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求职指南 - 我的求职马拉松

我的求职马拉松

2005年4月25日上午,当我的手机来电显示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人事处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的时候,我心里悬在半空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长达半年之久的求职马拉松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接完电话,我立即到学院拿回三方协议,迅速填写完毕,然后送到国土资源局,生怕这个来之不易的offer会飞走了。
    
     回首这半年的求职之路,有过迷茫和无奈,有过失落和辛酸,也有过欣慰和喜悦。
    
     加入求职大军
    
     由于某种原因,在很久以前我就决定了研究生毕业以后要找工作,因此我就不像有的同学那样存在究竟是选择出国还是选择工作的困惑了。所以,差不多在去年9月的时候我就开始准备简历了,我把从进入大学至今的经历梳理了一番,到这时候我才发现,除了我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外,能够写入简历的经历太少了。我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惟一的一次实习还是学院统一组织的,况且那次实习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简单的数据录入——刚好赶上税务系统的“金税工程”。我清楚地记得后来的实习报告完全是闭门造车。就连兼职经历也不多,我总不至于把在学校勤工助学书报亭卖过报纸也写上吧?至于担任的学生工作,我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班级和学院,况且大都属于打下手、跑腿的角色,担任过这样的职务对证明一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啊。这时候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弄个学院学生会主席什么的来当当呢。尽管当初对此没有什么热情,甚至有时候还嗤之以鼻地骂那些人为“官僚”。这世界上毕竟没有后悔药,最后,我只能搜肠刮肚,把曾经担任的不起眼的职务也都写上简历,以充门面,终于把一页a4纸填满了。
    
     教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一个或几个学生社团,尽可能地组织和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暑期实践活动,扩大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锻炼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有余力,担任一些学生工作,在与其他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他人身上很多优点,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10月,一些公司的宣讲会就陆续地进入校园了,我随着其他找工作的同学一起去听宣讲会,投简历,正式地加入求职大军。我中学时候学的是俄语,上大学后才开始学英语,尽管我通过了六级考试,但是我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有几斤几两,所以几乎所有的外企宣讲会。我都没有去参加,除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和高露洁的宣讲会。因为据说前者的宣讲会会赠送车模,而我非常喜欢benz(当然买不起了),可后来它无情地欺骗了我的感情,居然没在北大赠送车模,而在清华赠送——据说送的也很差劲。后者我也是冲着它的赠品去的,不过这次宣讲会算是锻炼了一次英语听力,听到了来自三个不同母语国家的宣讲人的英语。
    
     教训:英语水平是找工作一块重要的敲门砖。我数次求职失败的经历都是由于英语太差而惨遭淘汰。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全面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不是分数或是几个等级证书可以说明问题。虽然我通过了六级考试,但是我的实际运用能力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不要对四、六级考试不屑一顾,尤其是六级考试,这是很多用人单位职位要求的第一道门槛,如果你过不了这个门槛,你的各方面能力再优秀也是白搭。
    
     第一次参加“骡马大会”
    
     我前两个月的求职基本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至今我已不记得投过多少份简历,只记得那时候几乎整天就盯着学校就业中心的网站和未名job版,一遍又一遍地刷新,偶尔也去水木清华的career。遇到基本符合招聘条件的就投一份简历过去,反正很多都是发一封email就可以搞定,否则最多也就是寄一封平信。
    
     11月21日农展馆研究生专场招聘会的消息在就业中心发布以后,我立即到就业中心购买了门票,心里或多或少有了一点点期盼,心想既然是研究生专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单位应该还过得去,人也不至于多得挤不动吧。到了21号那天,早早地起床,和几个同学一起坐车去农展馆,一路上公共汽车只见到上来一群群学生模样的人,几乎不见人下车。买票的时候只听见“到农展馆,5个人”、“农展馆,8个”,我和同学相视一笑,无奈地叹了口气。
    
     下车后离农展馆还有几百米的距离,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因为随着大队的人流走绝对不会有错。一路上有小贩过来兜售招聘会的会刊,因为已提前得到消息说会刊是免费赠送的,所以没有搭理那些人。来到农展馆的正门,见一群人围在那里,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领取会刊,便拿过来一本,打开来搜寻自己感兴趣的招聘单位。一眼扫过去,基本上都是一些压根没听过名字的小公司。大略看了一遍,没有发现几个符合条件的招聘职位,心里顿时感到凉了半截。可是花了十块钱的门票,大老远地来了怎么也得投出几份简历啊,于是不甘心地从头至尾再仔仔细细地搜罗了一番,终于确定了几个重点突击的对象。
    
     进入1号馆,我就向确定的重点招聘单位直奔过去,本来想有机会跟负责招聘的人好好交流一下,给人家留一个初步的印象,谁知进到馆里面,就立即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里面的人多得已经连走动都很艰难了,能够挤到招聘单位的展台前已经算走运了。还好我身高比别人有优势,不至于会被挤到人家的脚底下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到一家招聘单位跟前,只听见招聘人员说:“大家把简历留下吧,我们回去会仔细看的。”我心想,既然这样了,估计就没什么希望了,可是仍然不死心,就算是大海捞针,那根针总是存在的吧。于是,抱着那么一份侥幸的心理,把仅有一页纸的简历递到招聘人员的手中,怀着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情离开展台,转身就被人流吞没了。
    
     在1号馆里面就听见广播说2号馆人多,于是便先去了3号和5号馆,其实那里面的情况跟l号馆差不多。由于没有什么太中意的招聘单位,我走马观花地把那些招聘展台上的单位名称扫了一遍,便匆匆出来去2号馆。在离2号馆几百米的地方开始排队,反正时间多的是,也不是很着急,站在队伍里面,随着队伍往前半米、一米地挪动。广播里仍然一遍一遍地广播2号馆的人多,参加招聘的人员可以先去其他场馆。大约经过半小时的艰难等待,终于进到展馆里面了。这时我明白为什么广播里说2号馆人多了,我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人山人海”。尽管原来在网上看到过招聘会的图片,但当我身临其境的时候,还是感到了一丝震撼,同时觉得异常的压抑,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我都有了一种尽快逃离这个地方的冲动,可是入口和出口是在不同的两个地方,只好忍受着馆内污浊的空气和嘈杂的声音,跟随着人流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动着脚步。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看见一扇玻璃门上面“出口”两个大字了,心里想,终于要脱离苦海了。从那个出口出来,我用力来了几次深呼吸,这时候竟然觉得室外原本并不清新的空气是那么新鲜。给同学发了短信,我便坐车打道回府了。
    
     回来后,bbs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骡马大会”,原来有网友想到了用这个词专门来描绘这种场面的招聘会。这次招聘会,我大约一共投出5份简历,没有一家单位给我回音。今年3月,我抱着同样是侥幸和不甘心的心理在同一个地方参加了第二次“骡马大会”,结果是我进了一个展馆就出来了,把花了10块钱买的门票以2块钱的价格卖给了门口的小贩。当然,这都是后话。
    
     教训:以我的个人经历来说,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绝对不会去参加这种招聘会。去了,不过是花10块钱的门票找罪受。当时我是想,如果不去,万一有一个机会很适合我呢?我就会错过这个机会啊。但事实证明,不去参加这样的招聘会,我心里可能感到有些不踏实;但是参加了,我感到很后悔,甚至有些愤怒。比较有效率的招聘会还是各公司在校园举行的专场招聘会以及学校每年3月举行的大型招聘会。
    
     踏上公务员之路
    
     我的专业是行政管理,因此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之前,参加公务员考试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招考简章在人事部网站公布以后,我差不多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来选择我究竟报考什么职位。我先把那些与自己完全无关的职位信息剔除掉,把自己重点考虑的职位突出显示,然后就不断地刷新人事部网站上各个职位报考人数的最新情况,计算着每个职位的报考人数与招考人数的比例。看着录取比例从30∶1攀升到90∶1,再突破100大关,最离谱的是有的个别职位竟然超过1000∶1,我心里不禁开始有些发怵了。转念一想,现在的就业形式就是这么严峻,任何一个就业机会都会有无数人去竞争,公务员当然也不例外,况且最近几年公务员已经日益成为就业的热门之一,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非常正常。当我经过多方面考虑,基本上确定报考意向的时候,我得知已有3个同班同学报考了这个职位。我不禁有些犯难了,虽说这个职位一共招5个人,可最终我们4个不可能都顺利过关啊!那样的话岂不是一种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同室操戈的感觉毕竟不太好。我把自己符合招考条件的所有职位又从头至尾思量了一番,还是不想改变我的初衷,实在不想报一个自己没有什么兴趣的职位,毕竟第一份工作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这时,我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放手一搏的想法:连高考的独木桥我都闯过来了,难道还会胆怯这样的一次考试吗?于是,我决定报考那个非常热门、竞争异常激烈的职位,也没顾得上这种做法是否理智,也不可能去思考什么最终结果,因为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任何结果都是有可能的。
    
     公务员报名告一段落,我便开始投入复习,准备考试。到海淀图书城的书店转了一圈,发现公务员考试的参考书早已摆上了各个书店的书架,卖得热火朝天。有的书宣称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编写,有的自称是人事部公务员司指定教材,不过在人事部宣讲会上,公务员司的司长已经很明确地说明,人事部没有指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编写所谓的教材和复习参考用书。于是乎,对有类似于这样标签的复习用书,我一概不理,不过总得买本书看看,熟悉一下考试题型啊。经过几番比较,我终于买下了一本。(一点个人体会:尽管公务员考试的参考书相差不大,但最好还是购买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出版社的书,但也没必要买那种大部头的参考书,一来时间有限,二来里面相似的内容重复太多,纯粹为了赚钱。)
    
     公务员考试的题目都不难,一般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都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但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大量的题目,并且保证准确率,就非常不容易了。我在复习过程中做那些练习题的时候,都是掐着表,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来完成。即使刚开始的时候速度慢,做不完题目也不要紧,毕竟还没有到正式考试。但是解题的速度必须锻炼出来,否则考试的时候就会吃败仗。临到考试前,我还做了几套历年真题,进行了一下自测,对测试的结果还比较满意,于是,我踌躇满志地期待着考试的来临。
    
     考试的考场大都安排在北京市的一些中专技校以及中学里,为了保证第二天能准时、顺利参加考试,我在考试前一天下午还专程到考场所在的学校去“踩点”,发现离学校很近,而且交通也很方便。考试当日,和几个约好的同学一起坐车,早早地就到了考场,离考试开始还有四五十分钟。11月末的北京,已经非常冷了,我在瑟瑟寒风中终于艰难地挨到了进考场的铃声响起。
    
     跟其他考试没什么两样,开始仍然是宣读考场纪律。等到试卷发到手中一看,题目数量比往年多出5道来,我心想,看来今天的做题速度要超常发挥才行了。考试铃响,我立即拿起笔开始答题,考场里也立刻响起了一片“刷刷”的声音。考题当中的拦路虎还真多,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跳过当前的题目去做后面的试题。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很快地流逝,在离考试结束5分钟时,我再回头一看,居然空出了30余道题没有做。我心想,这次考试肯定是没戏了。于是,抓紧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在答题卡上为余下的题目都选择了同一个答案,把考试的结果交给了上帝来评判。
    
     考试结束,走出考场,遇到一个同班同学,他一共才做了七八十道题目,却没有来得及往答题卡上涂完答案。他无奈地放弃了这次考试。虽然我填涂完了所有答案,但是对考试结果我也没敢抱太多期望。但是我不能半途而废,我要坚持到底。于是,我继续参加下午的申论考试。申论考试的时间绰绰有余,只是这次的考试题目出得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居然有一道题需要先选择答案再说明理由,也就是说答案选择错了,理由说明得再充分也是白费力气。经过几番斟酌,我答完试题交卷走出了考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不用多想这次考试结果最终如何,等着公布考试成绩就行了。
    
     回到学校,宿舍里、网上,关于这次考试的讨论炸开了锅。我则冷眼旁观,对这些讨论没有什么兴趣。因为不论怎么讨论,都改变不了考试的结果,更何况考试的结果尚未可知。再说,公务员考试只是就业的一种选择而已,就算这种选择向自己关上大门,也没什么大不了,那只能说明自己不适合这个职业。
    
     继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之后,还有一次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是一种资格考试,因此报名的程序就简便多了。而且有了前一次公务员考试的经验和教训,这次考试也显得相对容易。考试之前,我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去复习,完全是凭着前一次复习备考的老底去参加考试。考试下来,尽管感觉比前一次要好一些,但是对考试结果我仍然没有很大的把握。
    
     接下来,我便在一种既期待又担忧的忐忑中等待着考试成绩的公布。考试成绩公布的那天,bbs上有人说可以查询成绩了,这个消息便立刻传遍了网络所延伸到的各个角落,网上不断有人报出自己的成绩,当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考出高分的,也有被淘汰出局的。我在查询界面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心里不停地默念着:“苍天保佑!不要太打击我啊!”我想那时候我的心绝对是非常虔诚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轻轻点下鼠标,终于,查询系统显示出我的考试结果。尽管比人事部划定的分数线略微高出了那么一点点,但我知道,这个考试结果肯定无法让我获得所报考职位的面试资格。无论结果如何,已成定局,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坦然地面对日后漫长的求职之路。
    
     第一次面试
    
     当在bbs上看到不断有人报告offer的时候,我还没有得到一次面试机会。那种焦急、失落和无奈的心情,我想也只有找工作的人才能够体会,而我,无法用语言来描绘。我只好自我安慰:“不是我不优秀,而是适合我的工作机会还没有出现。面包会有的,工作一定会有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2月中旬,我接到了第一个面试通知——广州移动。对这来之不易的面试机会,我倍感珍惜。面试的前几天,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所谓求职制胜宝典和前辈们以自己切身体会留下的“面经”,对面试前的准备工作、面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面试中的应变技巧甚至面试当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我都一一作了精心准备,争取万无一失,最好是旗开得胜,拿个ffer回来。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面试前一天晚上,我竟然难以入睡,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兴奋。第二天早上,我很早便醒来了,定好的闹钟也没派上用场。我提前2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先要填写一张类似网申的表格,包括一些个人信息和几个开放性问题。等填写完个人信息,便轮到我面试了。走到面试考场外面,发现自己还是感到不由自主的紧张,我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千万别紧张,一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叩响了面试考场的门。
    
     面试考场只有一个面试官,她始终面带友善的微笑,这让我刚才紧张的情绪得到稍稍的缓解。面试开始是例行的自我介绍,虽然我事先对此有所准备,但我还是能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略带一丝颤抖,可能因为这是第一次面试的缘故吧。面试官也感觉到了我的紧张,等我讲完,她鼓励我说:“不要太紧张,放松一些,就把面试当成两个人聊天好了。”她的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也备受鼓舞。之后她便针对我简历上的一些经历提出了几个问题,并让我详细地讲述当时经历的始末,对一些非常细微的细节问题,她也不放过,要来个追根问底。比如我曾担任过学院刊物的编辑,在组稿的过程中需要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对刊物的稿件进行评审,面试官追问道:“你通过什么方式与这些专家学者联系?电话、邮件,还是当面联系?”幸好这些经历相隔时间不久,回忆起当时的细节来还不至于太困难,否则,如果时日已久,即便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要回想起当时具体情形的一些细节,恐怕也是很困难的事情。面试官对具体的事例和一些细节表现出浓厚兴趣,我想其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判断求职者是否具备所应聘职位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二是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的追问来检验求职者简历所列内容的真实性。因此,求职简历上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一旦面试官发现简历含有不真实的内容,那么求职者面临的一定是被淘汰出局的后果。
    
     这次面试大约进行了10多分钟,之后我便回到等候面试的房间继续填写表格背面的内容。这是几个开放性问题,有好几个问题都涉及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我刚好前一天晚上在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网站上仔细浏览过,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这也说明,在求职过程中对所应聘的职位和公司的有关情况多进行一些了解,是完全有必要的,说不定面试当中你的某一句话、某一个提问打动了面试官,从而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填写完开放性问题,我又回到面试考场,这一次我不像刚开始那样紧张了,可能觉得自己对几个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比较满意,增添了不少信心。这一次的面试问题比较具有挑战性了,比如问我的专业是行政管理,政府部门应该是就业的首选,为什么没有选择政府部门而选择了企业。事实上,我并没有把政府或者企业中哪一个作为求职的首选,而是齐头并进,二者兼顾。可是我不能这样回答啊,我得表现出对企业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否则人家肯定不会考虑我了。于是我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差别、自己的兴趣等方面作了对比,说明了自己选择企业的理由。后来还问我应聘过什么样的单位,我便如实相告,一一列举了一些单位。面试官的观察力可真是敏锐,她居然发现我没有应聘过一家外企,真是让我不得不佩服。她问我为什么。我解释说,自己的一外是俄语,英语水平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其实这是我委婉的说法,换个说法就是说我的英语不好,所以没去应聘外企。面试官当然知道我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她微笑着说:“其实我们公司对英语水平要求也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和香港地区的一些公司会有业务联系,会经常用到英语。”我听她这么说,心想这次面试我肯定成为“陪衬”了,真后悔自己没有把英语学好啊。
    
     面试完毕,走出翠宫饭店的大门,发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雪来了。我的心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凌乱。回到学校,我在bbs上把自己的首战经验写下来,以飨后来者。正当我还以为首战一定告负的时候,意外地接到了广州移动的二面通知。这个消息令我振奋不已。如果我的第一次面试以失败而告终,我会觉得非常正常,毕竟我没有任何的面试实战经验,发挥欠佳也在常理之中。现在竟然能够顺利过关进入第二轮面试,我感到非常满足了。
    
     第二轮面试,我等候了足足有3个多小时,心里虽然感到有些不快,但是看在这来之不易的面试机会的分上,我只有耐心地等待。这次面试一共4个面试官,包括第一轮面试的考官。所问的问题基本上针对上次填写的表格上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提问的方式和风格没有变化,仍然是追根问底。好在那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我自己写的,答案内容也是根据我的切身经历归纳总结出来的,所以回答这些提问还算比较容易。整个面试过程,我感觉比第一次轻松了许多,可能是因为有了第一次面试经验积累的基础,也可能是自己的心态调整得比较好。自始至终,我都没有抱着一种志在必得的想法,只是尽力地发挥我自己的水平,把自己的风格展现给面试官,由他们来作出评判。后来,进入第二轮面试的我的两个同班同学收到了拒信,而我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但拒信也没收到,看来广州移动把我给遗忘了。我的第二次面试的结果竟然是不了了之,未免感到有些失落。
    
     逐鹿工行
    
     就我的专业而论,能进入工行的面试,应该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工行的招聘信息在网上发布以后,我把所有的招聘职位从头至尾仔细搜索了一遍,发现我勉强符合招聘条件的职位就只有一个。于是,我便在工行的网上申请了这个职位。到了笔试名单公布的那天,我发现自己的名字竟然也在其列。笔试考试如期在北师大举行,参加笔试的大约有1000来人,整栋教学楼都被用作了考场。考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职业能力测试,和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能力测试的题型一样,我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因此这部分题目做得还比较顺手,但是45分钟之内要做80道题目,我没能做完,这也和公务员考试的情形相同。第二部分是英汉互译。英译汉部分是关于改革开放后投资领域开放的问题,相对容易,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单词我不认识,我想对其他人来说就更容易了。汉译英则是关于高新技术与信息全球化的,这部分我本来打算放弃了,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翻译,很多单词我都不记得,而且还有一些语法不太会。做完第三部分之后,我发现还有半个多小时的剩余时间,我想如果我放弃这道题目肯定就没有任何希望了,反正有的是时间,我能翻译多少算多少吧。我尽最大的努力逐字逐句地翻译,到最后,竟然差不多全部都翻译出来了,尽管可能有很多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第三部分的写作类似于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关于如何解决助学贷款面临贷款者的信用危机,只要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这道题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笔试结束大约一周后,工行的网站上就公布了面试名单。和我一起参加笔试的另外3个同班同学中,有一个和我一起进入了面试。我能够通过笔试进入面试,完全是我没有料到的,因为我自我感觉笔试成绩不会很理想,尤其是那道翻译题。不过既然得到这个面试机会,我就要好好把握。
    
     工行的面试持续进行了三天,我的面试安排在第二天下午。同一个时间段的面试者在等候室一个一个被叫到另外的面试考场进行面试。每个人面试时间大约10多分钟,从面试考场回来的人大都脸色凝重,有人问感觉如何,只见一个个直摇头。
    
     终于轮到我了,我被带领到面试考场,在外面稍候了一下,然后进入考场。一张呈长条形的桌子一侧,六七个面试官并列而坐,桌子的另一侧放着一把椅子,那便是应试者的座位了。这种布局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距离感和紧张感,我想也许是他们故意布置成这样来考验求职者的心理素质吧。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其中一位面试官就开始发问:“你如何看待我国的计划生育制度?”我本想简短回顾一下这项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再作评价,但是我还没有陈述完毕就被面试官打断:“有人现在主张有博士学历的人可以生育两个孩子,你怎么看?”这种局面是我始料未及的,我的思路也感觉被扰乱了。我尽量使自己保持镇定,尽量把问题回答得全面,不留漏洞。紧接着,面试官就我的专业提问:“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现在重新修订计划生育政策,你将主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我回答首先要考虑我国现实的国情——人口总量大、分布不均衡、人口素质亟待提高、地区差异明显等等,其次要考虑主张具有博士学历可生育二胎的人群的利益主张和要求。面试官再次打断我的陈述:“那按照你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农民、文盲都不允许生育小孩?”我立即补充说,制定一项政策当然必须考虑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其实,我的回答里面并没有包含按照学历高低决定生育子女个数的逻辑,面试官明显强词夺理,但是我只能当这是在考验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整个面试过程的提问都是一个紧接着一个,节奏非常紧凑,气氛也略显紧张,几乎所有的提问都非常具有挑战性。有一个面试官说:“在座的所有面试官里面只有我是人事处的,就你的面试表现来看,我决定不录取你。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让你说服我,使我改变这个决定。”听到这番话,我当时都有一种快要崩溃的感觉了,我想面试还没有结束就宣布我被淘汰出局,太打击我了吧?不过我很快就冷静下来,我明白这恐怕是面试官在挑战我承受压力的极限吧。我从自己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动手能力等方面阐述自己拥有的优势,努力使面试官相信我是所应聘职位的合适人选。最后是英语面试,由专门的一个考官提问。我大致明白了提问是关于亚瑟王(king arthur)的,但没有听懂考官最后提出的问题,我只好跟他讲明了我的个人情况,最后来一句“pardon please”。遗憾的是,在他重复一遍之后,我仍然没能听懂提问。那时候,我真的有种找个地洞钻下去的冲动了。后来,面试官就随便问了两个极其简单的问题。
    
     走出面试考场,感觉腿都软了。我想我的工行之旅到此可以画上句号了,尽管我最终没能进入第二轮面试,不过这次面试,在我整个的求职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能够获得笔试机会,我已觉得十分幸运;能通过笔试进入面试,我更加觉得是幸运中的万幸。
    
     柳暗花明
    
     时间就在投递简历、等待面试通知、参加面试这样的日子中溜走,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细数起来,我一共只参加过四家单位的面试,和一些“面霸”级人物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
    
     新的学期开始,我继续征战在求职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对任何一个可能的招聘机会,我都不轻易放过。那时候,我几乎是一种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我曾经一天参加过两场大型招聘会,跟赶集似的,从一个招聘会场馆出来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另一个;我也有过一场招聘会没有投出一份简历的悲惨经历,只可惜浪费了门票费,并在心里对招聘会的组织者唯利是图的行径感到愤愤不平。
    
     早春的3月,沉睡了一整个冬天的北京开始苏醒过来,逐渐显露出春天的气息,柳条开始抽出细小的嫩芽,迎春花的花蕾逐渐膨大,含苞欲放。我的求职之路也终于柳暗花明,出现了一丝转机。3月中旬前后约半个月时间里,我前后参加了10多次面试、笔试,有一天下午我曾收到过4个面试和1个笔试通知,被室友认为是人品的大爆发,在bbs上发文庆贺。
    
     这些面试中间,给我留有深刻印象的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面试。我通过调剂报名获得了这次面试机会,我一个同班同学也获得了这个面试机会。面试之前,我们共同研究了该单位的地理位置、乘车路线。面试当天早上,我们乘车到了离面试单位最近的车站,下车后发现在地图上标示的名叫“安儿胡同”的地方早已变成一大片工地,我们无法按照原来设计的路线到达目的地。我们便询问了路边一个晨练散步的路人,结果他也不知道怎么走。我们只好自己边走边探路,不断地找人询问,结果仍然无人知晓路线。眼看快到面试时间了,我们只好打电话过去询问,结果接电话的人一口浓厚的山东口音,我很费力才能勉强听懂他的话。我向他描述了我们所处的位置,但他也说不知道该怎么走,最后,我们只好继续一边询问一边寻找。我们几乎走遍了方圆一平方公里之内所有的小巷,问了不下10个当地居民,没有一个人知晓安儿胡同和这家单位。我们进行了几乎是地毯式的搜索,最后发现居然走到了离我们下车处不远的地方,原来我们从起点回到了起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们终于在一片拆迁的瓦砾和废墟中间,找到了面试单位所在——仅仅比一座四合院大不了多少的院子,门口没有悬挂单位名称。
    
     这时已经过了规定的面试时间,我们被顺延到上午面试名单的最后,因此等候了近两个小时。面试当中,面试官问我如何评价北大的学生,我听出来这里面的潜台同:“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认为北大的学生自由散漫、浮躁、眼高手低等等,你如何看待?”作为一个求职者,而且我身上正戴着北大学生这个光环,我当然要为北大学生,也为我自己进行辩护了。更何况事实上面试官所暗指的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有时甚至是一种偏见。面试结束后我得知,原来同学在面试的时候也被问到同一个问题。看来有时候北大这个光环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啊。
    
     回学校的途中,我们接到电话,让第二天去参加笔试。经过了上午的面试经历,我和同学决定放弃这个机会了。
    
     尘埃落定
    
     我最终选择了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应该说具有一点偶然性色彩。
    
     这学期开学后,北京市政府机关公务员的招聘工作全面启动。在上个学期,已有些单位陆续发布了招聘信息。我选择了大约四五个符合招聘条件的职位并投递了简历。拿到北京市公务员的资格证,我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了。西城区和宣武区的公务员考试报名同一天进行,其中西城区政府研究室招聘政治、社会等专业硕士研究生,我心中窃喜,这个职位不是给我量身定做的吗?等我耐心地排队到招聘展台前,招聘人员告诉我:“其实我们是要招聘党史、党建专业的。”这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泄气了,既然专业不符合,我还是不要耽误其他人的时间了吧,于是我便赶往宣武区的招聘现场。这一次更受打击,工作人员说:“我们以前没有过类似的招聘经验,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报名。因为我们没有户口指标,所以只能招聘北京生源的毕业生。”北京生源这道门槛,让我等外地生源只有望而却步了。
    
     北京市教委的招聘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年前我打电话询问有关招聘情况的时候,得知市教委将在3月份进行现场报名。市教委的报名现场人头攒动,被挤了个水泄不通。报考人数如此之多,估计也是招聘单位始料未及的,后来市教委把原定于教委的考场临时变更到首都体育学院。市教委的专业测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考生都做的,另一部分则是因每个招聘职位而异。我大致数了一下,和我报考同一个职位的考生超过100人。专业测试结束后,我自我感觉还不错,我想至少应该有希望进入面试吧。
    
     大约一个星期之后,我接到了市教委的面试通知,这个消息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在100多人中间杀出重围进入面试,毕竟不是一件易事,这也增长了我不少的信心。在等待面试的时候,我得知面试录取比例为1∶8,心想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有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啊。工作人员宣读了面试顺序之后,介绍了面试程序:每人两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随机抽取一个问题,用四分钟时间回答。
    
     面试考场设在一个会议室,一个长条形的会议桌两侧坐满了面试官,在会议桌的一端,是求职者的位置。我坐定后,用余光扫视了一下整个面试考场,面试官估摸有20人之多。还好,经历过工行那次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的面试之后,面对这种阵势,我已经不再感到很紧张了。我只要当大部分的面试官都不存在,眼光集中在主考官,用心回答主考官的提问就是了。自我介绍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介绍,而是主考官提出一些要点,在介绍中把这些要点信息陈述清楚。开始陈述的时候,我看见另一个考官按下了计时器,在面试中如此严格限定时间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两分钟的时间并不长,要在我的回答中囊括考官提到的要点信息,我必须加快语速。回答完问题,我发现计时器还没有响起。第二个问题由我随机抽取,我抽到的问题相对容易,在工作与家庭聚会冲突时如何处理。我回答完这个问题,还有一些剩余时间,主考官便问了我的毕业论文题目以及有没有社会调查的经历。面试完毕,我对自己面试的表现没有太大把握,因为时间太短了,我能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
    
     在等待市教委面试结果的过程中,我收到了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面试通知,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我几乎都快忘记了曾经投过这样一份简历了。和我安排在同一时间段面试的人一共有5个,可能因为交通拥堵的原因,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在规定时间到达面试地点。工作人员拿来两张扑克牌让我们抽签决定面试顺序,让人感到有些忍俊不禁。我抽到了第一号,面试考场依然是长条形的会议桌一侧并列坐着五六个面试官,另一侧中间是应试者的座位。坐在中间的主考官介绍了面试的大致程序,然后开始提问。面试问题和时政结合紧密,这似乎是政府机关面试的一大特色。面试当中有两个问题令我至今铭记在心:“你认为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让你负责制定我市国土系统人力资源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这两个问题绝不是我在几分钟之内就能阐述清楚的,完全需要用一篇论文的篇幅才可能分析透彻。我只好选取我认为最重要的要点,简明扼要地回答了考官的提问。面试问题总共有10来个,面试结束出来,我看了一下表,整个面试持续35分钟,这是我所有的面试中时间最长的一次。
    
     市教委面试结束大约一个星期之后,我接到让我和用人处室领导面谈的通知。这次面谈主要是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因为面试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能够获得的信息量毕竟有限。能够通过竞争激烈的笔试、面试程序进入面谈,我预感到自己离求职的最后胜利越来越近了。
    
     4月初,市教委通知我去实习,此时,最终录用结果还没有出来,所以尽管我的毕业论文还没有最后完成,我也不得不暂时放下其他工作,先到市教委实习。我所在处室的副处长向我解释了实习的目的: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给我留有选择的余地。我实习的处室出于工作需要订阅了大量的报刊,还有大量的藏书,对比较喜欢阅读的我来说,这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周围同事的相处也非常融洽,下级称呼上级一般都为“老师”,而不是行政职务,这样感觉相互之间距离比较贴近。
    
     在市教委实习期间,国土局的面试结果也公布了,我顺利通过,这对我来说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因为当初面试的自我感觉并不是很好。此后,我参加了国土局的心理测试,这在我所有应聘过的单位中是独一无二的,看来现在政府部门的招聘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化了。
    
     在市教委实习结束时,国土局已经通知我体检了,招聘程序走在了市教委的前面。实习结束时,处室的副处长找我谈话,对我实习的表现表示非常满意,并问我关于实习的一些感受。老实说,我对工作环境、氛围等方面也比较满意。此时国土局也没有发出最终的录用通知,因为体检结果出来后,招聘程序还有一个公示的过程。
    
     至此,我必须开始考虑在这两个求职意向之间进行选择了。这两个职位的待遇方面基本一样,这增加了我取舍的难度。通过多方打听、请教和分析,我的偏好逐渐向国土局发生了倾斜。而最终促使我决定选择国土局的直接因素竟然是400多块体检费:在国土局录用公示阶段,市教委通知我体检,这两家单位体检安排在同一个医院,体检费用都由我自己垫付,而后报销。如果我再去体检一次,就意味着我要“浪费”400多块钱,因为我最终只能选择一个单位,被我回绝的单位是不可能报销体检费的,而这笔体检费对我来说还是个不小的数目。既然我的选择偏好已经发生倾斜,所以,在我和国土局签订三方协议次日,我专程到市教委一趟,非常委婉地回绝了。尽管我最终没有选择它,但是它给了我这次选择的机会,相关的工作人员为我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我没有理由不感谢它。
    
     我的求职马拉松到此终于跑到终点,画上了一个自认为还算圆满的句号。回想这大半年的求职经历,其实波澜不惊。因为我本不是什么“大牛”,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北大人,所以我的求职经历也很平凡。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凡的,所以,我如果能够以自己平凡的经历给后来者留下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那么我就能感到非常欣慰了。
    
    
    
    



求职指南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求职指南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