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让我入“戏”太深夜不能眠
主持人的话:据报道重庆一大学生接受某出版社委托长期撰写鬼故事,为完成工作,每到夜深人静,他一边听鬼故事磁带,一边构思鬼故事。因而夜夜产生幻觉,天天不能安睡。职场是个大舞台,当你太投入工作,当你不能把工作与非工作状态干脆地切换时,你可能就患上了一种入“戏”太深的“职业病”。你是否对你的职业入“戏”太深?太入“戏”时,你如何让自己出“戏 ”?
我的客厅像练功房
□胡先生34岁演员
对于舞蹈和戏剧演员来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那四壁贴满镜子的练功房里度过的。习惯了自己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映在镜中,哪天生活中要是少了镜子,我还真觉得不太适应。
这不,家里装修那会儿,我这儿加一笔,那儿添一道,不知不觉客厅里装满了镜子。朋友们说:“得,这哪是客厅啊!整一练功房。”至于吗,回家还练功?客厅的镜子只不过是个巧合。我这么说服自己。
然而没过多久,我发现我的确是在不经意间把工作状态延续到了家中。平时,面对那么多镜子,一个恍惚就感觉是站在练功房里,情不自禁就来个亮相动作。兴起之时,还会在客厅里舞上一段。
不过,我也没觉得这样有何不妥,更没想过要出“戏”。本来嘛,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何必分得那么清呢。只要这“入戏”对我的生活没影响,对我的情绪没影响,继续做个“戏中人”又何妨。
做一只快乐的“情感垃圾箱”
□cic i27岁媒体从业人员
接手这档情感节目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将成为一只“情感垃圾桶”。果不其然,没多久,无数mail和电话排成了长队争着来诉说自己的情感遭遇。这些人大部分来倾诉生活的不幸,希望得到帮助或者慰藉。今天这个说被老公抛弃了,明天那个说自己有了情人,后天又有人说家庭出现了信任危机,短短几个月内,我见识到了我这辈子都想象不到的匪夷所思的情感问题。
来倾诉的人情绪往往是失控的,听他们哭,见他们笑,忍受他们的唠叨和抱怨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他们发泄完了一身轻松地走人,而我却因为天天“吃”下无数“情感垃圾”而心情日益郁闷。
看到太多的情感变故和纠葛,让我不由得怀疑起情感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来。最开始的一个月,我总是觉得心里堵得慌。跟男友在一起,他任何细小的举动我都会不自觉地就联想到别人的故事上去,然后类推出种种可怕的结果。
幸亏男友够细心,及时发现了我的异常。为了让我放下心头郁结的愁闷,他发明了一个“呼啸”治疗法。当我听了故事心里不痛快时,他就会带我找一片操场,陪我大喊数声以作发泄。另外,每天上下班他都来接送我,一路陪我说笑,为我放松情绪。
在男友的积极开导下,我慢慢重树了对感情的信心,并学会把工作和生活划清界限。现在的我,尽管还是只“情感垃圾箱”,但却是快乐的。
他说我的衣服像肝硬化
□琼洁25岁文员
我的男朋友是个医生,他的一举一动常常时不时提醒我和我周围的人:他是个医生。最平常的事情就是跟他吃饭,每上来一道菜,他便会加以“诊断”。“这个东西高脂肪”,“这个东西高胆固醇”,“这个东西本质不错,可是被他们一煎就什么营养也没有了”。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也一样,朋友说在他的“诊断”下,这一桌都成了“病菜”,说得大家都不敢下手夹菜,生怕吃出病来。所以现在大凡跟他出去吃饭大家都主动交出点菜权,拱手相让给他。
除了吃饭,他还常常冷不丁冒出些话来,语出惊人。那天外面阳光明媚,是个约会的好日子,我特地挑了件黄绿色羊毛开衫,上面织出很多小突起,非常可爱。一见面,他果然开口称赞:“这件衣服真不错。”我刚想甜甜一笑,夸他有眼光,他下面一句话差点没让我当场反胃,“它的样子就像肝硬化”。
还有一次跟他去看网球比赛,看到球场旁边站着一群小球童,在烈日的烘烤下,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我非常同情地跟他说:“他们站这么久真作孽。”他马上接话:“我在上学的时候,解剖一具尸体一站起码两小时,这算什么。”话落,前后左右的观众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了我们,议论:“这人肯定是个医生,做他女朋友肯定需要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把科学的习惯带回家
□廖沫然50岁教师
我是个中学化学老师,平时习惯了以科学的方法对待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不免把这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习惯带回家。起先我自己也没有察觉到,后来成了家,老婆发觉我的很多习惯都是延续了实验室里的传统。我还不经意地要求她要向我学习,她却开始向我提意见。
在家里我有把凡呈瓶罐状的东西都贴上标签的习惯。什么酱油、醋、糖、盐、味精我不放过,老婆尚能理解。什么热水瓶、杯子、洗发水我都要一一贴上标签,她就不能忍受了。我说这样能分清楚什么是什么,谁是谁的,有什么不好。
瓶子与瓶子之间不要混用,不会串味,多卫生。老婆说我每次开瓶子都仿佛一个仪式,要把盖子轻轻掀起,翻过来,内面朝上放好。刚结婚时,我看她拔热水瓶的塞子,塞子拔出来后随手乱放,很不习惯,一定要纠正她。她说我的顶真让她也不习惯了好久。
老婆一直说我这是职业病,但我觉得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把工作中的好习惯带入生活中,既卫生又科学,有什么不好。熬过一段不适应期,老婆总算认同了我的看法、习惯了我的做法。只要是好的职业习惯,又何必在乎自己入戏太深呢?
我有话要说
●不知不觉说话的语气就像在教育学生,搞得男朋友换了好几个。唉,人家都受不了我这老师的口吻。———敏杰(教师)
●吃什么都联想到外科手术,不知不觉就在饭桌上说:“这一块是猪的xx肌,通常我们是这样动刀的”,最后,朋友们再也不肯跟我同桌吃饭。———丁丁(外科大夫)
●每当别人向我介绍职业时,本能地在脑子里为人家做出职业水平估分,然后迅速找到合适的移民国度。开口闭口就是:“哦,某某国家欢迎你。”———林晓(移民办理中介)
●被称作长着“第三只耳朵”的人。走到哪里,都在不经意间竖起耳朵留心人家的交谈,为自己的专栏写作积累素材。朋友们的闲聊一不小心就会被我写进专栏故事。久而久之,人家都说“不要和专栏作家说话”。
———anai(专栏作家)
●我是一个主持人,别人嫌我平时说话拿腔拿调,我嫌别人说话没腔没调。尤其是周围的人前后鼻音不分,我非常乐意充当一个普通话质检员。大家也很欢迎我工作之余依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常常帮他们纠正一下发音。———robby(主持人) 作者:□晨报记者李元王君张玉婷
我的客厅像练功房
□胡先生34岁演员
对于舞蹈和戏剧演员来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那四壁贴满镜子的练功房里度过的。习惯了自己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映在镜中,哪天生活中要是少了镜子,我还真觉得不太适应。
这不,家里装修那会儿,我这儿加一笔,那儿添一道,不知不觉客厅里装满了镜子。朋友们说:“得,这哪是客厅啊!整一练功房。”至于吗,回家还练功?客厅的镜子只不过是个巧合。我这么说服自己。
然而没过多久,我发现我的确是在不经意间把工作状态延续到了家中。平时,面对那么多镜子,一个恍惚就感觉是站在练功房里,情不自禁就来个亮相动作。兴起之时,还会在客厅里舞上一段。
不过,我也没觉得这样有何不妥,更没想过要出“戏”。本来嘛,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何必分得那么清呢。只要这“入戏”对我的生活没影响,对我的情绪没影响,继续做个“戏中人”又何妨。
做一只快乐的“情感垃圾箱”
□cic i27岁媒体从业人员
接手这档情感节目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将成为一只“情感垃圾桶”。果不其然,没多久,无数mail和电话排成了长队争着来诉说自己的情感遭遇。这些人大部分来倾诉生活的不幸,希望得到帮助或者慰藉。今天这个说被老公抛弃了,明天那个说自己有了情人,后天又有人说家庭出现了信任危机,短短几个月内,我见识到了我这辈子都想象不到的匪夷所思的情感问题。
来倾诉的人情绪往往是失控的,听他们哭,见他们笑,忍受他们的唠叨和抱怨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他们发泄完了一身轻松地走人,而我却因为天天“吃”下无数“情感垃圾”而心情日益郁闷。
看到太多的情感变故和纠葛,让我不由得怀疑起情感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来。最开始的一个月,我总是觉得心里堵得慌。跟男友在一起,他任何细小的举动我都会不自觉地就联想到别人的故事上去,然后类推出种种可怕的结果。
幸亏男友够细心,及时发现了我的异常。为了让我放下心头郁结的愁闷,他发明了一个“呼啸”治疗法。当我听了故事心里不痛快时,他就会带我找一片操场,陪我大喊数声以作发泄。另外,每天上下班他都来接送我,一路陪我说笑,为我放松情绪。
在男友的积极开导下,我慢慢重树了对感情的信心,并学会把工作和生活划清界限。现在的我,尽管还是只“情感垃圾箱”,但却是快乐的。
他说我的衣服像肝硬化
□琼洁25岁文员
我的男朋友是个医生,他的一举一动常常时不时提醒我和我周围的人:他是个医生。最平常的事情就是跟他吃饭,每上来一道菜,他便会加以“诊断”。“这个东西高脂肪”,“这个东西高胆固醇”,“这个东西本质不错,可是被他们一煎就什么营养也没有了”。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也一样,朋友说在他的“诊断”下,这一桌都成了“病菜”,说得大家都不敢下手夹菜,生怕吃出病来。所以现在大凡跟他出去吃饭大家都主动交出点菜权,拱手相让给他。
除了吃饭,他还常常冷不丁冒出些话来,语出惊人。那天外面阳光明媚,是个约会的好日子,我特地挑了件黄绿色羊毛开衫,上面织出很多小突起,非常可爱。一见面,他果然开口称赞:“这件衣服真不错。”我刚想甜甜一笑,夸他有眼光,他下面一句话差点没让我当场反胃,“它的样子就像肝硬化”。
还有一次跟他去看网球比赛,看到球场旁边站着一群小球童,在烈日的烘烤下,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我非常同情地跟他说:“他们站这么久真作孽。”他马上接话:“我在上学的时候,解剖一具尸体一站起码两小时,这算什么。”话落,前后左右的观众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了我们,议论:“这人肯定是个医生,做他女朋友肯定需要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把科学的习惯带回家
□廖沫然50岁教师
我是个中学化学老师,平时习惯了以科学的方法对待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不免把这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习惯带回家。起先我自己也没有察觉到,后来成了家,老婆发觉我的很多习惯都是延续了实验室里的传统。我还不经意地要求她要向我学习,她却开始向我提意见。
在家里我有把凡呈瓶罐状的东西都贴上标签的习惯。什么酱油、醋、糖、盐、味精我不放过,老婆尚能理解。什么热水瓶、杯子、洗发水我都要一一贴上标签,她就不能忍受了。我说这样能分清楚什么是什么,谁是谁的,有什么不好。
瓶子与瓶子之间不要混用,不会串味,多卫生。老婆说我每次开瓶子都仿佛一个仪式,要把盖子轻轻掀起,翻过来,内面朝上放好。刚结婚时,我看她拔热水瓶的塞子,塞子拔出来后随手乱放,很不习惯,一定要纠正她。她说我的顶真让她也不习惯了好久。
老婆一直说我这是职业病,但我觉得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把工作中的好习惯带入生活中,既卫生又科学,有什么不好。熬过一段不适应期,老婆总算认同了我的看法、习惯了我的做法。只要是好的职业习惯,又何必在乎自己入戏太深呢?
我有话要说
●不知不觉说话的语气就像在教育学生,搞得男朋友换了好几个。唉,人家都受不了我这老师的口吻。———敏杰(教师)
●吃什么都联想到外科手术,不知不觉就在饭桌上说:“这一块是猪的xx肌,通常我们是这样动刀的”,最后,朋友们再也不肯跟我同桌吃饭。———丁丁(外科大夫)
●每当别人向我介绍职业时,本能地在脑子里为人家做出职业水平估分,然后迅速找到合适的移民国度。开口闭口就是:“哦,某某国家欢迎你。”———林晓(移民办理中介)
●被称作长着“第三只耳朵”的人。走到哪里,都在不经意间竖起耳朵留心人家的交谈,为自己的专栏写作积累素材。朋友们的闲聊一不小心就会被我写进专栏故事。久而久之,人家都说“不要和专栏作家说话”。
———anai(专栏作家)
●我是一个主持人,别人嫌我平时说话拿腔拿调,我嫌别人说话没腔没调。尤其是周围的人前后鼻音不分,我非常乐意充当一个普通话质检员。大家也很欢迎我工作之余依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常常帮他们纠正一下发音。———robby(主持人) 作者:□晨报记者李元王君张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