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
据报道,黄山市委党校对所属三区四县100多位干部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发现干部队伍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疲劳”,存在一定的“浮躁”和“压抑”心理,“焦虑”和“忧郁”情绪。
当前,领导干部的压力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简单地说,就是他们的领导责任、岗位责任以及由此延伸的职责。一是政治上的。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其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同时,仕途的坎坷,升降奖惩的荣辱,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二是能力上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在重大原则面前失去警觉,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巨大优势面前错失良机,在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这样的干部,当然“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的压力,当然如影随形。三是工作上的。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工作步子不大,工作效果不好,与过去比,进步缓慢,与同行比,位次靠后,压力之大,显而易见。四是生活上的。由于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工作环境,领导干部无暇顾及家属、子女,甚至个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影响,爱情亲情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谐,其压力可想而知。五是道义上的。在一定范围内,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承载着许多的道义上责任,在公开场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瞩目的,他不得不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更加自律,即使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可能强颜欢笑,委曲求全。六是心理上的。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所谓“高处不胜寒”,在权力的光环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寂寞、孤独和无奈,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七是体制上的。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有时候,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有风险,面临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
其二,集中表现在社会负面因素的诱惑。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是心理焦虑,工作上急功近利,企图一口吃成胖子;二是心理失衡,认为贡献大、付出多,但是回报少、社会承认度低;三是心理恐惧,特别是那些手脚不干净的领导干部,由于担心腐败问题暴露,经常是高度紧张,忧心忡忡;四是心理麻木,或者在受到挫折、责难、非议之后心灰意懒、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或者对群众的困难疾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五是心理阴暗,处心积虑,处处算计,勾心斗角,步步设防;六是心理狂妄,自认为位高权重,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七是心理困惑,对许多不正常、不正确的社会生态,不理解但是却要被动认可或者接受。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是社会诱惑的冲击,一些干部无休止地追求更高的权力、更多的财富,私欲膨胀,导致迷失方向,不能自拔;二是社会关系的维系,与所谓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觥筹交错,迎来送往,身不由己,心力交瘁。
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要有正确的评估。就常规压力而言,超负荷的,该减则减;满负荷的,能进则进;低负荷的,不仅不能够“减压”,还应该“加压”。对于负面因素导致的非常规压力,应更多地通过道德的引导、法律的规范、良好社会环境的塑造来解决。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功,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正常幅度的压力,对促进工作、加快发展,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关心 干部的心理压力问题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作为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要坚持和完善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工作运行状况,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持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强化在干部提拔任用、岗位调整、矛盾集中等特殊时期的谈心谈话工作,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关心干部的身体健康,坚持和完善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定期休假制度。要关心干部家庭和生活困难,尽可能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特别关心被交流的干部。在确定交流对象时,既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也要充分考虑干部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对交流的干部及时跟踪考察,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确保他们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愉快地开展工作。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努力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用人导向上为干部创造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条件。
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自觉锤炼意志品质,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驾驭全局、推进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管得住小节、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高尚情操。
当前,领导干部的压力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简单地说,就是他们的领导责任、岗位责任以及由此延伸的职责。一是政治上的。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其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同时,仕途的坎坷,升降奖惩的荣辱,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二是能力上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在重大原则面前失去警觉,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巨大优势面前错失良机,在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这样的干部,当然“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的压力,当然如影随形。三是工作上的。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工作步子不大,工作效果不好,与过去比,进步缓慢,与同行比,位次靠后,压力之大,显而易见。四是生活上的。由于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工作环境,领导干部无暇顾及家属、子女,甚至个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影响,爱情亲情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谐,其压力可想而知。五是道义上的。在一定范围内,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承载着许多的道义上责任,在公开场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瞩目的,他不得不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更加自律,即使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可能强颜欢笑,委曲求全。六是心理上的。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所谓“高处不胜寒”,在权力的光环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寂寞、孤独和无奈,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七是体制上的。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有时候,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有风险,面临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
其二,集中表现在社会负面因素的诱惑。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是心理焦虑,工作上急功近利,企图一口吃成胖子;二是心理失衡,认为贡献大、付出多,但是回报少、社会承认度低;三是心理恐惧,特别是那些手脚不干净的领导干部,由于担心腐败问题暴露,经常是高度紧张,忧心忡忡;四是心理麻木,或者在受到挫折、责难、非议之后心灰意懒、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或者对群众的困难疾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五是心理阴暗,处心积虑,处处算计,勾心斗角,步步设防;六是心理狂妄,自认为位高权重,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七是心理困惑,对许多不正常、不正确的社会生态,不理解但是却要被动认可或者接受。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是社会诱惑的冲击,一些干部无休止地追求更高的权力、更多的财富,私欲膨胀,导致迷失方向,不能自拔;二是社会关系的维系,与所谓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觥筹交错,迎来送往,身不由己,心力交瘁。
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要有正确的评估。就常规压力而言,超负荷的,该减则减;满负荷的,能进则进;低负荷的,不仅不能够“减压”,还应该“加压”。对于负面因素导致的非常规压力,应更多地通过道德的引导、法律的规范、良好社会环境的塑造来解决。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功,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正常幅度的压力,对促进工作、加快发展,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关心 干部的心理压力问题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作为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要坚持和完善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工作运行状况,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持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强化在干部提拔任用、岗位调整、矛盾集中等特殊时期的谈心谈话工作,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关心干部的身体健康,坚持和完善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定期休假制度。要关心干部家庭和生活困难,尽可能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特别关心被交流的干部。在确定交流对象时,既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也要充分考虑干部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对交流的干部及时跟踪考察,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确保他们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愉快地开展工作。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努力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用人导向上为干部创造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条件。
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自觉锤炼意志品质,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驾驭全局、推进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管得住小节、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