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创业之家”的故事
7月20日晚11时,宁波市长丰社区62幢居民楼里的灯一盏盏灭了,只有一楼江源商行送货站那盏灯仍亮着。城郊一位李老太打来电话,说晚上闷热睡不着,能不能送台电扇来?送货员吴建龙连忙背起台扇,送货去了。
深夜12时,送货站民工出身的店主吴应高一边等小吴回来,一边整理货架。9年前他从庆元到宁波打工,就是从送货员干起,直到去年在众人的支持下当起了送货站店主。他对送货民工非常关心体贴:“送货工作不仅艰苦,而且利很薄:送一双筷子赚2分钱,送一双鞋垫赚1角钱……不管有多晚,我都会在站里等他们回来。”
一双鞋垫成就事业
“当了7年送货员,要是没有一双鞋垫,我就没有今天。”拿出一双“包不臭”鞋垫,吴应高自豪地对记者说。
吴应高出生于庆元县。9年前,经老乡介绍他到了宁波,起初在香菇公司当送货员兼打包工,两年后跳槽到食品公司为超市送起了食品。2001年,他升为业务员,工资也从400元升至1000多元。前年,他为公司总共操作了500万元的送货生意,同伴们对他说:“你出去干吧,我们帮助你。”然而,尽管有送货网络,但缺乏资金。
这时,龙泉有家企业生产的鞋垫要打开宁波市场,老板找到他:“你办个送货站,开办费由我们出。你有网络,我有货,会成功的。”
凭着价值20万元的鞋垫和4000元资金,他办起江源商行送货站。然而,产品要打进超市谈何容易。5位送货员为了打进当地的四海超市,每人跑了5趟。最后,他亲自出马,向超市店主讲了民工创业的艰难,感动了对方。就是这样,他靠一双鞋垫打进了宁波市200多家超市。
满怀热忱忙送货
送货工作,只要有电话,就得随时外出。有天,他骑摩托车从宁波到余姚、慈溪往返,在雪地里竟跑了260多公里路程,冻伤了手指和脸。但在他的带领下,送货站培养出了一批受居民欢迎的送货员。
前些日子高温,东恩社区徐老师打来求助电话,高考期间,学生宿舍急需60台电风扇,但超市里已断货,希望小吴帮忙。结果,第二天早上6时,小吴和伙伴们就把电风扇送到徐老师家。望着5位汗流浃背的送货员,徐老师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江源送货”这块民工创造的品牌,在宁波百姓中很有影响。
前几天下午3时,余姚华联超市打来电话,要求4时前把280片沙发垫送到客户手中。从宁波到余姚开车要一小时,加上这批货在仓库里,连条码也没贴,时间实在太紧了。但小吴说:“天下事,难不倒民工。”他花200元钱包来“面的”,还动员送货员参加贴条码。结果,货送到余姚时,正好4点钟。听说他们是从宁波送货来的,客户连连称奇。这笔生意尽管未赚到一分钱,但小吴说:“答应超市的事,就必须做到,这是金钱买不来的信誉。”
送货站成了“民工创业之家”
办在社区的江源商行送货站,其实是民工的创业之家,连送货用的“跃进”车也是大家凑钱买的。老家的村民纷纷出山投靠他,而他总是来者不拒,热情接待远道而来的乡亲们。
许多村民一到宁波,便“窝”在站里不走了。吴应高干脆腾出床来让村民睡,自己与妻子打地铺,并嘱托妻子:你每天要多做一点饭,让乡亲们别在我家饿着。妻子说,他是把送货站办成民工接待站了。
民工郑荣就是这样来到送货站的。他告诉记者,吴哥真是全体村民的管家。没饭钱的,他给饭钱;没工作的,他帮助找工作。尽管走到今天,他没赚到多少钱,但为了同村兄弟,责任却是尽到了。
“他每天和我们一起送货,根本不像老板。”民工吴先振告诉记者,当初到宁波找不到工作时,也是吴应高留下了他。开始,他们一同住贮藏室,风餐露宿。如今尽管辛苦,但有了工作和住房,大家心情都很舒畅。送货站很简陋,但吴应高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的理想是要把送货网络做大做强,让更多进城的民工,都能发展起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