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沟通不是万灵药

沟通不是万灵药

     好的关系并非总是“追求真理”,更需要胸襟和谅解。不少人以为,人际关系出了毛病主要是由于双方的沟通存在问题。于是,寄希望于加强沟通和交流。然而,有时沟通并不是促进两个人相互理解的万灵药。
    
     按照词典的解释,沟通是指“使双方能通连”。而在人与人之间架起“通连”的桥梁并非单方面的机械行动。当双方的想法和情绪放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成为阻碍沟通的障碍。
    
     如果你假定,解决冲突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就会拼命地向对方游说自己的立场,而把对方的观点和感受放在一旁。如果对方根据同样的假定来诉说,你们之间就会形成自说自话的表白,并不能增加彼此的理解。
    
     也许对方完全明白你的想法,但就是不愿意让步和妥协。这时,最好的办法不是继续游说,而是试图探索对方“不投降”的理由,或者准备接受“沟而不通”的现实。其实,好的关系并非总是“追求真理”,更需要胸襟和原谅。
    
     如果你假定,你和别人的关系有问题必定是他的错,你就听不到对方合理的地方,而是不停地重申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这样,沟通的努力变成了不断升级的自我辩解和争吵。
    
     促进彼此理解的前提,需要首先放下“谁对谁错”的假定。但事实上,谁愿意在别人的指责中放下自己的防御,反思多种可能性呢?
    
     如果你总是想要所有的人都理解自己、喜欢自己,你就不能容忍关系中存在“张力”。实际上,在人的一生中,并非所有的人际冲突都可以解决。因为关系总是双方的,对方起码有一半的权利。你想与对方建立好的关系,对方也完全有权利不想改善与你的关系。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好像遭受了灭顶之灾。但其实不必!在一生中,难道你只有一桩人际关系吗?难道除了这个人就没有别人愿意与你交往?就没有别人值得你去交往?
    
     达到相互理解的重要前提不是沟通技巧,而是双方是否愿意理解对方,是否愿意原谅对方。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多层面的,不存在一个标准版本。当你与某人的关系出现张力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需要为沟通做出努力,是否接受对方的解释,是否原谅对方的冒犯。
    
     当然,对方也有选择的权利。有时,尽管你付出了很大努力,可是人家就是不理你。不少人为此感到很屈辱、委屈。其实,人家或不愿或无力接受你,是他的选择,并非一定是你的过错,你为什么觉得没面子,为别人的选择承担责任?
    
     我们不能指望在一个关系中满足人生的所有需要。可以暂时放下这个看似没有希望的关系,去建设新的关系。不过,生活总是奇妙的,有时,等待本身就足以令一桩濒死的关系起死回生。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