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次跳槽体验
一个大专生,用了六年时间,让自己从一般职员成了老总,完成了自我修炼的过程。看似偶然,其实中间蕴含着必然。
我是一个大专生,用了六年时间,让自己从一般职员成了老总,完成了自我修炼的过程。我想我的经历,对于想谋取企业中层以上职位的低学历者和只有一点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能够有一些借鉴……
每个公司都缺人
我是一个大专生,在硕士、博士、mba满街跑的年代,我的竞争力在哪里?我怎么才能超越他们?难道我也只能选择和他们一样再用几年时间去拿个大本、硕士学位吗?
我不甘心!
毕业后,我疯狂地投了许多简历,大多如石沉大海。一次偶然,我在北京的表哥知道了我的境况,要我去北京发展。表哥的一句话印入了我的脑海:“每个公司都缺人,关键你要进入人家的视野。”
在表哥的帮助下,我结合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了网络公司,那时候正是网络热潮。抱着一大堆招聘材料,表哥帮我分析哪些公司适合我,应该从哪个角度去打动他们。按照表哥的要求,我选定了5家公司,在网上搜集了他们大量的资料,然后和表哥进行分析。有些公司没有资料,就找同类的公司进行分析。在和表哥的不断碰撞中,我对这5家公司的行业情况和优劣势基本搞得很清楚,而且表哥还要求我对着镜子进行演讲。
我有针对性地制作了五份简历投递了出去,只有一家公司给了回复,要求我周日过去面试。但是这家网络公司要求有2年行业背景,3年从业经验,这些我都没有。表哥给我打气,说就让我按照自己的表现去发挥,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失败了再来。
面试官是hr总监,一位很严肃的中年男子。面试时我状态不太理想,10分钟自我介绍结束后,脑袋发懵,不断流汗,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在家里的演练全派不上用场。结果不用说,他做了个送客的手势道:“谢谢!下一个。”正在这时门外进来一位中等个子的男子,他走到hr总监身边问:“今天招聘情况怎么样?”我一看正是公司张总经经理——他的照片曾在网络上见过。
反正出局了,不如一搏!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起身对着张总大声道:“张总您好。贵公司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这几句话顿时把张总吸引住了,他手一指道:“你来我办公室。”然后转过头对着hr总监说:“你也过来。”
“什么意思?你把话说清楚!”一走进张总办公室,张总就问我。我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自己这几天对于网络行业的意见全都说了出来:“现在网络业泡沫崩盘的可能性很大,公司摊子铺的太大,如果遭遇行业性风险,公司的现金流将会有断流的危险。”我缓了口气,接着说:“最近我天天看你们的网站,至少发现了5个严重的问题。首先是网站定位不清,内容一应俱全,像个大杂烩,没有自身特色……”张总开始不以为然,渐渐地眉头皱得越来越紧。
hr总监几次想打断我,都被张总制止了。问题谈完了,张总问:“你认为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我说:“如果做综合性门户网站,我们没有和新浪、网易、搜狐这3大门户网站竞争的优势。既然这样,我们还不如做有特色的专业网站……”张总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走出大厦我才发觉自己的衬衣全湿了,腿都有些发软。
一周后我被正式录用,职位不是市场部的职员而是总经理助理。
感悟:没有不缺人的公司,只有不适合公司的人才。我不敢说自己是人才,至少我抓住了机会,做足了功课。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让公司认可你的价值
在这家网络公司一干就是三年,期间经历了网络公司泡沫的崩溃,经历了发不出薪水的窘迫,但也是我毕业后最大的磨练场,让我知道了一个公司如何运作,知道了管理的细节多么重要。
2002年底,我离开了这家网络公司。正好我一直倾慕的一家管理顾问公司招聘市场总监,我就投出了简历。一周后接到电话:“元旦期间王董事长会来北京,他想约你谈一谈,就约在元旦上午10点。”
职位要求必须具备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和mba学历,我并不符合,但在面试前我还是收集了大量资料,做足了“功课”。
2003年元旦上午10点,我准时来到位于中关村附近的该公司北京分公司。东拉西扯中,王董事长突然问:“我在招聘条件里可是写了:需要国内重点大学mba或营销专业硕士毕业,还要有营销3年的实操经验。你这两项都不符合,怎样就敢应聘这个职位了呢?”
我不慌不忙地说:“公司面临3大问题,而我对此非常清楚!”王董事长非常惊讶。我说:“现在国内麦肯锡都做的很好,他们的单子很难抢过来。国内的咨询公司大都是小作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咨询公司好比是医院,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壮大,他们越来越需要进入医院进行整体治疗。虽然您联合了几大专家聚在一起想开医院,但现在这个医院内部却存在极大问题。不但没有实现1+1〉2的情况,反而形成了彼此的资源消耗状态……”
王董事长拍了一下桌子道:“我也正在思考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吗?”针对这些问题,我逐条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拿出事先写好的策划书交给马总:“报告里有更详细的分析。”
午餐时,王董事长提出:“你的分析和建议不错,明天就来公司上班吧。”第二天,也就是1月2日,我去王董事长那里上班。3个月试用期过后,我被任命为事业部的副总经理。
感悟:这次的成功在于我能够以公司内部人的态度,设身处地不但为公司找出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突出了自己的独特价值,避开了自己学历低的弱势。
为自己工作
进入这家咨询公司后,我才意识到管理的困难。公司由四块主要业务构成,这四块业务也是公司四大专家的强项。虽然都在一个公司里面,可大家的心里都打着小九九,形成了四股势力。虽然王董事长想改变现状,却也无能为力。
马上又到一年了,春节前我正在做着工作,手机铃响了。一个猎头打来电话,想约我和一个老总聊聊。面对现在公司的复杂形势,我对他的建议有了点兴趣。
对方是一个跨国集团的中国区总裁,他邀我加盟他们集团组建一家新的公司,由我做新公司总裁。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选择我?”他和猎头相视一笑,说:“我们请人调查了你的情况,全部属实。我选择你有三点理由:一是你虽然是大专学历,但是你工作认真踏实,在圈子里面口碑极好;二是你的学习能力很强,我看过你做的一些方案,非常好,这决不是一个大专生能够做出来的;三是你在这家咨询公司的表现尤其优异,很多被你服务过的客户都交口称赞,说你值得交往。我们集团的企业文化是只要你人品好,做人成功,我们就愿意培养和合作。能力可以学习,但品德是学不来的。”
春节后,我在这家新公司上班了。
感悟: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工作。你工作得好,周围的人就会给你评价。如果你混日子,他们也会给你评价。他们的评价全是自己留给他们的印象形成的。现在的社会,不在于谁比谁更聪明,而是谁比谁做人更到位。我想这就是我一直顺利的关键所在吧!
我是一个大专生,用了六年时间,让自己从一般职员成了老总,完成了自我修炼的过程。我想我的经历,对于想谋取企业中层以上职位的低学历者和只有一点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能够有一些借鉴……
每个公司都缺人
我是一个大专生,在硕士、博士、mba满街跑的年代,我的竞争力在哪里?我怎么才能超越他们?难道我也只能选择和他们一样再用几年时间去拿个大本、硕士学位吗?
我不甘心!
毕业后,我疯狂地投了许多简历,大多如石沉大海。一次偶然,我在北京的表哥知道了我的境况,要我去北京发展。表哥的一句话印入了我的脑海:“每个公司都缺人,关键你要进入人家的视野。”
在表哥的帮助下,我结合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了网络公司,那时候正是网络热潮。抱着一大堆招聘材料,表哥帮我分析哪些公司适合我,应该从哪个角度去打动他们。按照表哥的要求,我选定了5家公司,在网上搜集了他们大量的资料,然后和表哥进行分析。有些公司没有资料,就找同类的公司进行分析。在和表哥的不断碰撞中,我对这5家公司的行业情况和优劣势基本搞得很清楚,而且表哥还要求我对着镜子进行演讲。
我有针对性地制作了五份简历投递了出去,只有一家公司给了回复,要求我周日过去面试。但是这家网络公司要求有2年行业背景,3年从业经验,这些我都没有。表哥给我打气,说就让我按照自己的表现去发挥,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失败了再来。
面试官是hr总监,一位很严肃的中年男子。面试时我状态不太理想,10分钟自我介绍结束后,脑袋发懵,不断流汗,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在家里的演练全派不上用场。结果不用说,他做了个送客的手势道:“谢谢!下一个。”正在这时门外进来一位中等个子的男子,他走到hr总监身边问:“今天招聘情况怎么样?”我一看正是公司张总经经理——他的照片曾在网络上见过。
反正出局了,不如一搏!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起身对着张总大声道:“张总您好。贵公司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这几句话顿时把张总吸引住了,他手一指道:“你来我办公室。”然后转过头对着hr总监说:“你也过来。”
“什么意思?你把话说清楚!”一走进张总办公室,张总就问我。我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自己这几天对于网络行业的意见全都说了出来:“现在网络业泡沫崩盘的可能性很大,公司摊子铺的太大,如果遭遇行业性风险,公司的现金流将会有断流的危险。”我缓了口气,接着说:“最近我天天看你们的网站,至少发现了5个严重的问题。首先是网站定位不清,内容一应俱全,像个大杂烩,没有自身特色……”张总开始不以为然,渐渐地眉头皱得越来越紧。
hr总监几次想打断我,都被张总制止了。问题谈完了,张总问:“你认为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我说:“如果做综合性门户网站,我们没有和新浪、网易、搜狐这3大门户网站竞争的优势。既然这样,我们还不如做有特色的专业网站……”张总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走出大厦我才发觉自己的衬衣全湿了,腿都有些发软。
一周后我被正式录用,职位不是市场部的职员而是总经理助理。
感悟:没有不缺人的公司,只有不适合公司的人才。我不敢说自己是人才,至少我抓住了机会,做足了功课。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让公司认可你的价值
在这家网络公司一干就是三年,期间经历了网络公司泡沫的崩溃,经历了发不出薪水的窘迫,但也是我毕业后最大的磨练场,让我知道了一个公司如何运作,知道了管理的细节多么重要。
2002年底,我离开了这家网络公司。正好我一直倾慕的一家管理顾问公司招聘市场总监,我就投出了简历。一周后接到电话:“元旦期间王董事长会来北京,他想约你谈一谈,就约在元旦上午10点。”
职位要求必须具备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和mba学历,我并不符合,但在面试前我还是收集了大量资料,做足了“功课”。
2003年元旦上午10点,我准时来到位于中关村附近的该公司北京分公司。东拉西扯中,王董事长突然问:“我在招聘条件里可是写了:需要国内重点大学mba或营销专业硕士毕业,还要有营销3年的实操经验。你这两项都不符合,怎样就敢应聘这个职位了呢?”
我不慌不忙地说:“公司面临3大问题,而我对此非常清楚!”王董事长非常惊讶。我说:“现在国内麦肯锡都做的很好,他们的单子很难抢过来。国内的咨询公司大都是小作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咨询公司好比是医院,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壮大,他们越来越需要进入医院进行整体治疗。虽然您联合了几大专家聚在一起想开医院,但现在这个医院内部却存在极大问题。不但没有实现1+1〉2的情况,反而形成了彼此的资源消耗状态……”
王董事长拍了一下桌子道:“我也正在思考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吗?”针对这些问题,我逐条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拿出事先写好的策划书交给马总:“报告里有更详细的分析。”
午餐时,王董事长提出:“你的分析和建议不错,明天就来公司上班吧。”第二天,也就是1月2日,我去王董事长那里上班。3个月试用期过后,我被任命为事业部的副总经理。
感悟:这次的成功在于我能够以公司内部人的态度,设身处地不但为公司找出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突出了自己的独特价值,避开了自己学历低的弱势。
为自己工作
进入这家咨询公司后,我才意识到管理的困难。公司由四块主要业务构成,这四块业务也是公司四大专家的强项。虽然都在一个公司里面,可大家的心里都打着小九九,形成了四股势力。虽然王董事长想改变现状,却也无能为力。
马上又到一年了,春节前我正在做着工作,手机铃响了。一个猎头打来电话,想约我和一个老总聊聊。面对现在公司的复杂形势,我对他的建议有了点兴趣。
对方是一个跨国集团的中国区总裁,他邀我加盟他们集团组建一家新的公司,由我做新公司总裁。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选择我?”他和猎头相视一笑,说:“我们请人调查了你的情况,全部属实。我选择你有三点理由:一是你虽然是大专学历,但是你工作认真踏实,在圈子里面口碑极好;二是你的学习能力很强,我看过你做的一些方案,非常好,这决不是一个大专生能够做出来的;三是你在这家咨询公司的表现尤其优异,很多被你服务过的客户都交口称赞,说你值得交往。我们集团的企业文化是只要你人品好,做人成功,我们就愿意培养和合作。能力可以学习,但品德是学不来的。”
春节后,我在这家新公司上班了。
感悟: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工作。你工作得好,周围的人就会给你评价。如果你混日子,他们也会给你评价。他们的评价全是自己留给他们的印象形成的。现在的社会,不在于谁比谁更聪明,而是谁比谁做人更到位。我想这就是我一直顺利的关键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