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片面重型化有危险
以“重化工”为主导的重型化经济增长会给中国带来危险。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对快速增长的国内经济提出的一项警告。
吴敬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过去几年,他的每一个观点几乎都会在国内引起反响,相信此观点也不例外。
ad_dst = 0;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今年以来,抑制过热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关键词,而导致过热的正是钢铁、建材等重工业的过度投资。在这个背景下,吴敬琏在岁末的这篇文章可以看做是对中央2004年宏观调控的一次有益建言。
昨天,吴敬琏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上发表署名文章。在题目为《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谨防结构调整中出现片面追求重型化的倾向》几千字的长文中,吴敬琏呼吁:“重型化”的快跑将使中国遭遇能源危机。
中国经济已出现
片面重型化苗头
事实上,自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出现明显的“重型化”特征。
此前的“第七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世锦曾对“重化工”的作用进行积极描述,认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房产、汽车、基建行业为主导,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行业为支撑,已经进入一个“可持续性较强的重化工发展阶段”。
但吴敬琏的观点却和刘世锦恰恰相反。
他说,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在现阶段的中国出现得不合时宜。吴敬琏举例说:深圳是信息中心,但也要搞汽车和化工工业;浙江发展最好的是中小企业,但现在“从上到下都提出要向重型方向转化”。
工业重型化是
能源吃紧的祸首
现在虽然是11月,但中国的石油进口已经逼近一亿吨了。面对石油与电力的极度缺乏,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粗放型增长不会长期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相反,只会引起全国性的能源损耗。
这不能不提到去年很红的霍夫曼理论,吴敬琏在这篇文章里称,这个主张发展重化工业的19世纪时期的粗放增长型理论并不适合中国。
在吴敬琏看来,连中小企业一枝独秀的浙江省都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近年浙江努力向重工业转型,资源已出现严重短缺,去年开始已普遍拉闸限电,现在是开四天停三天”。
此前,业界一度对于中国的二度重化工业走向抱以喝彩,但吴敬琏给他们泼了冷水:这不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是各地政府调节的结果。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重化工业快速膨胀直接烧热了中国经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热发展,引起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行业的高速跟进,最终带来电力、煤炭、石油等资源的严重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