己的职业,也许他的前八次就业经历都没能“立”起来,直到年过花甲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一个人的价值实现是绵延终生的,以前的失败或平淡,与后来的辉煌和成就,同样都是一种风景。
    
     今天的年轻人渴望“三十而立”,除了心态浮躁之外(尤其是那些不择手段炒作自己、或一门心思要快速致富的家伙),一大根源是被现实生活的压力所驱迫。这很无奈,但我想说的是,过份执著于“三十”之念对于改变现实的困顿并无裨益,只会给自己套上不必要的枷锁,加重内心的焦虑感。所以,请稍安毋躁。30岁的人不一定非得干成什么,能够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就很不错了。30,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自然数,是漫长人生行程中一个值得记忆的小小驿站。这个数字不是一个衡量成就的刻度,而只是表明,你正行进在创造自己命运的中途。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