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展望
在最近一期央视《对话》栏目对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顾问的关于中国2004年的经济前景预测的回答中,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持乐观态度的,并且在科尔尼的商业市场发展指数的分析调查也反应出,中国的商业发展前景无限,虽然外资超市已经大举进入,中国本土也已经陆续形成了一些以百联为代表的大商业集团,但是面对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地域广阔的消费市场,人口众多的消费基数,商业的发展前程无限。即将到来的2004年,零售行业的发展应该说,仍将是诸多行业亮点中最为璀璨的一颗……
零售行业开放——黎明前的黑暗?还是黑夜前的夕阳?
2004——中国大陆零售业全面开放前的最后一年。所以无论是大陆本土业者还是跨国的连锁企业,对零售行业市场的变化都变得十分敏感,两年前,中国与世贸组织在世界分销服务领域的承诺是什么呢?
允许外商在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设立合资企业提供服务。
在北京、上海允许各设立不超过4家合资企业;在其他城市,允许各设立不超过2家合资企业。在北京设立的4家合资企业中的2家可在市内开设分店。
自入世时起,郑州、武汉立即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
于入世后2年内,允许外资持有多数股权。
将向合资企业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及重庆和宁波。
于入世后3年内,取消设立企业或机构的限制。
……
随着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好又多等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的大举进攻,在国内的大部分的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外资或者合资零售企业的竞争。2003年中国本土的零售行业是一个整合,优化,调整的一年,而对于外资超市却是一个不断签约,不断发展的一年。2004,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外资商业企业早已公开宣称自己将加快在中国展店的步伐,预计2004年将会达到一个展店的高峰,这也必将伴随一个中外企业间资本并购的热潮。
在区域的竞争上,应该说上海,成都,杭州,深圳都已经是深处在商业竞争的最前沿,而业态竞争中,由于上述外资超市的经营重点都是大型综合超市,因而大卖场之间的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
零售行业曾有“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新世纪看成都”,成都已经成为量贩业者在西部商战的第一战场。在成都有8家店的好又多堪称知名度最高的量贩店,但生意最好的是家乐福八宝店,11月营业收入2700万人民币,遥遥领先麦德龙的120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目前还有欧尚也积极的争抢业绩,11月成都金牛店营业额已达人民币1630万元。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后,国内零售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的结果将会怎样呢?
A、鸡蛋碰石头;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竞争互赢;
D、以零售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毁灭
在外资企业的大举展店的同时,国内零售企业日益感觉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相当数量的一部分本土零售企业已经败下阵来,进而也就造成了上述的第一种情况产生。
其二,在国内超市恶性市场竞争之后,外资超市的介入将是渔翁得利?直接收购内资超市的店面,销售数据,人力资源甚至良好的外界关系,这些不都是外资超市所欠缺的吗?2003年,家乐福通过劝业场的躯体大举进入了天津零售市场,连开三店,使天津成为其在北方市场的一个重要阵地和根据地。
其三,在外资超市进入部分沿海城市初期,这些城市确实出现了共同繁荣的过程,有相当一部分的零售企业成长起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这种情形能长久吗?如果外资超市的竞争实力远非进入中国市场初期的那样“温顺”,我们的零售行业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结果呢?引狼入室?蚕食和鲸吞后的中国零售是否会面临行业的毁灭呢……
相关商业法规逐步健全下的中国零售市场将会怎样?
2003年,有一批与零售行业密切相关的法规相继出台,其中包括各地商业部门制定的大型门店的听证制度和商业规划,零售商业服务业网点布局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超市收费的意见,《对发展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企业给予银行贷款贴息的实施办法》等等,这些政策法规以及办法一方面给现在不规范的商业环境设计了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另外一个方面也在促使国内的零售行业得以快速的发展,且指导了中国的零售企业应当如何去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
另一个方面在产品质量方面:卫生部于2004年1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的《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这将会改变目前国内零售卖场的食品卫生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同时也为零售卖场的生鲜经营管理行为提供的管理规范。从200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产品强制认证制度(简称3C认证)也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市场准入制度。为配合国家3C认证制度的顺利实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商务部于2003年7月20日发出《关于在商业领域开展强制性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对国家规定的19大类132种产品实行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未获得指定机构的认证证书、未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进口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随着这一系列产品质量的工作开展,对兑现我国入世承诺,提高我国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规范零售产品市场和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寻求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本土大型商业集团的发展会怎样?
在经历了2001~2002年的高速门店扩展期之后,国内的连锁零售企业在2003年面对的是一系列急剧扩张后的发展问题:其中包括如何满足异地采购,如何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门店的商品周转率在下降,企业的缺货率在上升,人员外流严重,如何留住自己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怎样将自己的门店由一个地区品牌打造成为全国品牌,怎样去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发生了规模不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是制约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的问题。
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调整之后,以百联集团、华润万家、大商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本土连锁零售行业已经在逐步的将所购并的企业进行资源重组,部分企业的经营绩效获得了一定的上升。同时,在今年的行业讨论中,增加供应商制造商与零售企业的合作,重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建设消费者需求导向的业务流程,零售企业供应链优化和业务流程再造的一些问题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在未来的一年中如何调整自己的企业,在外资超市发力展店的竞争中,本土零售企业的竞争实力如何,还需要实战来验证。
大型商业的地产项目与造MALL运动的发展如何?
在商业飞速扩张的时代,商铺的投资和运行必将成为热点。在2003年,各种商业地产研讨不断,已经形成零售行业和房地产界的热点,相信随着明年并购扩张的高潮迭起,商业房地产热也将更上层楼。2004年中国超大型购物中心将会陆续建成,“造MALL运动”的问题也将再次成为媒体讨论的话题。超大型规模的购物中心在一片浮躁的发展浪潮下蜂拥而起,但是这些购物中心的发展已经明显出现了超前和过热的问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到底有多少?零售市场的空间还有多大?尤其是定位相似的MALL的一座座的规划建设,这些问题的后果需要房地产商冷静一点、商家冷静一点、政府也冷静一点。
2004年,中国的零售市场发展无限,但是不是无度,所有的市场行为都应该回归到了你的最终消费者身上,他们最终决定了你的门店是否盈利,他们决定了你的商品价格是否过高,他们才是最有权利决定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的上帝……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