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2006年温州企业投资三大动向

2006年温州企业投资三大动向


    
    
    
    
    
     动向一:大企业谋求做精做强
    
     不少手头富裕的温州人将钱“存”进了企业,他们觉得投资实业更踏实。
    
    
     今年春节,温州企业放假普遍比往年早。老板们高高兴兴为老员工摆分岁酒,发红包,并叮嘱大家:节后早点回来上班。一些大企业如康奈集团,节前就在媒体上大做广告“招兵买马”,还委托猎头公司和外地劳务部门网罗千名人才,为企业节后上新流水线,扩大生产规模做准备。记者了解到,康奈集团的销售额计划比去年增长25%,力争在未来3年内突破20亿元。
    
     据温州市统计局的最新数字:2005年温州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12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近50%。上规模企业增加到5000多家,产值增长近1900亿元,增长率为22%。还有9家工业企业销售产值首次超过10亿元,其中奥康集团超过20亿元。另外,从银行的短期贷款看,去年全市工业性贷款300多亿元,增长26%以上。熟谙民间借贷的人士透露,去年温州民间借贷发生额较上年同期明显上升,不少手头富裕的温州人将钱“存”进了企业。
    
     温州市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处处长郑柳伟分析这种“回归现象”时认为,原来温州人起家以实业为主。尽管这几年“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不少人尝试了多元化投资,但很多人的主要精力还在“老本行”。因为实业投资利润稳定,感觉踏实。而且,这些温州人多年在一个行业内积累的资源和建立的网络,也让他们感觉得心应手。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人第一次创业靠“前店后厂”办实业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现在温州企业家“热衷”的是怎么去做别人没做的、怎么打响品牌、怎么开发高科技产品。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企业谋求做精做强。兴乐集团主要生产电线电缆,但最近他们走了两步棋,一方面在全国布局,先后建立20家制造基地,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降低成本,扩大地盘。另一方面,对上下游产品进行拓展。他们建立铜厂和塑料厂,除了本企业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全部“自给”外,还有部分“剩余”外销增加企业利润。此外,他们也不放过周边产品,像桥架、电缆附件、电力金具、漆包线等,都自己生产。如今,兴乐集团500万伏以下的高压电缆设备统统自造。该集团董事长虞一杰说,把相关产品都做强以后,大大降低了风险。
    
     森马集团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年轻人最喜欢的品牌。他们逐步将虚拟经营转向实体经营,并实行垂直管理,成品争取追溯到面料来源甚至指定的棉花生产地。森马董事长邱光和表示,要在第二品牌巴拉巴拉童装已叫响的基础上,继续创立第三、第四、第五品牌,将森马的品牌价值向休闲鞋、商务休闲装、时尚饰品等领域延伸。2006年,他们的目标是销售额实现50%的增长,达到26亿元。去年,他们还尝试将虚拟经营生产本土化。消息一传出,温州的20多家中小企业立即“应声请战”,心悦诚服甘作“绿叶”。
    
     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注重与科研院所联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去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亿元,其中科研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6.3亿元,占销售收入的0.35%。技术改造经费支出19.5亿元,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9.2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186件。还有不少企业通过与世界巨头合作提升品牌价值。比如夏蒙与意大利杰尼亚合作,正泰与美国通用合资,人可工贸与瑞士凯兰蒂携手等。而一些新亮牌的企业,起步之初就瞄准高端市场。中国·通领科技集团专门生产cfci(漏电保护接地插座),抢占了美国50个州的主流市场。去年该公司出口额达1500万美元,创下温州低压电器自产出口之最。今年开春不久,20多个温州老板又在武汉成立“湖北浙商投资公司”,并组建“湖北浙商集团”。董事长陈定开表示,企业要从高科技机械加工方面寻求突破。
    
    
    
    
    
    
    
    
    
    
    
    
    
    
    
     动向二:一些企业“走出去”发展
    
     温州人的对外投资力度在加大,他们就像带着一袋麦种去找地,他们知道,先行一步就可能获得较高回报。
    
     从温州人投资的运行轨迹看,前些年主要投资范围在国内,先以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为主,之后向二三线城市拓展。目前,全国各地经商的温州人几乎覆盖了所有大中城市,人数达到175万余人,企业规模在10万元—100万元的占63%,100万到500万元的占5.8%,500万元以上的占1.5%,资产超亿元的近200家。
    
     近年来,温州对外经贸合作步伐加快。不妨看看这组数字:2005年温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8.6亿美元,同比增长31.72%。“温州货”已进入191个国家和地区。尽管温州已有50多万人长期在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可是近几年来温州对外投资企业和新设境外机构仍在成倍增加。数据显示,去年经温州市外经贸局审批设立的新增企业有107家。与往年相比,这些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投资。
    
     去年,温州境外企业投资总额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了80%。温州市外经贸局投资处处长夏林红说,过去温州人到国外投资,大部分是设办事处,建贸易公司,做小生意卖小商品。而现在,温州人带着资本和智慧“进军”国外就地发展。比如温州企业亨迪机械塑料有限公司,抓住商机,前往越南投资100万美元,把原来在温州萧江生产塑料编织袋的企业“整体迁出”,生产销售全部本土化,大大提高了企业利润。瑞安老板蔡建林到俄罗斯办鞋厂,将国内的半成品运去当地加工,产值年年增长。温州飞雕公司收购了意大利elios公司,产品行销欧美市场。
    
     目前,温州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越南、尼日利亚等地。他们搞投资,就像带着一袋麦种去找地。他们知道,先行一步就可能获得较高回报。
    
    
    
    
    
    
    
    
    
    
    
    
    
    
    
     动向三:关注金融业推出的新产品
    
     一些资金雄厚的温州人开始关注金融业推出的产品,就连拿着闲散小钱的普通市民也对金融产品产生兴趣。
    
     随着国内各家银行间竞争加剧,金融品种层出不穷。手头资金“盈余”的温州人立即看到“商机”。2005年,除光大银行外,所有全国性内资银行齐集温州。截至去年12月末,温州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425.19亿元,新增369.02亿元,增幅为17.95%。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7.48亿美元,新增4.57亿美元,增长35.40%。同时,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4.39亿元,证券期货交易总额966.8亿元,都比上年有较大上升。
    
     温州商业银行2003年第一次增资扩股时,20多家温州企业争相报名,最终新湖控股有限公司、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和红蜻蜓集团等9家企业以每股1.057元的价格成功入股。如今股东们的现金分红比例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这家民营企业和自然人股份合计超过88%的民营银行,回报已经达到7%—8%。去年这家银行进行第二次增资扩股,现在也已“名花有主”。今年,大自然集团有望接替温州市财政局成为大股东,此外另有浙江东日、树德集团等17家企业也将成为新股东。温州的老板说,入股银行不仅仅是投资回报率稳定,还因为做银行股东对提高企业信誉很有作用。
    
     就连拿着闲散小钱的普通市民也要在金融上“小试牛刀”。去年初黄金价格还是每克114元多,到年底,就已上涨到每克134元多,甚至一度达到每克140元,而国际金价去年的涨幅已超过15%。在这波行情中,温州人当然不会放过机会。去年1月20日,农行温州市分行第一个推出个人黄金实物交易业务,当日,“传世之宝”个人黄金品牌就卖出了4千克黄金,按当日金价计算,总金额达46万多元。一年下来,这家银行实物黄金的总交易量达到43.64千克,交易额为545.5万元,占全国农行系统总成交量的八分之一。中行温州分行的松台支行去年“纸黄金”交易量达333.7千克,交易额约4200万元,位居全省系统第二位。据了解,去年温州人通过本市获准开展黄金交易业务的3家银行投资实物黄金和“纸黄金”两项的交易量达到399.64公斤,交易金额达4997.5万元,年收益率达到12%至30%。
    
     由于温州人投资热情高涨,各家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推出一个就被“消化”一个。
    
     比如中信银行温州支行去年底推出“个人委托贷款”产品,2个月卖出1亿元。今年1月中旬,这家银行又推出“中信投资宝”,起点为50万元,年收益4000元。消息刚一传出,马上就有客户预约2000万元。而各大银行代理的多种基金,去年也卖得很火爆,较上年翻了一番还多。此外,去年熊猫金币在温州销售约2.82万克,奥运金条、贺岁金条等各种主题金条也销售了约40万克。
    
     让“钱生钱”的强烈愿望,迫使温州人马不停蹄地寻找新的投资空间。反正,市场怎么变,温州人就怎么变,他们从不恋战。2006年,温州人还会靠着“嗅觉”赚钱去。
    
     来源: 经济日报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