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热潮……
热潮未必是件好事,平常未必是件不好的事。电子商务同样如是。
一个忙碌的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素昧平生。她说她是当当网的市场人员,刚从网上搜到我2000年写的一篇关于网上购物的报道。我努力地回忆,在她的反复提醒之下总算隐约记起了这篇文章。
“你能跟我说说广州现在网上购书的发展情况吗?”她抛出了她打电话的真正用意,而我竟然有一点语塞:“我现在已经不太关注这个了……”
好奇之下,我也上网把这篇报道搜了出来。五年前,我在这篇报道的开头略含激动地写道:“网上购书、网上订花、网上买电脑……这种昨天还看似天方夜谭的购物方式如今在羊城已成现实。”
新闻真是易碎品。五年前,我们对电子商务是感到如此的新鲜;现在,一切已在平常之中。而当年,我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可能还仅限于b2c这一种形式。
1994年8月11日,netmarketg公司成功完成了第一笔网络零售交易,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历史的起点。时间才过去了十年。而电子商务在中国,也仅仅走过五个多年头。
然而,五年之间,星移斗转。
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而生,也随着互联网而勃兴。经历过那场互联网热潮——后来人们把它称作“互联网泡沫”——的人,应该能够记起电子商务当年的沸腾与冷却,巅峰与低谷。
从1996年到1998年间,电子商务的热潮从大洋彼岸涌向中国,电子商务的雏形试验在我国各地快速兴起。到了1999年,商业化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崛起。今天已经成名的b2b模式的、美商网,b2c模式的卓越、当当,c2c模式的易趣,均在此期间诞生。而国人也很快熟悉了“鼠标+水泥”这样新鲜的词汇。
然而,热潮在瞬间消退,留下的是尸横遍野。随着2000年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寒冬”来临,据不完全统计,第一代的电子商务平台中有75%以上被淘汰、被吞并。
当年的惨状是如此地让人刻骨铭心,以致于当我重新在电视、报纸、站台和公共汽车上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时,难免心有余悸。“又开始疯狂烧钱了?!”我不无担心地对同事念叨着,“说不定冬天又要来了。”
“但人家现在是盈利的,而且不是盈一点利。”80年代的同事并不太真正理解什么是“冬天”,但是他明白烧了钱还有钱赚就不是“泡沫”。
或许,我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了2000年。当年的热潮,只是一种因为新鲜而诱发的狂热,并没有真正的产业的根基。五年之后,互联网的生态,电子商务的生态,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互联网迅速地普及,网民数量和触网企业迅速地膨胀,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越发地丰富和娴熟。人们或许已经陌生了什么是“鼠标+水泥”,但他们学会了如何上网购物;企业或许对所谓电子商务模式已无兴趣,但它们已经知道如何去网上寻找自己的买家和卖家。
这时候的电子商务,才算是拥有了业务生长的真实土壤。这时候的热潮,才不是“泡沫”膨胀而产生的虚幻。即便没有热潮,没有喝彩,一切归于传统与平常,或许那才是更加健康的电子商务。
一个忙碌的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素昧平生。她说她是当当网的市场人员,刚从网上搜到我2000年写的一篇关于网上购物的报道。我努力地回忆,在她的反复提醒之下总算隐约记起了这篇文章。
“你能跟我说说广州现在网上购书的发展情况吗?”她抛出了她打电话的真正用意,而我竟然有一点语塞:“我现在已经不太关注这个了……”
好奇之下,我也上网把这篇报道搜了出来。五年前,我在这篇报道的开头略含激动地写道:“网上购书、网上订花、网上买电脑……这种昨天还看似天方夜谭的购物方式如今在羊城已成现实。”
新闻真是易碎品。五年前,我们对电子商务是感到如此的新鲜;现在,一切已在平常之中。而当年,我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可能还仅限于b2c这一种形式。
1994年8月11日,netmarketg公司成功完成了第一笔网络零售交易,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历史的起点。时间才过去了十年。而电子商务在中国,也仅仅走过五个多年头。
然而,五年之间,星移斗转。
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而生,也随着互联网而勃兴。经历过那场互联网热潮——后来人们把它称作“互联网泡沫”——的人,应该能够记起电子商务当年的沸腾与冷却,巅峰与低谷。
从1996年到1998年间,电子商务的热潮从大洋彼岸涌向中国,电子商务的雏形试验在我国各地快速兴起。到了1999年,商业化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崛起。今天已经成名的b2b模式的、美商网,b2c模式的卓越、当当,c2c模式的易趣,均在此期间诞生。而国人也很快熟悉了“鼠标+水泥”这样新鲜的词汇。
然而,热潮在瞬间消退,留下的是尸横遍野。随着2000年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寒冬”来临,据不完全统计,第一代的电子商务平台中有75%以上被淘汰、被吞并。
当年的惨状是如此地让人刻骨铭心,以致于当我重新在电视、报纸、站台和公共汽车上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时,难免心有余悸。“又开始疯狂烧钱了?!”我不无担心地对同事念叨着,“说不定冬天又要来了。”
“但人家现在是盈利的,而且不是盈一点利。”80年代的同事并不太真正理解什么是“冬天”,但是他明白烧了钱还有钱赚就不是“泡沫”。
或许,我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了2000年。当年的热潮,只是一种因为新鲜而诱发的狂热,并没有真正的产业的根基。五年之后,互联网的生态,电子商务的生态,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互联网迅速地普及,网民数量和触网企业迅速地膨胀,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越发地丰富和娴熟。人们或许已经陌生了什么是“鼠标+水泥”,但他们学会了如何上网购物;企业或许对所谓电子商务模式已无兴趣,但它们已经知道如何去网上寻找自己的买家和卖家。
这时候的电子商务,才算是拥有了业务生长的真实土壤。这时候的热潮,才不是“泡沫”膨胀而产生的虚幻。即便没有热潮,没有喝彩,一切归于传统与平常,或许那才是更加健康的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