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做最坏打算,不好
“凡事做最坏的打算”,这是我们在做事时常用来鼓励和宽慰自己的一种方法,但凡事做最坏的打算未必是好事。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让一组大学生先预估自己做一套测试题的结果之后再开始做题,结果发现,那些低估了结果(性情悲观)的大学生所预测的得分,比高估了结果(性情乐观)的大学生更加接近实际的得分,但是,他们却比乐观大学生更加因失望而感到不愉快。也就是说,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并没有缓解悲观者的压力。
这项研究表明,人们对失败的反应主要是由他们的生活态度决定的。那些遇事想到成功的人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失败的时候也总能看到光明的一面,绝不否定自己的能力,常常为自己找到合理的解释。而那些倾向于做较低期望的人,往往是悲观的人,在面对失败时,没有足够的自信。他们喜欢责备自己,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内归因,即遇事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在自身之外找原因,则属于外归因。心理学研究表明,遇到愉快或成功的事,进行内归因能增强自信,有利于心理健康;遇到不愉快的事,外归因则能缓解压力。
因此,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最坏的打算”。“凡事做最坏的打算”不可取,容易形成悲观倾向,遇事产生失望和痛苦的可能性也因之增大。但从不做最坏打算,盲目乐观,失败的风险也会增大。
建议“凡事乐观而冷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最好的打算,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保持阳光心态,巧妙地运用内归因和外归因的心理学原理,从容面对成功和失败。
这项研究表明,人们对失败的反应主要是由他们的生活态度决定的。那些遇事想到成功的人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失败的时候也总能看到光明的一面,绝不否定自己的能力,常常为自己找到合理的解释。而那些倾向于做较低期望的人,往往是悲观的人,在面对失败时,没有足够的自信。他们喜欢责备自己,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内归因,即遇事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在自身之外找原因,则属于外归因。心理学研究表明,遇到愉快或成功的事,进行内归因能增强自信,有利于心理健康;遇到不愉快的事,外归因则能缓解压力。
因此,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最坏的打算”。“凡事做最坏的打算”不可取,容易形成悲观倾向,遇事产生失望和痛苦的可能性也因之增大。但从不做最坏打算,盲目乐观,失败的风险也会增大。
建议“凡事乐观而冷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最好的打算,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保持阳光心态,巧妙地运用内归因和外归因的心理学原理,从容面对成功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