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何时走出蜀道
2003年11月,河北大午集团董事长孙大午被判刑,罪名是“非法融资”。2004年6月7日,这位从银行贷款无门的企业家在参加“民营资本和城市经济论坛”时说:“融资难、贷款难,不光中小民营企业是受害者,银行本身也是受害者。企业贷款难,造成了银行收贷难。而企业曲曲折折贷了款,尤其是在按照潜规则操作以后才贷到款,它就不愿意还。”
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真的就那么难?
融资:民企的蜀道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年多的发展,逐渐形成不同的企业规模,具有不同的融资状况。
对于竞争力强、行业内领先的明星大企业(集团)而言,因为这些企业对地方经济有较大影响,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凭借地方政府的支持,上市发债也容易做到,融资并不困难。
而大多数还是中小规模的民企,由于所有制的岐视,银行不轻易贷款,手续和条件也极为苛刻,上市融资更是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对北京、顺德、成都和温州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难问题是主要制约因素。在创业的前期(5年以内)超过92%的依靠自身融资,主要来自业主、合伙人及私人借贷。就追加扩大投资方面,被调查企业几乎完全依靠内部渠道自筹,主要来源为企业收益留存和业主追加投资。相比之下,美国的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30%以上的初始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的,其它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调查也显示创业者更容易获得贷款,如捷克大约2/3的企业在创业初期接受过银行贷款。
2003年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全部银行贷款的14.4%,中小企业股票、公司债券发行等只占全部直接融资的1.3%,全国300万户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只占10%。央行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中小企业的普遍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在目前中小企业取得的贷款成本中,银行信贷利息只占20%,加上抵押登记费用和风险保证金利息,中小企业取得贷款需支付的实际利息高达9%,这与2004 年3月央行温州支行调查所得10%的民间借贷年利率相差无几。
由于从银行融资困难,中小民营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取得资金。据中央财经大学一课题组对全国20个省份的地下金融状况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对各地区地下金融规模、农村地下金融规模、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规模进行测算,2003年全国地下金融(地下信贷)的绝对规模在7405亿元至8164亿元之间。 调查表明,全国中小企业约有1/3强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从地区分布看,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对地下借贷的依赖性越强:西部6省中小企业43.18%的融资来自地下借贷,中部为39.8%,东部最低为33.99%。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民间资金雄厚,吸引外资能力强,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以企业自筹和外资投入为主。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民间资金有限,外资投资少,民营企业融资除企业自筹外,依赖国家投资和金融信贷的程度比较高。
金融机构的血统论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指出,金融体系与整个经济体系的不协调,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国有银行处于主体地位,其它银行所占比例很低。国家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极大地影响银行的信贷方向,长期以来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信贷十分有限。近年来,国家对国有银行进行了商业化改革,从政策和观念上打破了“所有制”偏见,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人民银行也出台了“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指导意见”,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在体制上进行了松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部分行业国有经济丧失了竞争优势,民营企业成为主导力量,发展速度快,盈利前景好,银行业也相应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由于体制和效益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对象仍然是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有时政府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生存,也干预银行业务,行政命令国有银行向企业增加提供贷款,从而加大银行的不良资产,致使向民营企业的贷款能力下降。
股份制商业银行沿袭了国有银行的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同样将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作为信贷的主要客户,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缺乏积极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虽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客户,但资金有限,难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手续繁杂,耗时过长,致使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我国股票市场在设立之初,就承担了为国有企业解困的目的,设计了独特的股权分置制度,证监会控制上市资源,成了一个垄断的市场。与银行贷款和债券相比,股票筹资不需要付本还息,可以永久占用股东资金,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权结构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不必感受股市的风险压力,不必承担处于弱势地位的股民的义务和责任,把股市当作“圈钱”的场所。
由于证监会控制股票的发行,在上市公司选择的过程中,不是以效率和业绩为主要考核标准,而是地区和部门的平衡和社会安定等非经济因素,优先国有企业上市,把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排除在外,逼迫民营企业不得不更多的采取买壳上市的手段,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
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由于股市固有的股权分置的缺陷和上市过程中的巨大黑色成本,民营企业也向国有企业一样,走上“圈钱”的道路,使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同样失去了市场信任,股价下跌,使民营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融资的优势大为降低。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债券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企业外部融资中,企业债券融资占26%,同期股票只占22%,而我国企业债券比重还小,2003年企业债券只占全部融资的1%。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债券大多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际上成为满足财政资金不足的工具,国家决定着债券的期限、利率和金融,当企业出现付本还息困难时,财政部门往往承担还款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目前发展的企业债券实际上是“准国债”,基本上没有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
第三条道路
由于通过正规的途径无法顺利融资,民间借贷就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
民间借贷靠的是个人信用,适合小额、小范围。
民营企业在创办初期,其资金往往由自己和合伙人的自有资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有资金不足,又无法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被迫通过“地下钱庄”融资,或是以个人名义借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尤其是后者,容易被认定是“非法融资”,河北大午集团创始人孙大午被判有罪就是一个案例。
由于没有国家法律的保护,缺乏正规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银行业虽然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但是往往有国家作为最后担保),因而民间信贷风险比较高,其利率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水平,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大经营风险,容易导致拖欠和欺诈,一旦发生将推高利率,形成恶性循环。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形成构架,担保机构少,品种单一,制度不完善。
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绝贷款的比例高达23.8%。
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策激励的市场化运作是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点在美国和英国更为突出。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大多有政府设立和管理,通常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资金投入。
担保机构在设立之初,运作缺乏经验,容易大胆担保,忽视风险管理,造成资产质量低下,在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受到损失后难以为继。而后就过于小心,不愿承担风险,使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难以发挥。
通常民营大企业并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是银行贷款争夺的对象。融资难的是民营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又是就业的主要途径,“36条”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第二部分的第10、11、12、13条分别从银行信贷、直接融资、金融创新和信用担保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王元京指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两点最重要:中小银行和担保,目前主要是缺乏足够对民营企业进行担保的机构。国家要利用财政资金带动民间资本,以小带大,既让“地下金融”浮出水面,接受监管,又解决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中国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许滇庆介绍说,美国有2000家银行,大中小都有。加拿大人口少,只有5家大银行,十几家小银行,现在也在增加一些中小银行。这些都是依循各个国家国情所产生的。中国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比较多,这么大的国土及13亿人口,一般来讲要有大、中、小银行200家以上,才能满足金融需要,才能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竞争秩序。
另外一个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是民营企业自身不透明、不规范。
北大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民营企业太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了,对银行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贷不到钱”的企业也应该自我检讨,学会推销自己。
即使国家把所有的优惠政策都用上,是不是就能完全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呢?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王召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小企业的资金匮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1931年英国麦克米伦金融和工业委员会在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融资缺口的概念,认为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是不足的。从资金需求方来看,中小企业融资不足,关键是其自身弱点所致,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的行为方式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的根源在于其没有令人信服的风险加权收益率,风险大,资产少,利润有限,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和回收单笔贷款的成本与大企业相同,但数额偏小,因此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
王召强调,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干预应适当,可以从财税、金融制度安排上给予优惠,创造有利的法律制度环境,但绝不等于金融管制。举例来说,目前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没有完成,由于管制利率往往低于均衡利率,形成非均衡信贷配给,不但造成效率损失,而且形成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没有彻底完成,看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将难以在短期内完全彻底地解决,还会有部分企业在融资困境中挣扎。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悲观,但民营企业更要相信,一个诚信、透明、守法的企业最终会博得金融机构垂青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民营企业整体信用不高的情况下,个别再高的信用也显得苍白无力。在无法分清好坏的情况下,银行会放心贷款吗?股票上市会有人买吗?做担保能办下来吗?当把孩子和脏水一同倒掉的时候,哭声是得不到同情的。
王元京说,发展中小银行和加强担保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两个关键因素。其实,更为关键的是民营企业自身,一个诚信、透明、守法的企业是能获得银行青睐的。
所以,民企要自强,要以实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真的就那么难?
融资:民企的蜀道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年多的发展,逐渐形成不同的企业规模,具有不同的融资状况。
对于竞争力强、行业内领先的明星大企业(集团)而言,因为这些企业对地方经济有较大影响,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凭借地方政府的支持,上市发债也容易做到,融资并不困难。
而大多数还是中小规模的民企,由于所有制的岐视,银行不轻易贷款,手续和条件也极为苛刻,上市融资更是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对北京、顺德、成都和温州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难问题是主要制约因素。在创业的前期(5年以内)超过92%的依靠自身融资,主要来自业主、合伙人及私人借贷。就追加扩大投资方面,被调查企业几乎完全依靠内部渠道自筹,主要来源为企业收益留存和业主追加投资。相比之下,美国的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30%以上的初始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的,其它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调查也显示创业者更容易获得贷款,如捷克大约2/3的企业在创业初期接受过银行贷款。
2003年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全部银行贷款的14.4%,中小企业股票、公司债券发行等只占全部直接融资的1.3%,全国300万户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只占10%。央行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中小企业的普遍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在目前中小企业取得的贷款成本中,银行信贷利息只占20%,加上抵押登记费用和风险保证金利息,中小企业取得贷款需支付的实际利息高达9%,这与2004 年3月央行温州支行调查所得10%的民间借贷年利率相差无几。
由于从银行融资困难,中小民营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取得资金。据中央财经大学一课题组对全国20个省份的地下金融状况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对各地区地下金融规模、农村地下金融规模、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规模进行测算,2003年全国地下金融(地下信贷)的绝对规模在7405亿元至8164亿元之间。 调查表明,全国中小企业约有1/3强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从地区分布看,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对地下借贷的依赖性越强:西部6省中小企业43.18%的融资来自地下借贷,中部为39.8%,东部最低为33.99%。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民间资金雄厚,吸引外资能力强,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以企业自筹和外资投入为主。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民间资金有限,外资投资少,民营企业融资除企业自筹外,依赖国家投资和金融信贷的程度比较高。
金融机构的血统论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指出,金融体系与整个经济体系的不协调,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国有银行处于主体地位,其它银行所占比例很低。国家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极大地影响银行的信贷方向,长期以来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信贷十分有限。近年来,国家对国有银行进行了商业化改革,从政策和观念上打破了“所有制”偏见,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人民银行也出台了“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指导意见”,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在体制上进行了松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部分行业国有经济丧失了竞争优势,民营企业成为主导力量,发展速度快,盈利前景好,银行业也相应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由于体制和效益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对象仍然是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有时政府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生存,也干预银行业务,行政命令国有银行向企业增加提供贷款,从而加大银行的不良资产,致使向民营企业的贷款能力下降。
股份制商业银行沿袭了国有银行的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同样将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作为信贷的主要客户,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缺乏积极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虽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客户,但资金有限,难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手续繁杂,耗时过长,致使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我国股票市场在设立之初,就承担了为国有企业解困的目的,设计了独特的股权分置制度,证监会控制上市资源,成了一个垄断的市场。与银行贷款和债券相比,股票筹资不需要付本还息,可以永久占用股东资金,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权结构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不必感受股市的风险压力,不必承担处于弱势地位的股民的义务和责任,把股市当作“圈钱”的场所。
由于证监会控制股票的发行,在上市公司选择的过程中,不是以效率和业绩为主要考核标准,而是地区和部门的平衡和社会安定等非经济因素,优先国有企业上市,把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排除在外,逼迫民营企业不得不更多的采取买壳上市的手段,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
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由于股市固有的股权分置的缺陷和上市过程中的巨大黑色成本,民营企业也向国有企业一样,走上“圈钱”的道路,使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同样失去了市场信任,股价下跌,使民营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融资的优势大为降低。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债券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企业外部融资中,企业债券融资占26%,同期股票只占22%,而我国企业债券比重还小,2003年企业债券只占全部融资的1%。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债券大多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际上成为满足财政资金不足的工具,国家决定着债券的期限、利率和金融,当企业出现付本还息困难时,财政部门往往承担还款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目前发展的企业债券实际上是“准国债”,基本上没有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
第三条道路
由于通过正规的途径无法顺利融资,民间借贷就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
民间借贷靠的是个人信用,适合小额、小范围。
民营企业在创办初期,其资金往往由自己和合伙人的自有资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有资金不足,又无法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被迫通过“地下钱庄”融资,或是以个人名义借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尤其是后者,容易被认定是“非法融资”,河北大午集团创始人孙大午被判有罪就是一个案例。
由于没有国家法律的保护,缺乏正规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银行业虽然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但是往往有国家作为最后担保),因而民间信贷风险比较高,其利率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水平,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大经营风险,容易导致拖欠和欺诈,一旦发生将推高利率,形成恶性循环。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形成构架,担保机构少,品种单一,制度不完善。
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绝贷款的比例高达23.8%。
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策激励的市场化运作是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点在美国和英国更为突出。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大多有政府设立和管理,通常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资金投入。
担保机构在设立之初,运作缺乏经验,容易大胆担保,忽视风险管理,造成资产质量低下,在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受到损失后难以为继。而后就过于小心,不愿承担风险,使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难以发挥。
通常民营大企业并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是银行贷款争夺的对象。融资难的是民营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又是就业的主要途径,“36条”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第二部分的第10、11、12、13条分别从银行信贷、直接融资、金融创新和信用担保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王元京指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两点最重要:中小银行和担保,目前主要是缺乏足够对民营企业进行担保的机构。国家要利用财政资金带动民间资本,以小带大,既让“地下金融”浮出水面,接受监管,又解决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中国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许滇庆介绍说,美国有2000家银行,大中小都有。加拿大人口少,只有5家大银行,十几家小银行,现在也在增加一些中小银行。这些都是依循各个国家国情所产生的。中国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比较多,这么大的国土及13亿人口,一般来讲要有大、中、小银行200家以上,才能满足金融需要,才能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竞争秩序。
另外一个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是民营企业自身不透明、不规范。
北大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民营企业太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了,对银行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贷不到钱”的企业也应该自我检讨,学会推销自己。
即使国家把所有的优惠政策都用上,是不是就能完全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呢?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王召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小企业的资金匮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1931年英国麦克米伦金融和工业委员会在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融资缺口的概念,认为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是不足的。从资金需求方来看,中小企业融资不足,关键是其自身弱点所致,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的行为方式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的根源在于其没有令人信服的风险加权收益率,风险大,资产少,利润有限,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和回收单笔贷款的成本与大企业相同,但数额偏小,因此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
王召强调,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干预应适当,可以从财税、金融制度安排上给予优惠,创造有利的法律制度环境,但绝不等于金融管制。举例来说,目前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没有完成,由于管制利率往往低于均衡利率,形成非均衡信贷配给,不但造成效率损失,而且形成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没有彻底完成,看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将难以在短期内完全彻底地解决,还会有部分企业在融资困境中挣扎。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悲观,但民营企业更要相信,一个诚信、透明、守法的企业最终会博得金融机构垂青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民营企业整体信用不高的情况下,个别再高的信用也显得苍白无力。在无法分清好坏的情况下,银行会放心贷款吗?股票上市会有人买吗?做担保能办下来吗?当把孩子和脏水一同倒掉的时候,哭声是得不到同情的。
王元京说,发展中小银行和加强担保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两个关键因素。其实,更为关键的是民营企业自身,一个诚信、透明、守法的企业是能获得银行青睐的。
所以,民企要自强,要以实力赢得别人的尊重。