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失败血症:经济发展最大障碍
——河南省郑州市企业信用状况调查
近期,有关部门对郑州市107家企业进行了信用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信用总体状况与过去比较有所改进,但企业信用缺失问题依然存在。信用缺失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根治"信用缺失败血症"、提高企业信用已成当务之急。
我国企业信用情况堪忧
这次调查的107家企业,涉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经济类型、不同的规模,其中:工业企业54家,建筑业16家,交通运输、仓储业8家,零售贸易餐饮业13家,房地产业8家,社会服务业8家。这107家企业中大型企业48家,中型企业44家,小型企业15家。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在信用缺失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拖欠造成"三角债"、"多头债"。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资金拖欠"的认同率达86.9%。这些企业认为,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增加了交易成本,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第二,披露虚假信息、数据,假冒伪劣产品制售猖獗。"披露虚假信息、数据"是企业信用缺失存在的第二大问题,企业对此认同率为55.1%。郑州市统计局姚芸来局长认为,目前,企业做假账,披露虚假财务数据,统计数据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同时,有关部门执法不严、部分企业家素质不高,导致这一现象的进一步恶化,损害了整个郑州地区的整体形象。另外,企业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深恶痛绝,认同率达51.4%,位居第三位。
第三,违约合同欺诈、质量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信用问题不容忽视。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企业家们对当前较为普遍的违约合同欺诈、虚假广告、质量欺诈、拖欠税和贷款、价格欺诈等现象反应强烈,认同率分别为50.50%、45.80%、40.20%、29%、21.50%。
第四,部分行业信用缺失较为突出。调查表明,不同的行业整体信用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主要集中在:一是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行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突出的问题是偷工减料、违约现象和拖欠资金。
二是与人民生命紧密相连的行业--医药制造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突出的问题是虚假广告、价格欺诈和质量欺诈。
相比较而言,信用较好的企业首先是金融业,其次是邮电通信业,第三是电力、煤气、水生产和供应业。
第五,资信评估不容乐观。调查显示,郑州市企业已参加资信评估的达53.3%,其中没有达到a级以上的企业占51.5%,aaa级仅占18.7%,还有近1/2的企业尚未参加资信评估。这表明相当数量的企业对树立企业资信形象还仅停留在理性认识上,没有落实到积极参与、自觉规范的实践中来。
第六,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较为薄弱。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67.3%的企业从未参加过"企业信用管理"的学习或研讨,70.1%的企业根本没有建立信用管理的有关办法或制度,87.9%的企业没有成立独立的管理部门,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全国知名企业。
调查问卷显示,某大型公司的负责人至今没有参加过"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学习或研讨。企业没有建立信用管理的有关办法或制度,也没有建立信用管理的有关办法或制度,也没有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遇到与信用有关的问题时,一般由营销部门负责处理。虽然在业务往来中,这家企业非常注重对方的信用情况,但没有科学的衡量评判标准,主要靠"与本企业交往的历史情况"、"资信等级"和"企业规模和实力大小"等依据来判断客户的信用。
在有关部门所调查的107家企业中,有58.9%的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郑州市企业信用总体一般,认为很好、较好的占15%,认为较差、很差的占26.1%。与过去相比,认为有所改进的占76.6%,无改进的占15.9%。以上数据表明,郑州市的信用环境虽有所改进,但离企业家心目中的诚信社会仍有一定距离。
信用缺失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唐有功分析认为,信用缺失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我国企业存在的信用问题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他说,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转型过来的,商品经济发展处于初始阶段,整体水平较低,资本不发达,市场动作不规范,信用观念和信用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一些企业在追求赢利的过程中不择手段,不按道德标准和市场规律行事。由于市场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中国的市场空间又相当大,从而使一些违规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可以存活。
有关专家和部分企业界人士就打造信用制度体系、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政府应建立专门的信用评价机构,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明确的评价内容、规范的等级标准来准确反映企业信用动态。同时还应该建立企业信用查询服务体系,逐步实现部门间和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河南省油脂公司、郑州龙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83.2%的企业认为"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对信用缺失的企业及其经营者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是健全信用体系的首要措施。他们认为,只有让失信者懂得不讲信用是要付出代价的,才能真正避免守信者吃亏和违诺者占便宜事件的一再发生。
--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舆论监督。信用评价机构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公布企业的信用记录,使失信者的失信记录很方便地在社会上传播,真正做到制度上完善、法律上约束、舆论上监督,使"诚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建立科学信用制度。国内外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企业内部加强信用管理,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前提和基矗企业要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对本企业的经营交易过程进行全程信用管理,尽量减少因授信不当导致违约造成的损失,并形成一个对失信企业的市场约束机制。如郑州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没有信用管理职能部门,也没有建立信用管理的有关办法和制度,在与客户的交往中,"凭感觉,先将产品推销出去再说",结果企业应收的账款不能按期收到,应付的账款不能按期付出,银行贷款不能按期偿还,至今企业的信用等级仍为b级,影响了企业的对外交往。
被调查的绝大部分企业呼吁,信用道德的确立和信用制度的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要强化信用道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倡导"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道德风尚,推崇诚信经营的理念,使诚信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为,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