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职场心理:在办公室里压力重重

职场心理:在办公室里压力重重

1/4上班族有心病
    
     在办公室里总是感觉压力重重、不开心、郁闷,或者觉得自己在事情中不能担当着有用的角色……是否觉得这些症状似曾相识或正在发生?中国上班一族的心理健康水平究竟如何?一项面向5266名在职人士的调查显示,近1/4的上班族存在着心理问题,其中更有2.24%的被调查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有27.45%的被调查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相比之下,男性的比例只有22.08%。接受调查的女性白领中,大多数人表示他们比男性更容易感觉不开心和郁闷,常会觉得生活无趣,也经常会觉得自己在事业中不能担当有用的角色。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更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在处理事情上,也比男性更不容易拿定主意,因此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为严重。
    
     工作时间越久越能得心应手?事实上,在职场上“泡”久了,心理疾病也伴随而来。有意思的是,心理健康发病期也是有迹可寻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越高。工作5年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最高,不过,一旦工作时间超过6年比例也随之下降了。
    
     不同的行业经受的工作强度、压力以及工作环境大不相同,因此不同行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很大差异。通过对15个行业在职人士的调查得出的行业健康程度排名显示,金融业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行业,而医疗、生物、工程行业的员工则相对心理轻松。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开始逐渐涌入社会,职场进入80年代期。不过,相比前辈们,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们在职场上的“抗压”能力显然差了许多。调查显示,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比其他年代出生的人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企业总心理师浮出水面
    
     当公司里的沟通不畅甚至破坏人际关系时,生意也会遭遇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或称精神治疗师作为新一代管理顾问,正在进入公司办公领域。与竭力分析和提升公司经营战略的传统企业顾问不同,新型的心理咨询顾问关注的是工作中的种种情感僵局——如从互相竞争以致在互挖墙脚上浪费时间的经理,到挫伤员工创新精神的独断专行的老板。
    
      公司面临的最大情感问题是什么?心理学家凯瑞。萨尔科维茨指出,公司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健康的自我陶醉,当公司领导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其他人意见时这种毛病就会发生;另一种就是管理上的专制风格。在当今这个严酷的商业环境里,高级经理们也面临矛盾和挑战,这也就增加了他们的压力。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竞争环境日益残酷,“活得真累”是时下职场中老总、职工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尽管可能“操心”的事儿各有不同,但是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超越了知识和能力层次。许多知名企业的老总、白领一族,在工作之余找心理专家咨询已不是新鲜事。
    
     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够改变员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呢?他就是企业内部的“总心理师”。这个职位的具体职责是:负责全员职工之间人际关系障碍的突破,提高全员职工协同作战的层次;负责全员职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负责建立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等。总心理师兼培训、启导、辅导三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最佳沟通,最大限度地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无须设此岗位,需要培训、咨询时可以再请外面的专家。其实有资料显示,企业外请咨询、培训人员,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还无法保证持续、连贯的效果,加上外部人员对企业内部的了解不足,实际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而企业内部设置咨询、培训专家,从长远来看,优势和效益都是明显的。
    
     进行心理健康托管
    
     在最重视实际绩效的美国,大企业中有80%启用eap,“业绩至上”和eap被称为企业管理的左膀右臂。日本也开始摸索出了它的真谛,很多公司在内部设立了eap机制,心理咨询越来越多地走进企业。
    
     eap又称员工帮助项目或员工援助项目,就是组织为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由组织出资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服务项目,是心理卫生服务的一种。目前在日本多数企业通过与专业机构签订合约,将该项目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进行。企业员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预约咨询日期,咨询人员由临床心理医生和专家担任。咨询内容等个人信息绝对保密,后来逐渐发展为公司出面与其签订合约,负责公司全员一段时期的咨询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除了在员工有烦恼时提供咨询外,还要求主管平时注意部属的心理状况,并定期实施心理诊疗。其实,员工心理不健康会降低工作效率,企业付出的成本可能比人才流失还大。富士公司已对4000名主管分批开设心理健康研习讲座,由企业专属医师说明工作过度与压力的关系、忧郁症的特征等。早在1998年,富士公司就请企业专属医师对公司员工(1.5万人)个别面谈,每人每年至少一次,由医师给予建议。不过,管理者认为,一年一次的面谈还不足以避免管理风险,公司还需要进一步实施新的措施,密切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培训提高员工“免疫力”
    
     据报道,心理培训被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所接受,在北京,专门从事企业心理培训的公司已有近10家。据介绍,心理培训从mba案例教学讨论发展而来,单纯的讲课方式很少采用,而是让接受培训者走出办公室,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参与各种游戏。
    
     在心理培训中,增加了很多体验式练习。如在名为“第五层次开发”的心理培训课上,培训师挂出了一张颇为抽象的视图。有人说像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有人说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太太。但到底是少女对还是老太太对呢?其实,都没错,只是视角不同、着眼点不同罢了。由此引出的,就是人们在观察认识问题上存在着“盲区”。当自己认为自己100%正确时,没想到也有可能是错的。一位58岁的财务科长在看了“双面图”之后,很受触动。以往他拿自己做的财务报告给别人看,总觉得只不过在走形式,自己才是专业人士,别人又能看出什么来,现在,他内心有了这种与外人沟通的真正需求,因为他知道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思路。
    
     通用电气公司的经理和各层次人才,有很多人采用“静默沉思”法保持心理宁静,消除神经紧张而造成的不安。包括瑜伽、冥想、端坐不动等内容的“静默沉思”法被推广后,公司的精神疾病治疗费用减少了27%;参加静默活动,结果其工作热情普遍高涨,精神也格外饱满。
    
     管理者能够做什么?
    
     如果人才抱怨快被“逼疯”时,组织应当立刻采取措施,因为人才心理的“压力阀”不仅只操在他自己手里,也操在组织手里。企业领导者也需要学会针对不同的压力源,采取不同的疏导方式,帮助下属从过度压力中走出来。
    
     压力源一:工作任务太重,目标制定得不切实际,导致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对策:为了避免目标任务过重,管理者在制定工作目标的时候最好让下属参与,将目标管理与参与管理相联系,同时,市场是有变化的,一旦发生了不可抗力,管理者要主动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目标,不能顽固不化地坚守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压力源二:由于人际沟通的问题,与周围同事产生矛盾,心理压力很大。
    
     对策:对于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能偏心,而是一视同仁。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的矛盾,管理者要善于察言观色,主动去协调、沟通和解决。对那些能力差的员工,管理者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压力源三:身处跨国公司,文化差异造成个人压力。
    
     对策:融入与沟通。如果你是一个“外来”的管理者,那么不管你带来的是何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在这些“舶来品”融入公司之前,你本人先要融入这个集体,然后结合本土观念再做改变。如果你是一位本土的管理者,并在跨国公司获得了一定职位,那么就要学会充当“桥梁”,在中方下属和外方上司之间进行沟通,减少双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可能引发的误解,避免可能因此带来的压力。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