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实现银行平稳经营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10年以来,我国金融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服务为主体、其他相关金融服务为补充的、相对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业体系。这样一个体系对于促进宏观经济的有效运行和提高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金融市场承诺时间日益逼近的背景下,探讨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相关的对策和举措,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进入到一定阶段之后,金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其作为中间投入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促进作用来实现,而不是单靠其自身创造的增加值来体现。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有用的结论,也是我们在描述和评价金融的客观作用时应该密切关注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呈加速之势,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金融服务业在总体规模、内部结构、效率和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
赵海宽 男,汉族, 1930年9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1970年至1974年在我国驻瑞士大使馆作外交官,1981年起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所长,1993年至2003年任名誉所长;研究员、多所大学兼职或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已发表专著8本、经济论文300多篇,主编大型工具书3部,还牵头同他人合作著书10本、主编大型工具书6部,培养出一批硕士、博士。
风险资产不容忽视
记者:(以下简称记)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都有哪些改革动作?
赵海宽:(以下简称赵) 今年开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进展顺利而且速度也是很快。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制已经完成。不良资产也处理的很快很好,按照这两家改制银行公布的数字,基本上接近了国际上一般的合理水平,一家达到3%,一家达到5%,与国内同行相比已经是比较低的了。这里是否有水分,我说不好,因为没有做大量的调查研究。但是,我认为这基本上也差不多了。因为,国家为了降低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已经不惜血本来完成这一使命,允许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利用各自的资本金去冲削不良资产。现在通行的说法就是这两家银行可以用所有者权益去冲削不良资产。所有者权益包括银行的资本金、股金、未分配的利润等,这些都能拿去冲削不良资产。因此,这样处理不良资产的节奏就非常快了。一方面银行可以把不良资产转移到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当然现在不能像过去那样按照账面价格转移了。同时现在还可以按照市场价格转划,这样银行造成的损失都可以用所有者权益去冲削,这么处理不良资产的速度就会快起来。但是,这么一冲就把原来的资本金冲去不少,银行几乎没有什么资本金了,怎么能正常经营呢?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国家为了改变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的现状,决定动用外汇储备的450亿美元来充实这两家银行的资本金,保障这两家银行的顺利改制。
国家还允许这两家银行发行债券来弥补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这样这两家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就发生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这两家银行都在寻找引进各种战略投资者,吸引国外大的金融机构参与,真正实现股份的多元化。如交通银行已经引进汇丰集团的19.9%的股份,达到了外资银行参股内地银行的上限。据说汇丰集团要在董事会占两个席位,并派高级主管,这样银行在机制上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记:现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大都比较高,资产准备计提大都不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赵:首先,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效呢?就是国家下了非常大的决心,给了许多优惠的政策,才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如果不这么办,目前真的还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因为,当外资银行进来以后竞争肯定非常残酷,而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包括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如果还在不良资产方面犹犹豫豫,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能和国外的银行进行竞争呢?主导地位还能保的住吗?所以,我一直在说,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资产要千方百计的往回收,想尽一切办法往回收,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实在收不回来的就卖,而且能卖多少就卖多少。比如银行100元的不良资产可以卖50元就大胆地卖,甚至30元、20元都可以卖,这样比一分收不回来要强得多;再就是用各种办法冲销不良资产。可以把银行不良资产批发给资产管理公司,让资产管理公司去零售。当然,银行现在不可能按照账面资产去卖了,这样造成的损失只有银行自己来解决了。所以,现在各方面都在不惜一切代价来解决不良资产这个问题,确实这个不良资产问题已经取得了令人心慰的成绩。但是,现在资产管理公司也是非常困难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压在资产公司肩上,已经是供给大于需求,也不太好卖,这只是另一方面的话题了。总体上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还是有了很大的进展。
其次,截至目前不良资产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为现在有很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比例仍然还是很高的,尽管也处理了不少不良资产,尽管不良资产也在不断下降,但是,不良资产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所以,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仍然是今后银行在改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我看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银行的不良资产再也不能发生了,或者说越少越好,这也是有希望的,这不是什么理论上的话。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经过改制以后就有可能做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参股的都是大机构,特别是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以后再贷款的时候不讲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就不行了,外面的股东就不会答应了,行长、董事长的位置就很难保住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咱们自己的一些股东顾及过去的交情,对于一些拖欠企业发些善心,实在当时还不了的还可以缓一缓,那国外战略投资者就不会同意的,只能一视同仁。所以,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的积极意义就在这里。咱们中国人就是这样,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己人对自己人总是下不了决心,因此不良资产是越积累越多,成为很大的包袱。国外战略投资者参股后就不会认这一套,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办理各项业务,不能赚钱的业务绝对不能办理,若要一意孤行,一般国外战略投资者先是提出警告或改组,如再不行就会马上撤资。所以,以后经过改制的国有商业银行发生的不良资产就会慢慢降低,不会有以前那样的规模了。虽然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改制比起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稍微晚了一步,但是,先行改制的这两家银行肯定会对后改制的这两家银行有影响的,估计他们也非走这条路不可。像中国工商银行现在也是这么做的,对不良资产想尽一切办法往回收,实在回收不了的就冲销,这是实实在在处理不良资产的办法。这样老的不良资产会在一天天减少,新的不良资产如能降到最低甚至不发生,我们的金融运行安全就有了保障。所以说贷款额增加,不良资产的比例自然就会下降,即便是贷款额不增加不良资产的比例也会下降,何况银行每年还要冲销不少不良资产。所以说不良资产这一块不搞塌实,国有商业银行走市场化道路、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就不大可能,这才是自己欺骗自己。虽然,我们国家在不良资产处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认为国家还要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加大力度,还要对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不能归咎于银行一家。像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这次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来充实资本金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也可以看出国家对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决心。现在看起来解决这个不良资产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但是,只要有政府的支持、各家银行的努力,这个历史包袱还是会比较恰当地处理好的,应当说前景还是非常光明的。
记:近两年来金融系统贷款增速有些过快,金融风险不断聚积,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赵:这两年金融系统贷款规模是有些过大,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过,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贷款规模从今年三季度已经慢慢回落了。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是指的新发生不良资产方面,我认为,新发生的不良资产会慢慢减少,这是有制度来保障的,但并不是说不良资产就没有了,截止现在就可能有这个危险。今年的危险贷款能不能按时收回来这也很难说,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贷款现在看来还是危险性比较大的。所以,国家就出台政策措施来调控这一块,特别是最近又增加了一点利息,意思就是通过加息来防止贷款规模过大问题。因为,现在大多数贷款还是主要靠国有四大银行,而国有银行还没有完全改制好,特别是像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现在还没有动起来,在经营体制上还没有太大的转变,所以国家还是要适当的加强控制,必要时候还需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甚至在一定时期采取行政手段来进行适当控制。
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银行没有考虑资本金硬约束这个因素,大肆扩张资产规模,以信贷规模扩张来降低不良资产率,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资本金严重短缺,这种做法是否有点本末倒置?
赵:现在一些银行用增加贷款规模来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率,这种做法我最不赞成。这种做法的缺点太多了:一是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率来增加贷款,这个贷款就不大可能放得很好,是不是能真正降低不良资产率还很难说;二是用这种方法来降低不良资产率实际上也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因为不良资产的绝对额没有降下去,这是自欺欺人,应该立即纠正。银行贷款规模的大小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银行自身状况发放贷款,绝对不能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率把一些可放可不放的贷款放出去,这是非常危险的。
记:银行是一个高负债企业,资本金被视为防范金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维护银行安全运行的主要保障,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标准,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赵:凡是资本充足率低于8%标准的,就达不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应该说这是我们国家商业银行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刚才我已经说过了,资本金不足不光是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都有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资本金不足在今后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外资银行大面积进入的情况下,是对我们国内商业银行经营上的一个最大挑战。所以,国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为什么这次能拿出450亿美元注资充实资本金,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重视。现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虽然改制上晚了一步,但是,我认为国家还会用同样的办法来解决他们两家的问题,并且只能多不会少。因为中国工商银行的规模更大一些,国家会考虑到这些问题。我很赞成用外汇储备来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办法,与其用它只买一些美国的债券还不如我们自己用起来对国家更有利,这也算是资产的有效配置。
记:目前有些企业改制还不到位,股权结构不尽合理,股东行为不规范,关联交易频繁,贷款集中度较高,是否会给银行造成很大的风险?
赵:现在企业当中股份制不规范,内部人掌权,股东代表大会作用不大,甚至拉着银行给关联企业贷款,这纯粹是关系贷款,而不是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完全是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的,肯定对银行增加了风险,这对社会经济发展也不利。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有必要采取措施:首先,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一定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规范,现在企业股份制不规范是一个普遍现象。我认为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还稍微好一些,一些小的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后和原来企业也差不了多少,股东代表大会即使开也只是咨询性的,提提建议而已,并不能有什么表决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股份制一定要严格规范起来,要把股东代表大会真正当成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要使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的绝对领导下进行合理分工,各负其责。作为商业银行也要坚持贷款制度,在股份制改造以后也要规范管理,规范运作,严防关系贷款。
国际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记:从《巴塞尔协议》发布后,国外银行资本金的现状如何?他们在资本金充足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好的方法?
赵:原来《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最低要达到8%,近年来已经有所提高,现在《巴塞尔协议》还有一个新的版本,要求银行资本金更严格,风险资产的范围更扩大。如今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根据《巴塞尔协议》越来越加强了对银行风险资产的管理,对于过去一直都不算作的风险资产现在都纳入风险管理范围,同时对资本充足率相对提高,以此来防范国际金融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这个标准将来肯定还会进一步提高,比例进一步扩大,这已经是一个大的趋势。现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基本都是按照这个办法认真做的。
我们国家现在只能是先满足8%这个最低标准,有一些风险贷款还不算在里面,或者有些比较好的企业贷款的风险也不算在里面,即使算了也不知打了多少折扣,不是全部算在风险资产。这样就对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的改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借鉴人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我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能够抵御金融风险。
记:国外银行一般都是混业经营,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请你谈谈这方面的特点?
赵:这确是国外银行的一大优势。国外发达国家混业经营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规范,也是经过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能够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拳头,开拓自己的市场份额。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只要去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贷款、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都能同时办理,并且还能为客户设计详细的各种业务规划,服务了客户,壮大了自己的实力,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把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各项业务的始终,使自己银行的各项业务相得益彰。
实际上,我们也应当搞混业经营,不然的话金融机构这种互补性的作用就不能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本来保险公司要的企业信息资料和银行贷款要的企业信息资料基本上是一样的,包括证券经营机构都是可以相互参照的,现在我们分成几个独立的系统,各自有各自的一套信息资料,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如果搞混业经营,就能把这些信息集合起来,达到资源共享,还能省去许多人力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我们现在有些银行网点也在代理保险产品、理财产品等,有人把它称为金融超级市场,慢慢地趋于混业经营。在混业经营上我们已经有了先例,比如中国光大集团、中信集团等,各自下面都有银行、保险、证券经营机构,从控股公司来说是混业经营的,从下面银行、保险、证券机构来说又是相对分业经营的,各自之间都有严格的"防火墙",达到了资源共享,有些场合还可以合署办公,能够解决客户不方便的矛盾。所以,在我们国家实行混业经营是可行的。
关键是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保证整个金融市场有条不紊地健康发展。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相对来说会增大市场监管的难度,容易加大金融市场的风险,特别是证券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如果没有在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市场之间设有严格的"防火墙",混业经营起来风险也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就要整顿和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管的能力,为实现混业经营打好基础。
记:国外银行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都有哪些成功做法?
赵:国外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方法非常丰富,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实行存款保险制度。无论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在银行存款,一旦银行出现危机,无法支付客户存款时,保险公司就会根据银行危机的程度负责支付客户的部分或者全部存款,保障客户利益不受损失。除了这个最基本的办法外,国外银行一般非常重视客户的信用问题。国外信用体系是非常健全和完备的,无论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若要在银行贷款,都要具备相应的信用等级或级别,不然的话银行就会提高贷款利率,甚至在银行贷不到款。比如国外企业在银行贷款后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甚至成为呆坏账,这时银行信用里就有了完整详细的记录,这个企业的信用就要大打折扣,企业正常的经营就要受到损失,也有可能在竞争中破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因为身上有信用污点,就有可能一辈子再也找不到工作。所以,一般人包括企业谁也不敢冒这个危险,不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我们国家金融风险为什么这么大呢?关键就是吃惯了"大锅饭",彼此都是国家的企业,银行给企业贷款,企业并没有感到是贷银行的款,银行是国家的,企业也是国家的,等于给国家贷款,思想上根本没有按时还本付息的意识。所以,首先我们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金融管理的经验,整顿和规范市场行为,加大宣传诚实守信的力度,恢复和光大我们中华民族重信义、讲信用的传统美德,不能让大锅饭破坏了我们的优良传统;其次要从制度上采取严格规范的措施,建立我们自己的存款保险制度、贷款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的就要提高利率,甚至拒贷,扶优限劣,稳定金融秩序,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调整结构 强化管理
记: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加大资产结构调整力度,降低风险资产总量和比例?
赵:提高金融系统管理水平,实现金融平稳发展,首先就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提高执政能力的方针,加强自身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修养,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讲求方式方法;其次就是全面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用先进的科学的制度来规范银行的市场行为,把银行办成真正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银行。为什么有些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国有企业没有什么作为,一旦到了股份制企业就有作为呢?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面对的对象不同了,如果干不好,企业没有效益,不用别人提醒自己就坐不住了,何况股东们还可以另选懂经营会管理的精英人才,这样就有内外的压力迫使自己非敬业不可,不然的话就要下台,没有自己的饭碗了。
所以,国有商业银行要尽快全面推进股份制这一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使自己的各项管理尽快规范起来,资产合理配置起来,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和调动起来,把自己银行的风险资产总量和比例尽快降下来,使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有一个质的突破。
记:如何消化历史沉重包袱,让国有商业银行轻装上阵?
赵:国有商业银行的包袱主要就是两大块:第一块就是前面讲的不良资产问题,只要按照我前面讲的做法就能基本上解决问题。第二块就是富余人员问题。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这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我的想法是:首先国有商业银行由于队伍比较庞大,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肯定是要吃一些亏的,但是这个问题也是非解决不可的。第二不要简单地采取大量裁员的办法。我认为中国银行在改制中的做法就是比较好的,不是简单的大面积裁员。银行可以根据改制的要求和市场的变化,再搞一些和自己业务相关的附属机构或相关产业来分流人员。实际上在以金融为核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从业人员从总体上说还是缺乏的,再说银行职员一般还是都有专长的,合理安排也是必要的,尽量不要伤害员工的感情,这样对社会的稳定也有好处。
记:建立一个怎样的银行运作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才能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才能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
赵:这个问题也就是我刚才说过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尽快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要把股东代表大会作为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由股东代表大会决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制订银行的发展战略。在股东代表大会闭会后由董事会作为执行机构全面贯彻落实银行的各项发展计划,聘用符合岗位要求的各级主管,并向董事会、股东代表大会负责。同时要赋予他们管理的权力、运作的权力,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即使个别高级管理人员能力还不强,水平还不够高,不能适应自己的岗位,还可以召开股东代表大会或董事会进行弹劾或解聘,这样就能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记:如何在经营创新、产品创新、理念创新上迈上新的台阶,让国有商业银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赵:首先,银行从业人员观念上一定要尽快更新。比如说银行现在和企业之间的贷款观念完全变了,和过去比有了质的变化。过去银行贷款是国家分配资金,企业完全是享受方,按照计划时期的方式分配资金。现在完全不同了,国有商业银行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这样银行贷款自身变成了商品,是一种资金使用权的买卖,自然就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银行和企业作为市场的两个交易主体,在市场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贷款多少,利率的高与低都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交易规则决定的。
其次,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利润最大化是各家银行追求的最终目标,自然就会促进各级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解放思想,进行各种不同的经营创新和产品创新。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主要体现为创新的竞争,这就要看哪家银行的创新多、新产品多了,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只要机制改好了,管理规范了,经营灵活了,产品有创新了,银行的竞争力自然就强了,就能抵御各种风险了,盈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主导作用也就自然发挥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