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 用学习翻新
光明乳业有着9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光明乳业的前身“上海市牛奶公司”的牛奶一直供不应求,在上海建了九个乳品厂,划定势力范围各司其职。但进入90年代后,一方面消费者的牛奶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在达能等国际巨头,伊利等业界新秀的步步紧逼下,光明乳业只能以变革求生存。“公司惟一不变的,就是不停地变化,”王佳芬说。
“在市场经济中叱咤风云、经久不衰的企业,一定是学习型企业,”王佳芬认为,在变化迅速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生存的基础就是具有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哪怕是学到博士、博士后,都是不够的。光明乳业要在快速发展中做到赢利支持增长,就必须对管理模式、组织能力、系统思考能力,进行全面提升,“永远不能认为,我已经够了,”王佳芬指出,“在飞速发展的企业中,必须要有学习的心态。”
热爱学习的王佳芬致力于在光明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这个团队的目标是做中国乳业的领跑者,让“全国一片光明”。1995年,当王佳芬第一次读到《第五项修炼》时,她“一下子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当时她刚在华师大进修完国际金融课程,为了这本书,她又特地带了管理团队,回到学校去听这门课。“我是那么喜欢它,《第五项修炼》的原理对今天企业非常有价值。”王佳芬认为书上内容对中国企业而言,有着很大的实用性。
建学习型企业,领导是关键
在王佳芬的领导下,10多年来光明乳业得到了超常规成长,她掌舵光明乳业的诀窍,正是其出众的学习能力。作为一名事务繁杂的大企业掌门人,王佳芬坚持每天早晨看一个小时的电视新闻,晚上阅读十份报纸,每月读完一本管理学著作。她认为,建设学习型企业,掌门人的态度是关键,在学习方面,她更是堪称公司典范。例如,光明乳业在推进信息化进程时,由于公司拥有众多老员工,曾有相当难度,而当50出头的王佳芬拿出亲自设计的PPT,开了一次形势报告会后,所有的员工都明白该学电脑了。
“带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我觉得自己太不够了,惟有不断学习。”在采访中,王佳芬兴致勃勃地谈到刚刚发生的一件事,她在阅读杂志时看到“美军作战守则”,敏锐地感觉到军队管理对企业发展是一种启迪,就想列入自己的报告,和众多网虫一样,她立刻想到了网络,结果一查就查到了。同事说:“没想到王总查网的能力那么强。”“他们以为我只会看报,”王佳芬说起这件事相当的骄傲,“查google,东西都在里面。”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乳业市场,光明乳业的领跑地位正不断受到挑战,王佳芬坦言她身上的压力很大。面对激烈竞争,王佳芬觉得“自己还很不够”,为追求光明乳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她只有去学习。在给下属开会时,她力图每次都能给他们传授新知识、观点,她给自己设定的要求是“每次报告必须不一样”。执掌光明乳业12年来,王佳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学的还不够,抱着这种兢兢业业的学习态度,光明乳业的学习型队伍逐渐成型。
薪酬双轨制,构建学习团队
光明人认为,光明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具有很强的变革和学习能力的团队;而王佳芬对光明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她设计并确立了促使这个团队具有变革和学习能力的机制。的确,对光明乳业而言,仅仅一个王佳芬是不够的,构建一个学习型团队才是关键。
对由国企改制而来的光明乳业来说,如何构建学习型团队是个莫大的难题。但在王佳芬一系列铁腕举措下,光明员工的学习行动蔚然成风。据说,一位进入光明不久的新员工曾戏称:“刚从学校毕业,结果又进了一所学校。”光明的公关经理龚妍奇也笑着说,在王佳芬的领导下,“我们哪敢不学习啊”。
90年代中期,光明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当时王佳芬认为,企业虽改制成功,但员工思想尚未实现转型。“那么多的老员工,一定要让他们跟上。”光明便和上海大学合建了光明进修学院,对那些骨干员工进行为期32周的培训,毕业后这些人成了光明乳业“市场经济发展中第一批骨干力量”。如今的光明乳业培训之风依旧,据王佳芬介绍,每年光明有几百次培训,“平均下来每天就有一次”,而且培训内容的目标性越来越强。
而后,王佳芬实施了一项更为大胆的人才工程。她花相当大的成本从外企请来职业经理人,并给予不低于外企的工资待遇。这样的工资远远超过老光明人的收入水平,王佳芬称之为“薪酬双轨制”。当时很多老员工曾颇有怨气地说:“老总不喜欢我们老光明了,他喜欢职业经理人。”
“引进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使公司整体水平提升,”王佳芬认为,通过职业经理人的言传身教,职业经理人的好做法可以迅速成为公司的制度和规则。职业经理人进光明时习惯用E-mail,这和计划经济时期的电话通知、红头文件就形成了冲突,电话可以说了不算,而E-mail中的收件人、发件人、主题等等一应俱全,责任一清二楚。“外企强调个人负责、岗位明确”,光明乳业借以顺利明确了岗位责任体系,并养成了员工必须负责任的习惯。
“薪酬双轨制”大大地触动了老员工的观念和自尊,一时间学习之风大盛。王佳芬同时宣布,设立“双轨制”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双轨制”,老的管理人员如果专业水平、敬业精神、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达到了相同的标准,能够胜任这样的专业岗位,收入也能达到这个标准。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学习成了光明的主旋律,两年后王佳芬就取消了双轨制,老光明与职业经理人顺利接轨。
“老员工能在光明留下来,绝对是凭借学习能力,否则早被淘汰了,”谈及过去发生的巨变,王佳芬颇有感慨地说。
业绩导向,看重学习结果
“系统是活的,有自己的心智,”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特别指出,很多组织面临的问题,就是组织的共同愿景无法形成。
在光明引进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王佳芬认为光明需要共同塑造企业文化,她以“共同愿景”打造光明乳业的新战线,逐步形成一个全新的组织文化。王佳芬表示,在当今社会,保持员工的个性化尤为重要,而凝聚光明上万员工的手段就是“共同愿景”——跻身世界乳业10强。
王佳芬给光明带来的是一个以业绩为导向的新策略。“学习是要有结果的,在光明学习能力就体现为业绩好,”王佳芬表示,对于那些非常愿意学习,又有业绩的员工,光明会积极表彰。此外,学习能力并不等同于学历,“学历只说明受教育的程度,并不能代表学习能力”。
王佳芬曾在与两位新提升的老总对谈时,询问他们有哪些缺点。两位老总说,其他缺点都可以克服,就是一点,学历太低,“给王总塌台,没给王总长面子”。王佳芬当即表示,光明是在选领导,不是在选教授,长面子的只有“业绩”,提拔员工并不是因为“你学历有多高,而是你学习能力够强”。
光明打造以业绩为导向的组织结构,坚守“跻身世界乳业10强”的“共同愿景”,终于使光明乳业杀出重围,成为乳业中的明星。
这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学习型组织。“组织的设计往往让人看不清楚任何重要的互动,”圣吉指出,“杠杆解位于互动中的位置,无法由你所掌握的片段看出。”对光明乳业而言,在赢利支持增长的前提下,学习将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