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从“风暴”到常态
11月1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第6号审计结果公告,其中工行涉案69亿元“问题资金”曝光,国土资源部截留挪用6000余万元专项资金也浮出水面(见昨日《钱江晚报》)。这些审计数字再次令人警醒的时候,也有令人宽慰的一面:曾被称为“风暴”的国家审计,并不是一场运动,而显现出原来的面目,成为了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一种常态。
今年年中阶段的审计报告引发的反应被称为“审计风暴”,给民众以信任感的同时,也使人们对“运动”的记忆浮现出来。审计会不会成为一场轰轰烈烈但却来去匆匆的“运动”?审计署6号审计结果公布可以说解答了民众这样的疑惑。
而体现审计成为常态的,还有被审计单位和部门对于审计结果的反应。几乎就在被曝光的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向审计署提交了《关于落实审计建议加强内部整改情况的报告》。而在此前年中的审计工作中,有关问题部委并不愿意正面面对问题,而采取了各种辩拒的策略。工商银行的反应,表明经过一场疾风骤雨式的审计风暴,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工作有了更多接受和配合。
对于政府部门的审计,也更多地同提高公共财政的效率联系起来。以此次审计结果中的国土资源部为例,其中不乏为下属单位违规拨款、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等,这些都关系到公共财政在具体使用、运行当中的监督。审计无疑也是反腐败的重要一环,但就其实际的情形来看,对于公共财政使用情况的监督是一个最主要的方面。
审计工作成为常态,至少是对公共财政的运行结果作了有效的监督,民众也将借此了解公共财政的运行。这对于提高公共财政效率,杜绝违规、暗箱操作,提高政府信誉等来说,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